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2 13:37
原標題:特斯拉的Master Plan
時不時有人會想起特斯拉的 Master Plan,不同的人總想從中看到不同的東西:粉絲想聽佈道,投資人渴望踏上性感的故事,產業人警惕頭部玩家的路線選擇,普通人想聽一個關於未來的動人故事。
去年618,馬斯克發了條推特,稱自己正在寫Master Plan的第四篇章,而且將是史詩級的(epic),吊足了許多人的胃口,不少人甚至下場當馬斯克的手替,洋洋灑灑寫了不少東西。
特斯拉官方在微博上公佈了《祕密宏圖第四篇章(Master Plan 4)》。截止當晚十點,這部史詩在這個279萬粉絲的賬號里,總共獲得了六個評論、25個轉發和42個贊。
其中最高讚的評論是:「國內的智能語音助手和fsd能不能快點落地」,點贊量達兩個。
遇冷的不止是微博,在馬斯克兩億粉絲大X號下場轉發后,這條帖子也只獲得了15K點贊。而相比之下,馬斯克2小時前轉發的反移民帖子,點贊量達到了63K。
(根據X的數據展示規則,如果直接轉發的帖子,顯示原貼的點贊量;如果帶評論的轉發,則顯示該評論的點贊量)
究其原因,這是一個沒什麼意外的Master Plan。
距離 GPT-3.5 和初代擎天柱的發佈已經過去了兩年,連Robotaxi發佈會也過去10個月了。馬斯克討論的東西,與其説是寓言,不如説是給大家端了一碗雞湯,其列出的原則分別是:
增長是無限的( 所以人們會從 AI 受益而不會丟掉工作 )、創新可以突破束縛、技術可以解決有形的問題、自動化必須造福人類、越普惠越繁榮。
最后,Master Plan鼓勵大家,「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即將構建一個夢想中的世界:一個可持續的富足世界。
以上。
整篇文章,特斯拉汽車業務只出現了一次,配圖也有一次半(有張圖是機器人開后備箱),其余所有的露出都留給了機器人和AI。
但即便如此,與過去所有的Master Plan不同,它更像是一個軟趴趴的宣言:
沒有行業性的展望,沒有具體的業務目標,甚至沒有一個數據、沒有一張表。
馬斯克迴應説,未來特斯拉80%的價值將來自於機器人業務,這句話被幾乎所有的媒體引用。但它甚至沒有出現在報告里,僅僅只是他在x平臺上簡短的一個回覆而已。
要知道Master Plan 3 可是洋洋灑灑寫了41頁 PDF,里面不僅有行業性的數據,還有特斯拉的業務和產品路線圖,涉及到了每一個具體的減碳板塊,以及對應的減碳潛力和實現路徑。
光目錄就能放下一整頁 A4 紙。
具體的指標也是落實到數字的,不含糊。
雖然里面的很多數據和願景也是天馬行空,但其中一些也切實改變了行業。比如當年報告里強烈推薦的熱泵空調,今天已經逐步成爲了中高端新能源汽車標配,也進入了不少歐美家庭的房間。
這種感受和今天不少人對馬斯克的體感是相似的,眼睜睜地看着一個實干家變成了政治家。
無論是AI,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這些行業提不出具體而宏大的目標了嗎?
