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黃金「狂飆」,兩個東部縣城沒有對手

2025-09-11 23:44

行情圖

  圖片來源:招遠市政府官網

資源型城市,一個承載着複雜情感的標籤——它曾是城市崛起的「天賦」,卻也一度成為轉型的「枷鎖」。大慶、鶴崗、鞍山等城市曾因石油、煤炭、鋼鐵等自然資源迎來發展的高光時刻,也因資源枯竭或產業變遷陷入困境。

如今,隨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崛起,又一批「非典型」資源型城市站在了改寫命運的「十字路口」。坐擁銅、鋰、稀土等礦產資源,諸如甘肅的金昌、江西的宜春等地,正在藉機重塑城市形象和產業筋骨。

礦產是工業的「糧食」。「十四五」期間,我國銅、鋰等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球經濟格局重塑的過程中,這些風口上的「寶藏」,正在主導資源型城市的新故事。

即日起,城市進化論推出「藏不住的寶藏型城市」系列關注,挖掘中國城市的更多面。

  黃金價格又一次創下新高。

  9月9日,國際現貨黃金價格突破3650美元/盎司,一舉突破了1980年1月通脹調整后的歷史高點。到今天,國內多家品牌金飾價格已上漲至接近1080元/克。

  我國的「含金量」還在不斷攀升。10日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我國最新礦產「家底」公佈,當中提到山東膠東金礦新增儲量可觀,同時,遼寧省大東溝金礦初步評審金資源量近1500噸,有望成為我國繼山東膠東金礦之后又一個世界級金礦。

  以全年數據來看,2024年,我國礦產金產量377噸,連續18年保持全球第一;黃金消費量985噸,連續12年保持全球第一。黃金都產自哪里?金價「狂飆」,地方又將如何受益?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藏在兩個山東縣城里。

  最近發佈的《中國黃金年鑑2025》顯示,山東煙臺礦產金產量37.7噸,排在全國第一位。其中,萊州、招遠兩座縣級市佔比達九成,在全國縣域,甚至地級市中都沒有對手。

  根據《中國黃金年鑑2025》,山東、河南、甘肅、江西、安徽、湖南、雲南、浙江、內蒙古和福建是中國十大產金省(區),其中山東、河南、甘肅礦產金產量位居前三,分別為186.07噸、93.88噸、66.17噸。

2024年度中國黃金十大產金省(區)圖片來源:中國黃金報

2024年度中國黃金十大產金省(區)圖片來源:中國黃金報

  2024年全國黃金產量為377.242噸,山東、河南、甘肅直接「瓜分」九成。作為黃金第一大省的山東,更是以一己之力貢獻全國五成的份額。

  今年7月,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出爐,總部位於濟南的山東黃金集團首次登榜,以347.63億美元營收位列465位。「黃金價格整體呈現大幅上漲走勢」,是帶動業績增長的一大推力。

  這一黃金產業巨頭,完美投射了山東作為黃金大省的形象。在2024年年報中,山東黃金‘600547’披露一組硬核數據——

  「2024年,山東黃金年產黃金1噸以上的礦山達到12家,6家礦山產量增幅超10%。其中,境內礦山合計產金38.32噸,是中國境內礦產金產量最高的上市公司;境外礦山合計產金7.85噸,同比增長21.89%,佔大型黃金集團境外礦產金總量的10.91%。」

  黃金產業已經成為山東發展的重要支撐之一。在全省5家世界500強企業中,除了山東黃金,其余4家分別是山東能源、魏橋創業、海爾智家山東高速,分別是能源、紡織、家電、交通領域巨頭。

  就在三個月前,工信部等九部門印發《黃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劃出未來三年黃金重點資源開發區域——

  包括山東萊州-招遠、貴州貞豐-普安、湖南平江-醴陵、冀北-遼西、吉南-遼東等黃金資源地,豫陝小秦嶺-熊耳山金銀多金屬資源地,福建龍巖紫金山金銅多金屬資源地等。

  這也是官方蓋章的「黃金地帶」。

  膠西北的萊州-招遠地區,向來是我國最重要的金礦集中區,黃金儲量和黃金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在這種強力支撐下,煙臺黃金產量連續49年領跑全國地級市,2024年全市礦產金產量47.6噸、同比下降1.6%,冶煉金產量120.6噸、同比增長25.6%。

2024年度中國黃金五大產金地(市) 圖片來源:中國黃金報

2024年度中國黃金五大產金地(市) 圖片來源:中國黃金報

  黃金不僅僅是礦產,黃金不僅僅是礦產,其產業鏈覆蓋了勘探、採選、冶煉、精煉、首飾加工、金融交易和文旅服務等多個環節。就像榆林、鄂爾多斯兩座「煤都」曾經的風光,金價的飆升也讓新晉萬億之城煙臺分外耀眼。

  2024年,其黃金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43.3億元、同比增長26.5%,實現利潤69.5億元、同比增長17.1%。

  如果説山東煙臺是黃金地帶,那麼萊州、招遠兩座縣級市就是「雙核」。

  數據顯示,2024年萊州、招遠礦產金產量分別為18.57噸、14.86噸。向內看,這相當於貢獻煙臺全市九成的黃金產量,向外看,在中國黃金十大產金縣(市)中遙遙領先。第三名河南靈寶(13.46噸)、第四名雲南鶴慶(7.15噸)與萊州、招遠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

