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持續引入境外客户!瑞銀期貨董事長張家榮最新發聲

2025-09-11 15:36

  近年來,中國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正在加速,尤其是2025年以來,監管層一年內連續三次推出開放措施,合格境外投資者可參與的期貨、期權品種數量已擴容至104個,開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外資控股的期貨公司,瑞銀期貨始終站在開放進程的第一線,積極推動境外投資者深入瞭解並參與中國市場。

  近日,瑞銀期貨董事長張家榮接受了券商中國記者的專訪。他表示,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興趣在快速升溫,瑞銀期貨將緊跟中國期貨市場的開放進程,持續引入境外客户。

▲瑞銀期貨董事長 張家榮 ▲瑞銀期貨董事長 張家榮

  緊跟中國市場開放步伐

  張家榮介紹,瑞銀期貨的前身為上海普民期貨。2014年瑞銀證券完成對其注資,2016年實現全資控股。作為瑞銀在華業務佈局的重要一環,瑞銀期貨始終緊隨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深耕國際化、精細化、定製化的經紀業務。

  「瑞銀集團在全球主要衍生品市場都是會員單位,覆蓋了眾多機構客户與專業投資者。瑞銀期貨將自身團隊深度融入集團的全球衍生品體系,藉助集團長期參與全球資本市場發展的經驗,把中國期貨市場高效、精準地介紹給境外投資者。」他説。

  今年4月,瑞銀集團實現了對瑞銀證券的全資控股,成為中國首家外商獨資全牌照證券公司。這一里程碑式的進展,也印證了瑞銀深耕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談及對 2025年以來中國期貨市場運行狀況的觀察,張家榮認為,儘管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劇,但中國期貨市場整體保持穩定運行。

  「今年國內市場的品種體系更加豐富,價格影響力持續提升。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期貨在境內外投資者中的需求都在上升。」他説。

  值得注意的是,瑞銀期貨近年來不斷創新業務模式。

  「我們對標集團的全球標準,落地了先進的風險管理架構與交易結算解決方案。在前置風險提示、套保期現匹配、持倉限額管理等方面,能夠為客户提供定製化服務。」張家榮介紹。

  自2022年起,瑞銀期貨完成了中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首單國內商品期貨交易,併成為首家支持QFII參與境內商品期貨市場的期貨公司;2023年以來進一步為客户提供連續交易服務、境外中介業務、國債質押保證金業務等業務;2024年起,瑞銀期貨還在集團大中華區研討會中設立期貨專題,面向數千名境外投資者系統介紹中國市場。

  「我們希望發揮瑞銀一體化策略(One Bank),藉助全球資源,把中國市場的故事講給更多國際客户聽。」他説。

  機遇凸顯:開放品種覆蓋九成的市場流動性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層一年內連續三次推出重大開放舉措,這在歷史上前所未有。「這傳遞出堅定的信號:中國期貨市場將在穩健中持續擴大開放。我們也藉此機會開展了大量宣介活動,境外投資者反饋非常積極。」

  今年6月,上期所、鄭商所、大商所公告新增16個可供QFII 參與的商品期貨期權品種;同時,證監會公告自2025年10月9日起,允許QFII 參與場內ETF期權交易(涉及9個品種)。

  9月1日,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又有新動作。上期所發佈公告稱,自9月10日起,新增開放4個期貨期權合約,分別是石油瀝青期貨合約,燃料油、石油瀝青、紙漿期權合約。

  在張家榮看來,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地為境外機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機遇。

  「境外投資者目前可交易的期貨、期權品種總數已達104個,其中商品期貨47個,覆蓋了接近九成的市場流動性。很多投資者在政策落地后第一時間就展開了交易。」他説。

  瑞銀期貨也迎來更多與國際知名投資管理機構接洽的機會。「我們注意到,可交易品種的擴展極大地激發了投資者的興趣,眾多僅在中國市場上市的大宗商品可以被QFII投資者交易了。無論出於資產配置的需求,還是投資的需求,亦或是風險對衝的需求,新的品種開放都受到了投資者廣泛的歡迎。」

  海外客户熱情高漲,聚焦引進來

  張家榮透露,今年公司領導層赴歐洲考察,其間與眾多客户交流,感受到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期貨市場的熱情。

  「我們發現,很多客户對市場的准入規則、權利與義務已經非常熟悉,並做好了積極參與的準備。也有不少潛在客户表現出迫切的交易需求。」

  他提到,在 2025 年陸家嘴論壇期間,監管層提出將進一步優化 QFII 制度、拓展品種範圍、推動人民幣外匯期貨和 LNG 期貨期權等新品種上市,令海外客户對未來更加充滿期待。

  對於未來 3—5 年中國期貨市場的最大機遇,張家榮強調「合作與開放」的趨勢。「雖然短期內全球貿易摩擦與地緣衝突仍存,但我們看到合作與開放是市場整體的方向。中國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將會持續深入,並與全球資本市場實現更高水平的融合。」

  對於瑞銀期貨的未來戰略,張家榮表示,公司將始終聚焦於「高質量地將境外客户引進來」。「我們會充分發揮集團一體化優勢,加強境內外協同,幫助境外客户理解中國市場的制度與規則。同時,也要不斷提升員工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準。」

  他強調,期貨公司不僅是經紀服務商,更是溝通橋樑。「我們要把境外投資者的聲音與成熟市場的經驗反饋給監管部門和市場機構,助力中國市場走得更穩、更遠。」

  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期貨市場境外客户增長迅猛,較2022年同期增長63%。目前,已有來自全球39個國家或地區的交易者參與我國期貨市場,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高質量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展望未來,張家榮充滿信心:「我們將緊跟中國期貨市場的開放進程,持續發揮全球資源優勢與國際經驗,為中國市場引入更多國際投資者,推動中國期貨市場的高質量國際化發展。」

責任編輯:朱赫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