不盡然。
只是這個先知的角色,似乎正在被Sam Altman 和他的OpenAI所替代。
無論是星際之門的宏大投資計劃,瘋狂的用户增長願景,還是動輒萬字長文的業務反思,他會覈算智能的成本該是多少,智能的邊界在何方,想象未來的交互形態會以何種方式開展,以什麼樣的硬件作為載體?我們不評價這種人設輸出行為本身的好壞,但顯然Altman的博客與播客,比馬斯克更具有《Master Plan》本該有的硅谷技術派佈道者的形象。
如果你今天點開馬斯克的推特,你只會被海量的右翼言論和超高頻的對歐洲的攻擊中迷失方向。
你今天聽説馬斯克跟AI與「硬」最有熱度的新聞,大概是他説要成立一家名為MacroHard的公司,與Microsoft工整對仗,然后吸引無數x網友點贊狂歡。
大概這篇master plan本身也是馬斯克最近兩三年身份政治變化的隱喻。
在一個特斯拉的Master Plan里,消失的何止又是特斯拉,何止是一個嚴肅的Plan,大概還有曾經的那個馬斯克本人吧。
以下為Tesla Master Plan Part IV 完整原文翻譯:
01引言
自特斯拉成立以來,我們每一次宏偉藍圖的迭代都專注於我們的北極星目標:在不妥協的前提下實現不受約束的可持續發展。
人類是工具的製造者。在特斯拉,我們以低成本、大規模製造實體產品,目標是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影響力和作用的不斷增強,Master Plan第四部分所確立的使命應該不會令人意外。
特斯拉故事的下一個篇章將幫助創造一個我們纔剛剛開始想象的世界,並將以前所未見的規模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正在構建將AI帶入物理世界的產品和服務。
近二十年來,我們為實現這一目標不懈努力,通過電動汽車、能源產品和人形機器人為這場技術復興奠定了基礎。
現在,我們正將製造能力與自主技術相結合,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加速全球繁榮和人類幸福,同時推動共享的經濟增長。我們正在大規模統一硬件和軟件,創造一個更安全、更清潔、更快樂的世界。
這就是可持續富足。
02指導原則
增長是無限的
一個領域的增長並不必然導致另一個領域的衰退。資源稀缺可以通過改進技術、更大的創新和新想法來解決。
使人類能夠駕馭機器的技術引發了工業革命,擴展了我們的經濟版圖,為每個人創造了更多機會。半導體和互聯網等突破性發明擴展了——而不是縮小了——人類在各個維度的可能性,從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到提供更廣泛的信息獲取渠道,再到促進更深層的人際聯繫。
我們渴望突破人們對可能性極限的認知,這種追求將推動實現真正可持續富足所需的增長。
創新消除約束
幾個世紀以來,馬匹一直是人類的主要交通方式。然后,在過去的五十多年里,化石燃料驅動的內燃機汽車成爲了標準和預期的交通形式。
曾經,生產低成本、規模化電池以使交通擺脫對化石燃料依賴的想法被認為是愚蠢的幻想——直到特斯拉開闢了道路。
通過不懈的創新,我們突破了電池開發的技術瓶頸,建立了一個由可再生資源驅動的行業。
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在向可持續富足加速發展過程中誕生的產品和服務將通過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來推動人類進步。爲了進一步加速創新,我們構建的每一個產品都比上一個更高效、更可持續。
太陽能發電和大規模儲能正在改善我們社區清潔電力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更經濟、更可持續。
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顯著改善交通的經濟性、可達性和安全性,同時減少污染,特別是在我們日益擁擠的全球城市中。
我們的自主人形機器人Optimus不僅改變了我們對工作的思考方式,也改變了工作的可用性和能力。特別重複或危險的工作現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處理。
自主技術必須惠及全人類
在特斯拉,我們製造工具來幫助我們構建推動人類繁榮的產品。我們如何開發和部署自主技術——以及它所釋放的新能力——必須以其改善人類狀況的潛力為指導。通過自主技術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好、更安全,這一直是並將繼續是我們的核心使命。
更廣泛的普及推動更大的增長
建設一個繁榮和自由的社會需要讓先進技術產品變得經濟實惠且可擴展。
真正精英社會的標誌是為每個人創造機會,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技能,實現他們能夠想象的一切。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獲得這些機會,技術進步可以確保我們都能*化利用我們最珍貴和有限的資源:時間。
我們正在加速世界向可持續富足的轉型。
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這一挑戰將極其困難。
讓稀缺不復存在需要不懈且精益求精的執行。有些人會説這是不可能的,其他人會為我們在前進道路上不可避免遇到的每一個障礙和挫折而喝彩。但當我們最終跨越這些挑戰時,批評者將看到,他們曾經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實際上是可能的。
所有有價值的旅程都是漫長的。它們都始於*步。
我們的*步是製造一款令人興奮的跑車——Roadster。然后我們用這些利潤資助開發和生產更實惠但仍然令人興奮的產品——Model S和Model X。然后我們重複這一模式,推出Model 3、Model Y,並繼續前進。
這個過程需要我們邁出許多許多步——有些小,有些大。但最終,每一次成功都會孕育新的成功,即使在失敗中,我們也保持前進的動力。這種動力使我們能夠構建一個完全可持續的產品生態系統——涵蓋交通、能源生產、儲能和機器人技術。
今天,我們站在一個革命性時代的入口,這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增長。這一次,這不僅僅是另一個步驟——這將是特斯拉和全人類的一次飛躍。
我們即將開發的工具將幫助我們建設我們一直夢想的世界——一個真正惠及每個人的可持續富足世界,通過在全球大規模重新定義工作、移動和能源系統來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