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18:42
來源 | 氫消費出品
ID | HQingXiaoFei
國民品牌匯源果汁正陷入一場生死攸關的資本博弈之中。
8月9日,匯源果汁的經營主體北京匯源通過官方公眾號發佈《致全體股東及股轉債權人的公開信》,「炮轟」大股東諸暨文盛匯。
2022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准了北京匯源的重整計劃,而諸暨文盛匯作為文盛資產為重整北京匯源設立的持股平臺公司,從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根據重整計劃,文盛資產需在三年內分階段向北京匯源投資16億元,通過諸暨文盛匯獲得北京匯源60%股權,而投資款將用於清償全部債務,併爲北京匯源的重整提供資金支持。
按照道理,諸暨文盛匯本應是北京匯源的「救世主」,然而,一封措辭激烈的公開信卻徹底將雙方的矛盾赤裸裸地擺上了檯面,一場關乎北京匯源生死存亡的權力鬥爭也由此公開化。
「炮轟」大股東
北京匯源發佈《致全體股東及股轉債權人的公開信》的導火索是諸暨文盛匯在8月11日召開的北京匯源2025年第三次臨時股東會上提出了一項「以北京匯源資本公積彌補虧損」的議題。
北京匯源對此強烈反對,指出當前資本公積總額中半數以上存在不確定性,若此時以資本公積彌補虧損,即對暫未確定的資本公積進行了處置,等於逼迫相關債權人被動確認債轉股行為,變相剝奪了債權人的選擇權。
與此同時,諸暨文盛匯的實繳出資情況令北京匯源深感焦頭爛額。截至目前,在諸暨文盛匯已實繳出資的7.5億元投資款中,除少量用於清償破產費用和小額債務外,其余8.5億元已逾期一年以上,即便北京匯源進行了11次催繳,但仍未見投資款實繳到位。
此外,北京匯源還質疑諸暨文盛匯「虛假出資」,理由是在已實繳到位的投資款中,約有6.47億元處於「趴賬」狀態,而且全部由諸暨文盛匯直接管控,分文未投入北京匯源的生產經營活動,導致其經營困境進一步加劇。
北京匯源還指出,諸暨文盛匯實繳出資僅佔北京匯源註冊資本的22.8%,在出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卻通過重整協議獲得了董事會及監事會絕對多數席位的提名權,全面掌控北京匯源的經營管理,如果其按照60%的比例享有股東權益將直接稀釋其他股東及債轉股債權人的權益。
面對大股東的「空手套白狼」的行為,北京匯源已採取法律行動,對諸暨文盛匯和文盛資產提起訴訟,目前該案件已被法院受理,但仍存在被撤回訴訟的可能性,因此北京匯源呼籲股東及債權人採取法律手段維權。
北京匯源公開「炮轟」大股東實為不得已之舉,諸暨文盛匯承諾的16億元投資款被北京匯源視為重振旗鼓的關鍵,但投資款實繳不到位,無疑給北京匯源的資金鍊和經營狀況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導致其錯失了許多發展機遇,難以有效推動業務的拓展和升級。
文盛資產曾為北京匯源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將為北京匯源設計證券化方案,力爭三至五年內實現A股上市。然而三年時間已過,文盛資產承諾的大部分投資款仍然未實繳到位,上市一事更是遙遙無期。
在經歷了重重危機之后,北京匯源試圖藉助重整走出僵局,但目前看來,其前路並不平坦。
國中水務收購終止
2018年4月,由於匯源果汁違規向關聯公司北京匯源貸款42.75億元而被港交所勒令停牌。最終,匯源果汁在2021年1月正式摘牌退市。
匯源果汁退市后,北京匯源承接了其重要資產,包括品牌、商標、渠道、北京順義工廠和15條生產線等。
2022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批准北京匯源的重整計劃,文盛資產作為重整投資人,成為北京匯源的控股股東。
爲了推動北京匯源登陸A股市場,在北京匯源重整計劃獲批之前,文盛資產就與國中水務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雙方擬共同投資重整后的北京匯源。
