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1630 | 超189億「大采購」

2025-09-11 17:03

今日(9月11日),港股市場震盪調整。截至收盤,恆生指數報26086.32點,下跌113.94點,跌幅0.43%;恆生科技指數報5888.77點,下跌13.92點,跌幅0.24%。

板塊方面,創新葯板塊突發大幅波動。其中,歌禮制藥-B跌近20%,創勝集團-B跌超15%。此外,泰格醫藥、三葉草生物-B跌超9%,百濟神州、石藥集團、康龍化成等多家創新葯公司股價大跌。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也有多家公司逆勢大漲。比如藥捷安康-B大漲20%,映恩生物-B大漲16%,榮昌生物漲超10%。

消息面,有信息指出,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對來自中國的藥品實施嚴格限制,包括一項行政命令草案,該草案可能會擾動中國研發的實驗性療法,並可能會影響美國的製藥行業,限制仿製藥和先進療法的可用性。這一消息,也成為今日創新葯板塊大幅波動的導火索。不過,多家上市公司迴應稱,傳聞並不會立刻影響中國創新葯出海的預期。

東方證券表示,中國創新葯企通過BD(商務合作)出海,正在搶佔美國Biotech(生物科技)的生態位,該事件本質是美國部分Biotech試圖阻止MNC(跨國公司)從中國購買管線。從背后角力雙方的實力對比看,中國創新葯管線高性價比,從中國購買管線能顯著提高MNC的ROI(投資回報率),論政府影響力,美國Biotech的遊說集團難以抗衡MNC的利益集團。

中信證券認為,A股和港股醫藥板塊的走勢還遠沒有結束,上漲主升浪還有望中長期持續。建議橫向維度上,下半年繼續圍繞「創新驅動和國際化+自主可控+院外營銷模式改革」三個領域進行佈局,尤其關注業績可以兑現的內需確定性強的板塊龍頭。

再看資金方面,今日南向資金繼續「大采購」。截至收盤,南向資金淨買額超過189億港元,創下今年8月16日以來的最高淨買入紀錄。而在此前的8月15日,當時南向資金淨買入額高達358億港元。

后市研判:

中銀國際指出,在當前國產替代加速與AI產業周期快速發展的基本面環境下,科技股有望受益於本輪人民幣資產重估機遇。由於宏觀「弱復甦」的格局未變,科技大市值公司后續仍有上漲空間,絕對景氣優勢依然明顯。結合近期港股科技股走勢與大市情緒的聯動效應,多重催化下市場或迎來情緒與動能的雙重轉強。

招商證券香港)認為,隨着供需格局改善,中國經濟周期有望迎來景氣拐點。科技產業的資本開支和研發投入將逐步轉化為企業盈利,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在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的背景下,南向資金和外資有望持續流入港股市場。港股作為全球估值窪地,在未來基本面改善、盈利預期上修、估值修復的帶動下,中長期上行可期。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操作演示 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