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21:46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謝碧鷺 北京報道
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在階段性波動與估值修復需求的雙重作用下,回購熱潮持續升溫。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1日,年內已有224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施回購,累計回購金額突破1200億港元,少數龍頭企業貢獻了超八成的回購金額,形成「核心標的主導回購格局」的鮮明態勢。
從行業脈絡看,本輪迴購延續了港股「互聯網+金融」的雙輪驅動傳統:互聯網領域以騰訊為絕對標杆,其年內回購規模逼近500億港元,疊加快手、美團等企業的梯隊跟進,構成板塊回購主力;金融板塊則憑藉銀行與保險的協同發力,既彰顯盈利韌性,也強化了「穩回報」的市場形象。
更為關鍵的是,今年以來港股二級市場亦表現積極。南向資金作為港股重要配置力量,年內累計淨買入額已超萬億港元,不僅頻繁出現單日淨流入超百億港元的情形,甚至還創下單日超300億港元的流入高峰。從長期趨勢看,南向資金自2024年終結此前四年遞減態勢后,2025年流入節奏進一步加速,與回購潮形成共振,共同為港股估值修復與市場生態優化提供支撐。
頭部公司貢獻超八成金額
2025年港股市場回購熱潮再度顯現,在市場波動與估值修復需求的雙重驅動下,上市公司回購動作持續活躍。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1日收盤,今年以來已有224家港股上市公司啟動回購操作,累計回購金額攀升至1240.68億港元。
細觀今年港股回購市場,「結構集中」的特徵尤為顯著:儘管參與回購的公司數量與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未出現大幅增減,但資金向頭部企業聚集的趨勢卻愈發清晰,形成「少數企業主導回購規模」的格局。
從具體回購金額排序來看,排名前五的企業依次為騰訊控股、匯豐控股、友邦保險、中國宏橋、中遠海控。今年以來,上述五家公司分別回購1.05億股、2.82億股、2.92億股、3.01億股及2.37億股,對應回購金額分別達499.54億港元、252.53億港元、176.93億港元、54.52億港元和29.64億港元。
從市場份額貢獻來看,這五家頭部企業合計佔據超八成的回購份額;其中,騰訊控股、匯豐控股、友邦保險三家行業領軍企業的回購規模佔比更高達75%,不僅體現出頭部企業強勁的現金流支撐與市值管理意願,更進一步凸顯出港股回購資金向優質龍頭企業集中的鮮明格局。
從時間維度觀察,年內回購節奏呈現「前高后穩」的波動特徵。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單季回購金額約440億港元,其中騰訊以171.21億港元、匯豐以99.57億港元的回購規模奠定了市場基調。第二季度,回購熱度進一步延續,單季回購金額攀升至508.89億港元,推動上半年整體回購規模保持高位。但進入7月份之后,回購節奏顯著放緩,7月單月回購金額驟降至約100億港元,8月略有回升,為115億港元。
「互聯網+金融」雙輪驅動
在行業方面,今年以來港股回購市場延續了往年「互聯網+金融」的雙輪驅動格局。作為港股市場的兩大權重板塊,互聯網與金融成為市場波動中的重要穩定器。
在港股本輪迴購熱潮中,騰訊控股堪稱絕對核心的標杆企業。今年以來其回購規模已逼近500億港元,按交易日測算的日均回購金額約2億港元。回溯歷史軌跡,2021年至2024年,騰訊年度回購金額分別約為26億港元、338億港元、490億港元與1120億港元,逐年攀升的數據,不僅彰顯其雄厚的現金流實力,更傳遞出對自身估值與長期發展的堅定信心。
除了騰訊之外,快手、嗶哩嗶哩、美團和小米集團等上市公司也加入了回購陣營,今年以來分別回購了3993.43萬股、558.81萬股、301.87萬股和682.98萬股,回購金額分別為20億港元、7.83億港元、3.92億港元和2.25億港元。
金融板塊則呈現「銀行+保險」協同發力態勢,除了匯豐控股和友邦保險之外,今年以來恆生銀行回購了591萬股,累計回購了6.71億港元。作為紮根香港市場的老牌銀行,恆生銀行在加息周期下盈利穩定性較強,此次回購既通過股份註銷增厚每股收益,也進一步鞏固「高股息、穩回報」的市場形象。
「今年以來港股回購的核心驅動因素,主要包括估值、現金流、政策和全球流動性等四個方面。恆生指數及恆生科技指數市盈率均低於歷史中位數,企業認為股價被低估;科技與金融龍頭盈利能力強,現金流穩健,具備大規模回購的資金基礎;港交所2024年6月推出庫存股新規,允許公司回購股份無需註銷;歐美進入降息周期,港股融資成本下降,企業更願意動用資金進行回購。」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二級市場資金持續湧入
在港股回購潮持續推進的同時,二級市場層面也已呈現出一系列積極反饋,其中南向資金的動向尤為凸顯。作為港股市場重要的配置力量,南向資金年內持續展現出積極佈局的態勢。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1日收盤,其年內累計成交淨買入額已經突破萬億港元。
更能體現市場積極性的是,南向資金的流入節奏已呈現「大額高頻」的特徵:單日淨流入超百億港元的交易日已多次出現,且逐漸成為常態;其中4月9日、8月15日兩個關鍵時間點,南向資金單日成交淨買入額更是突破300億港元,創下年內階段性流入高峰,直觀反映出回購潮下市場對港股核心資產的信心回升。
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觀察,2020年至2024年,資本市場南向資金成交淨買入額分別為6721.25億港元、4543.96億港元、3862.91億港元、3188.42億港元和8078.69億港元。2020年至2023年逐年遞減,然而自2024年開始,情況發生了顯著的轉變,淨流入額大幅躍升,2025年則是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加速。
天使投資人郭濤對本報記者表示,港股市場后期發展有望呈現結構性行情與估值修復並行的格局。一方面,美聯儲降息預期強化,全球流動性寬松將推升港股估值中樞。另一方面,南向資金持續流入,顯示出內地資金對港股核心資產的長期信心。此外,科技股盈利改善與AI商業化提速,將形成「成長+回報」雙輪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