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2 10:03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轉自:中國市場監管報
本報訊 9月10日從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淮安分院瞭解到,該分院通過系統性創新和多元舉措,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和服務地方經濟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獲得各級讚譽。
穩抓機制創新,激勵保障顯成效。淮安分院加快打造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以機制創新為保障、人才培養為根基、產學研融合爲路徑、服務地方經濟為導向,形成「創新—轉化—應用」的良性循環。通過實施《淮安分院科研業績量化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科研創新考覈激勵機制。「學科接班人」培養計劃實施至今,通過專家導師輔導、學術交流、科研優先支持等方式,培養學科接班人24人,組織申報實用新型專利32項、發明專利4項。今年,該分院《基於數字孿生的SIS系統緊急切斷裝置智能監測系統》科研項目在江蘇省應急管理科技項目中立項;《井下循環制純鹼工藝中低品位化灰余熱回收及製鹽》榮獲江蘇省輕工協會科學技術三等獎。分院近年來多次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深抓隊伍建設,完善制度育人才。淮安分院堅持「人才強院、科技興檢」,構建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高度重視人才培育儲備,緊緊圍繞檢驗檢測重點領域,以分院兩個工作室為基點,通過外出培訓、內部競賽活動等方式,推動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促進人才梯隊建設和人才隊伍升級。成立「黨員突擊隊」和「青年先鋒隊」,深入重大項目和艱苦環境,戰高温、克嚴寒,開展檢驗工作。不斷完善分院學習管理制度,加強對取證人員的學習考覈機制建設,提升實戰能力。截至目前,該分院擁有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3人、高級工程師20人,持有各類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資格證67人252項。
強抓聯合發展,匯聚資源促轉化。淮安分院建立與科研機構聯合開發機制,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通過與蘇州工學院、淮安工學院、科聖化工公司聯合,共同解決目前特檢行業檢不準、檢不快、檢不出等相關技術難題。其中,該分院研發的「一種電梯安全評估管理系統」「一種電梯施工質量安全檢測管理系統」2項專利,即將落地生產環節。前者破解老舊電梯評估效率低、隱患排查難問題,可使單梯評估效率提升50%;后者革新傳統人工記錄模式,能降低設備成本80%、人工成本50%,隱患發現率提高40%。
技術賦能新質生產力。在一次調研中,該分院領導發現金湖縣特色產業園流量計(殼體)製造體系存在短板,隨即制定計劃,組織園區生產企業相關人員開展集中培訓,協助企業制定流量計(殼體)製造地方標準,推動淮安市流量計(殼體)製造單位完善質量體系。通過一系列舉措,助力企業實現生產銷售翻番,彰顯了淮安特檢在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技術支撐作用。
□張長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