國中水務的主營業務為污水處理和環保工程技術服務,於1998 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但由於業績連年下滑,轉型已迫在眉睫。國中水認為北京匯源重整計劃是極為難得的明星重整項目,收購北京匯源有望提振業績,符合轉型規劃。而對於北京匯源而言,接住國中水務拋來的橄欖枝,也是其間接登陸A股市場的希望。
自2022年12月起,國中水務先后三次累計斥資9.3億元,獲得了諸暨文盛匯36.486%股權,間接持有北京匯源21.8916%股權。
2024年7月,國中水務擬向文盛資產旗下上海邕睿收購諸暨文盛匯的相關份額股權,收購完成后將累計持有諸暨文盛匯的股權比例不低於51%,從而成為諸暨文盛匯的控股股東及北京匯源的間接控股股東。
然而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文盛資產股東之一粵民投以兩筆侵權責任糾紛為由,向深圳市福田區法院提起訴前保全,申請凍結上海邕睿持有的諸暨文盛匯52.47%股權。
股權凍結直接導致國中水務對北京匯源的間接收購受阻。2025年4月,國中水務發佈公告稱,由於交易標的股權仍處於凍結狀態,存在限制轉讓的情形,國中水務擬終止對諸暨文盛匯控股權的收購交易。這也意味着,北京匯源的A股上市計劃已然遭遇重大挫折。
「果汁之王」難翻身
匯源果汁成立於1992年6月,由於填補了當時中國果汁飲料市場的空缺,巔峰時期的匯源果汁以近五成的市場份額,穩居中國果汁飲料市場的龍頭地位。
2007年2月,匯源果汁成功登陸港交所,創下了港交所當年最大規模IPO紀錄。
上市后不久,匯源果汁就被可口可樂看中。2008年9月,可口可樂全資子公司大西洋工業公司,提出以12.2港元/股收購匯源果汁,這一價格超過當時匯源果汁股價的兩倍。
2008年上半年,匯源果汁的銷售額同比下滑5.2%至12.94億元,毛利潤同比下降27.0%至3.67億元,頹勢漸顯。因而這次收購被匯源果汁視為脱離經營困境的絕好契機,甚至有望順勢進入海外市場。
2009年春節前后,可口可樂已經開始為匯源果汁籌劃經營班子,爲了配合可口可樂的任命,匯源果汁的部分高管離職。同時,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着手調整經銷商和採購渠道,裁撤了大量省級代理以及基層銷售人員。
不過,商務部最終於2009年3月叫停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收購失敗,成了匯源果汁由盛而衰的轉折點。2009年,匯源果汁的淨利潤首次出現虧損,從此便一蹶不振,深陷債務危機。2011年至2016年,匯源果汁的扣非淨利潤連續六年虧損。2021年1月,匯源果汁在遺憾中退市。
退市后的匯源果汁分成了北京匯源和匯源集團兩個部分,前者在2022年6月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進入重整程序。
在匯源果汁深陷債務危機、發展停滯的時間里,農夫山泉、美汁源、統一、康師傅、味全等一眾品牌持快速崛起,果汁飲料市場進入紅海競爭階段。面對競爭對手的持續擠壓,匯源果汁的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經營壓力與業績下滑成為北京匯源無法迴避的嚴峻現實。
儘管重整后的北京匯源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別實現了4.24億元和3.44億元的淨利潤,但其營收已呈現下滑趨勢,從2023年的27.45億元降至2024年的24.75億元。國中水務通過間接參股北京匯源,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別獲得0.83億元和0.73億元投資收益。
但隨着矛盾激化,北京匯源的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國中水務投資收益也出現了下滑。2025年上半年,國中水務對諸暨文盛匯確認的投資收益僅為0.2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3.76%。側面反映出匯源果汁在市場競爭中的乏力,曾經的「果汁之王」似乎已難以翻身。
北京匯源通過「炮轟」大股東,將內部矛盾公開化,既是一種危機,也可能成為轉機,但匯源果汁的命運究竟會走向何方,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