2024年度中國黃金十大產金縣(市) 圖片來源:中國黃金報

2024年度中國黃金十大產金縣(市) 圖片來源:中國黃金報

  在全國縣域中,萊州、招遠沒有對手。若進一步跟地市相比,這兩座縣級市的礦產金產量,也能輕松打敗三門峽、洛陽、大理、隴南等產金大市。

  這足以令兩座縣城在全國縣域經濟發展中脫穎而出。根據賽迪顧問發佈的《2025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招遠、萊州分別排在全國第49位、98位,GDP分別為916.33億元、887.5億元,成為山東強縣梯隊的突出代表。

  而背后,黃金產業都是最重要的支柱。「招遠和萊州縣域經濟發達,黃金產業都是當地的支柱產業和重要城市名片。」

  賽迪方略縣域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楊文學對城市進化論分析,煙臺大約九成的黃金產量都出自萊州和招遠,萊州更偏向於產業鏈上游,而招遠是全產業鏈佈局,依託山東招金集團等企業發展黃金精深加工,培育了招金銀樓等黃金品牌,還佈局了瞄準黃金文旅的淘金小鎮,基本實現黃金產業鏈全鏈條佈局。

  目前,招遠有兩座正在開採的金礦位列中國十大金礦,即山東黃金的玲瓏金礦和招金集團的夏甸金礦。其中,招金集團總部就在招遠,是當地發展黃金全產業鏈的重要牽引,從上游勘探開採、中游冶煉加工到下游設計零售,都在黃金價格的一波波漲勢中找到新的機會。

  「招遠黃金產業全鏈條佈局在全國獨一無二。大多數佈局黃金產業的縣域,主要還是圍繞着金礦佈局,主要集中在勘礦、採礦、採選,再到冶煉精煉環節,再往后的產業環節很少涉及。」楊文學説。

  當原材料價格進入上升通道,也為產業延鏈補鏈帶來機遇。在楊文學看來,金價上漲帶動招遠、萊州黃金產業規模的持續增長,對於地方經濟和税收的貢獻度都大幅提升,也支撐他們進入百強縣,發展勢頭良好。

  他提到,早些年,招遠、萊州更多是探礦、採礦、選礦等,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創意設計等主要在深圳或者上海周邊,但是這兩年招遠持續打造「中國金都」名片,黃金產業生態逐步完善,整體對黃金產業鏈資源的吸附能力已經很強。

  尤其是招遠,堪稱全國「含金量」最高的縣城,2024年黃金產業總產值過千億,排在全國縣級市之首。

  不久前,2025國際黃金產業發展大會在山東招遠開幕,煙臺市黃金珠寶協會會長、招金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王樂譯宣佈全面啟動國際化戰略升級——

  全面實施「資源國際化、品牌國際化、供應鏈國際化」三大戰略,力爭到「十五五」末,實現礦產金年產量50噸、金金屬資源儲量達到2000噸的跨越式發展目標。

  這一龍頭的戰略升級背后,也正是行業的大轉型。在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張永濤看來,亟需以創新驅動構建自主可控的資源保障體系,加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通過全產業鏈升級突破高端應用,實現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發展的深度轉型。

  比如,我國黃金礦山資源整合力不強,礦山建設存在「多、小、散」的格局。《實施方案》就提出,從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在山東、甘肅、河南等重點礦區進行資源整合,因地制宜推廣「分散採選、集中冶煉」的生產模式,提升區域集約化開發水平等。

  在此過程中,山東黃金產業的「心臟」——招遠、萊州,也要更加深度與山東黃金、招金集團綁定,開啟城市發展的轉型。作為龍頭企業的招金集團開啟國際化戰略升級,也勢必帶動招遠黃金產業鏈走向新一輪迭代,在行業變局中搶佔先機。

圖片來源:招遠發佈

圖片來源:招遠發佈

  「資源型城市都會遇到瓶頸,必須要提前謀劃轉型發展。」楊文學認為,招遠和萊州首先就是要依託資源,推動全產業鏈佈局,完善產業生態,提升黃金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同時,要基於比較優勢,加快佈局新興產業,謀劃好換道超車。

  比如,依託黃金資源做強貴金屬材料產業;順應當前消費新趨勢,打造黃金消費、黃金文旅等新場景。

一系列動作已經開啟。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招遠黃金產業重點突破三個方向,即產業面「拓寬度」、產業鏈「拉長度」、市場面「求廣度」,並做強輪胎及汽車製造服務板塊。

  與此同時,萊州加快構建「千億領航、百億支撐」的集羣格局,即以黃金產業衝擊「千億級」集羣為龍頭,新能源「兩百億級」為中堅,化工新材料、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石材四大「百億級」集羣為基座。

這背后的邏輯不難理解,就是要實現從資源型城市向現代化產業強市的轉型。以萊州為例,今年年初,萊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鋼表示,將堅決扛牢「加快重返煙臺第一方陣」的責任擔當,全力以赴衝刺2026年底GDP過千億元。

可以説,在輿論關注的金價屢創新高背后,兩座沒有對手的黃金之城,也正在全力重塑城市產業肌理,為自己博得下一個周期的「先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