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六部門聯手整治汽車行業「黑公關」亂象

2025-09-11 17:38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3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此次行動劍指汽車行業「黑公關」「黑嘴」「口水戰」等亂象,旨在營造良好輿論環境,護航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拉踩」引戰

汽車行業「口水戰」不斷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網絡亂象已成為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頑疾。從惡意詆譭攻擊到誇大虛假宣傳,各種不正當手段層出不窮。其中,車企之間的「口水戰」,惡意抹黑競爭對手等行為尤為引人注目。

  今年5月,奇瑞汽車營銷公司前副總經理姚飛在某車主羣內,針對吉利的一款車型發表了不當言論。從網友發佈的截圖來看,姚飛評價競品吉利銀河星耀8時,採用了「爛車」等形容詞,引發輿論關注。

  隨后,吉利和奇瑞方面的高管均就上述事件迅速表態,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微博迴應稱,「已就個別員工言論引發的爭議與奇瑞高層溝通,奇瑞展現出了誠信負責的風範,此事已得到妥善處理,告一段落」。

  奇瑞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學用也發文表示:「奇瑞品牌一位干部發表了對友商產品的不當言論,我們對此事高度重視,立刻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停止其一切工作。」

  此次事件以奇瑞迅速處理涉事高管、雙方高層握手言和告終。但背后也難免折射出汽車行業的「內卷之戰」早已從產品本身蔓延到了汽車之外的輿論場。理想汽車CEO李想就曾在《羅永浩的十字路口》第一期的視頻播客中表示,「我們從i8開始就被黑,包括后面黑我們車主形象,這都是有操縱的。」

  近期,針對惡意抹黑等行為,不少車企都拿起了法律武器。9月4日,針對部分自媒體及其關聯MCN機構的惡意抹黑行為,比亞迪新聞打假辦公室官方微博發文稱,比亞迪已正式提起訴訟,要求公開道歉並索賠300萬元;8月30日,江淮汽車法務官方微博也發佈聲明稱,近期「獵狐網」等網絡賬號多次發表文章(含視頻),傳播涉及江淮汽車的不實信息,誤導社會公眾,損害江淮汽車形象,江淮汽車已依法開展維權,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利用AI洗稿

非法牟利問題嚴重

  在汽車行業網絡亂象中,非法牟利和誇大虛假宣傳問題同樣嚴重。《通知》中指出,非法牟利問題包括:通過製作虛假圖片、視頻捏造故事,炒作和散佈涉車企負面話題,惡意解讀汽車企業銷量波動,攻擊汽車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等,賺取網絡流量,獲取商業利益;利用自身話語權和影響力,以「新聞監督」「輿論監督」「科普」等名義,通過以商養測、以測養商、開展商測結合的虛假或不規範測評等方式,獲取商業利益,甚至要挾汽車企業提供「保護費」;通過在汽車產品上市發佈和汽車企業融資等重要節點,發佈涉企虛假不實信息或負面信息,或在評論區帶節奏等,脅迫企業開展商務合作。

  更有甚者,利用主板機、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製造新型「網絡水軍」,產出虛假內容,製造虛假熱度和趨勢,規避平臺監測,牟取非法利益。

  據公安部網安局消息,今年2月12日,一則「廣州法院對一起某品牌汽車L3級自動駕駛追尾事故作出首例判決」的網絡謠言在網上廣泛傳播,公安機關網安部門迅速開展覈查。經查,閆某某為吸引流量、賺取收益,通過AI洗稿炮製了該網絡謠言,並在多個互聯網平臺發佈,造成網絡謠言傳播,產生不良影響。目前,屬地公安機關已依法對閆某某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相關賬號已關停。

  此外,誇大和虛假宣傳也讓消費者防不勝防。部分車企對汽車、動力電池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汽車企業操縱機構或評測類賬號等搞虛假或不規範測評,引用、捏造虛假數據,選擇性披露銷售數據,巧立名目發佈銷量排行等各種榜單;藉助展會、論壇等行業活動及網絡營銷宣傳活動,製造、炒作話題,造成行業及社會不良影響。

多管齊下

行業互信將得到加強

  面對汽車行業的種種亂象,六部門聯合出手,淨化行業網絡輿論環境。此次專項整治行動將通過組織企業自查、暢通舉報渠道、深入分析研判等方式,強化汽車行業網絡亂象處置力度。

  一方面,組織汽車企業、相關網絡平臺企業認真開展自查,堅決糾正違規行為。引導汽車企業向網站平臺、中央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企業屬地省級網信辦舉報反映網絡亂象問題線索。另一方面,建立快速處置渠道,依法依約關閉並公開曝光一批參與汽車行業網絡亂象的媒體賬號,深挖網絡亂象背后的公關公司、營銷公司等代理方團隊及購買其服務的汽車企業,依法打擊懲治。

  當前汽車行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一些個人或組織為牟取利益,會進行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對行業整體而言,「黑公關」「黑嘴」等亂象,會污染網絡輿論環境,使得行業內的交流偏離了基於產品和技術的正常競爭軌道,阻礙行業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對消費者而言,虛假宣傳以及詆譭式測評,會誤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當消費者難以辨別信息真偽時,也可能降低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度。」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盧鼎亮指出。

  盧鼎亮進一步表示,此次專項整治是對汽車行業無序競爭和網絡亂象的一次重要糾偏,不僅是爲了保護單個企業的合法權益,更是爲了維護整個行業的健康生態和廣大消費者的根本利益。

  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直言,汽車行業存在的亂象會造成品牌口碑下滑,客觀上會加劇行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部分車企會藉助輿論來謀取競爭優勢。對於車企而言,未來需要規範其營銷行為,營銷既不能誇大,也不能惡意貶低對手。「此次治理會規範車企之間的競爭行為,也會逐步形成一套輿論鑑別體系。未來消費者獲得的真實信息將增多,消費者和車企的互信也將得以加強。」 據新華社、北京商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