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6688倍超購新王誕生!大行科工上市前分紅6000萬元,九成落入創始人腰包

2025-09-11 18:25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夢然 深圳報道

打破7年前上市的毛記葵涌(01716.HK)創下的紀錄,摺疊自行車企業大行科工(02543.HK)以6688倍超額認購成為港股新一任「超購王」。

近年來,户外運動興起,帶動一眾相關行業發展。招股書顯示,按2024年摺疊自行車零售量計算,大行科工在中國內地摺疊自行車行業的市場份額達26.3%;按零售額計算,大行科工的市場份額為36.5%。

然而,資本市場的狂熱追捧能否與公司基本面畫上等號?在高增長的財務數據背后,其IPO前進行多次分紅、多元化路徑未明等隱憂,也為這隻「超購王」的未來表現增添了不確定性。

上市前大額分紅

作為摺疊自行車細分領域龍頭,大行科工在2022年至2024年,分別實現營收2.54億元(人民幣,下同)、3億元、4.5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33.1%;淨利潤分別為0.31億元、0.35億元、0.52億元,營收及利潤均實現逐年增長。

對於IPO的募資用途,大行科工透露,擬將約30%的募集資金(約1.03億港元)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具體而言,公司預計將使用約6500萬港元在惠州設立新生產設施,該設施預計於2027年第一季度投產,初步年產能約為20萬輛。此外,大行科工還計劃將約30%的資金(約1.03億港元)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前,大行科工進行了多次分紅。招股書披露,在2022年至2025年前4個月的報告期內,大行科工多次向股東分紅,報告期內累計分紅約6000萬元,而創始人韓德瑋直接持股約88.56%,加上其通過員工持股平臺大行科工企業有限合夥控制1.6%的股份,合計控制大行科工90.16%的股份。股權的高度集中讓韓德瑋成為分紅的最大獲益者。

一邊籌劃上市募資,一邊進行大額分紅,大行科工此舉也引發市場對其IPO合理性的質疑。

「大額分紅后上市募資的操作確實可能引發市場對IPO合理性的質疑,尤其是大股東獲益明顯。這一行為可能反映公司現金流充足但仍尋求外部資金用於擴張,或存在股東變現意圖。投資者需關注募資用途的合理性和公司治理透明度,若資金用於產能擴張、研發或市場開拓等長期發展,則具備合理性;否則可能影響市場信心。」私人財富管理師武蘇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上市首日,大行科工延續暗盤熱情「高開」,9月9日早盤一度漲近40%,至收盤漲幅縮窄至14.95%,該股當日換手率高達104%,總市值18.02億港元;9月10日,大行科工股價開盤后持續走低,至收盤跌8.96%;9月11日,大行科工收跌2.7%,報50.4港元。

縱觀歷任「超購王」,多數呈現「上市首日即巔峰」。如毛記葵涌上市首日股價最高暴漲超20倍,最高報11.62港元。但此后未能再現榮光,淪為仙股,截至9月11日,毛記葵涌股價報0.58港元,總市值約1.57億港元。

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祕書長林先平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港股「超購王」上市后的表現往往受市場情緒、公司基本面及行業前景多重影響。相較於毛記葵涌等以媒體業務為主的公司,大行科工身處實體制造業,其成長軌跡可能更依賴於行業需求及公司運營效率,投資者需理性看待短期熱度與長期價值。

突圍小眾賽道前景待考

根據灼識諮詢數據,按零售量計,全球自行車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1.65億輛增至2024年的1.79億輛,複合年增長率為1.7%。按零售額計,全球自行車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2661億元增至2024年的432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0.2%。然而,摺疊自行車在整體自行車行業中,雖然增長迅速但仍屬小眾細分領域,消費者對摺疊自行車的接受度相較於傳統自行車更低。以零售額及零售量計算,2024年全球摺疊自行車分別佔整個行業的5.3%及2.1%。

按2024年摺疊自行車零售量計算,大行科工在中國內地摺疊自行車行業的市場份額達26.3%;按零售額計算,大行科工的市場份額為36.5%。

摺疊自行車之外,大行科工也試圖展開多元化觸角,其在招股書中表示:「我們的產品組合已從摺疊自行車發展到其他自行車類型,包括公路自行車、登山自行車、兒童自行車和電助力自行車。」

但目前來看,除摺疊自行車之外的其他產品未見很大起色。2022年至2024年,大行科工的摺疊自行車銷量分別為14.47萬輛、15.39萬輛、22.46萬輛,貢獻營業收入分別為2.29億元、2.82億元、4.31億元,佔大行自行車銷售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6.6%、97.7%、97.4%。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道,摺疊自行車市場規模較小,這限制了大行科工的成長空間,面臨市場天花板低、競爭加劇以及消費者偏好多變等掣肘。建議公司一是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差異化和高端化,以擴大市場份額;二是拓展國際市場,尤其歐美等高需求地區;三是開發相關多元化產品,如電動摺疊自行車,以抓住趨勢;四是強化品牌營銷,提高消費者認知和忠誠度,在細分市場中挖掘更大潛力。

從「超購王」到真正的「長跑王」,大行科工仍需向資本市場證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