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賣掉秦淮數據,貝恩資本落袋280億

2025-09-11 16:37

原標題:賣掉秦淮數據,貝恩資本落袋280億

投資界消息,9月10日晚,貝恩資本宣佈旗下數據中心投資組合公司WinTriX DC Group,已與深圳市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東陽光集團」)牽頭的銀團達成協議,出售其中國業務(即「秦淮數據」)的全部股權。

40億美元,約280億人民幣,一舉成為中國數據中心迄今規模最大的併購交易。

覆盤下來,貝恩資本的一系列運作令人印象深刻:六年前以約10億元收購秦淮數據股份,隨后再度注資5.7億美元,后來秦淮數據順利在美IPO,貝恩收回了大部分投資。2023年8月,貝恩宣佈對秦淮數據私有化,以228億收購其全部在外發行股份。

兩年過去,貝恩資本又以280億賣掉手中股權,落袋為安。

280億併購誕生

PE漂亮退出

根據公告,這筆交易分為三部分——首先,上市公司東陽光及其控股股東深圳東陽光實業分別與東數一號簽署《增資協議》,擬對其增資35億元、40億元;增資完成后,分別持有東數一號46.67%、53.33%的股權。

第二步,東數一號將上述資金注入全資子公司上海東創未來數據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東創未來」)。與此同時,東創未來已與銀團簽署併購貸款合同。

最后,東創未來擬將出資款及相關貸款出資至其全資子公司東數三號,由東數三號作為最終交易主體收購秦淮數據中國100%股權。

此番交易的秦淮數據中國相關資產主要由梧桐數基科技、河北思達歌數據科技、河北秦數信息科技等8家企業組成。經評估,秦淮數據中國的股東全部權益為290.93億元,其100%股權交易作價280億元。

公告特別指出,東數一號將進一步引入其他投資方,為收購籌措資金。交易完成后,東陽光對東數一號的持股比例不超過30%。這意味着,交易採用「先鎖價后募資」的結構——保障控制權的同時,又為后續資本運作留足空間。以此計算,其他交易方參與金額或將不低於41億元。

此次買方東陽光,外界可能不太熟悉。1997年,浙江東陽人張中能在深圳創業,從電子新材料起家,如今旗下擁有東陽光、東陽光藥兩家上市公司。

東陽光解釋了此次出手原因:旨在響應國家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部署,基於對數據中心行業前景的看好,拓展自身業務邊界並培育新的增長曲線。

其實一切早有徵兆。

早在今年5月,就有消息傳出貝恩資本擬出售秦淮數據中國區業務,正與潛在買家進行洽談,交易估值超40億美元。

貝恩資本(Bain Capital)成立於1984年,管理着近1850億美元的資產,2006年在亞洲設立了第一個辦事處,之后便一直活躍在亞洲市場。目前,貝恩資本在上海、香港、廣州設有辦公室。

細數起來,貝恩資本與秦淮數據淵源深厚。2019年,貝恩斥資約10億元人民幣,從網宿科技手中接過秦淮數據股份。而后又向其投資5.7億美元,創下國內數據中心單筆最大融資金額紀錄。緊接着,秦淮數據順利在美股上市,貝恩通過轉讓老股在上市前就已收回了大部分投資,手法老練。

直到2023年8月,貝恩資本宣佈與秦淮數據達成私有化協議,以8.60美元/ADS的價格,收購其所有已發行的股份,總估值約228億元人民幣。

如今兩年過去,貝恩資本即將一筆落袋280億,回報可觀,不失為一場漂亮的退出。

「秦淮數據的發展歷程充分體現了貝恩資本與卓越管理團隊合作,共同打造開創性基礎設施平臺的投資理念。」貝恩資本合夥人兼中國區主席竺稼表示,相信東陽光將在此基礎上繼續發揮其強大的產業能力,推動秦淮數據進入發展的新階段。

最大客户

張一鳴的供應商

秦淮數據,有何來頭?

創始人居靜是算力老兵,早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業前就參與開發數十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園區項目。2015年,秦淮數據正式成立。初期以「前店后廠」模式發展,圍繞北京、上海、深圳為核心的環首都、長三角、粵港澳進行數據中心建設。

簡單來説,數據中心即IDC是互聯網數據的「大型機房」,用於存儲、處理和分發海量信息。第三方IDC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前期投入建設機房,搭建完畢后根據客户使用的帶寬、機櫃等資源收取租金及增值服務費用。

到了2016年,專注於雲分發及邊緣計算的網宿科技入局秦淮數據,但因認為IDC重資產模式項目前期投入資金量大、回收周期長,於兩年后退出。當時接手的正是貝恩資本。

彼時,貝恩對秦淮數據的前景信心滿滿,稱信息基礎設施產業是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這只是個開端。」

此后,貝恩注資數億美元,並將秦淮數據與東南亞數據中心運營商Bridge Data Centres合併,於2020年推動合併后的實體在納斯達克上市。IPO當日,秦淮數據市值達58億美元,以貝恩當時持股49.1%計算,其持有市值達約28.5億美元,相較此前投資賺得盆滿缽滿。

如今,秦淮數據作為第三方超大規模算力基礎設施解決方案運營商,已形成覆蓋環首都、長三角、粵港澳、中衞及慶陽等西北地區的算力基礎設施網絡,是「東數西算」樞紐節點投運規模最大的AIDC運營商之一。

一路走來,秦淮數據依賴的正是第一大客户字節跳動。

2018年前后,字節跳動旗下抖音App突飛猛進,帶動了秦淮數據崛起。財報披露,2018至2020年,字節跳動為其貢獻收入佔比從33%躍升至82%,稱得上是秦淮數據的核心支柱。

公司業績也隨之扶搖直上。2018年秦淮數據營收為9848萬元,次年達到了8.53億元,同比增長766%。到了2022年,秦淮數據總營收飆升至45.5億元。貝恩資本坦承,該公司的增長與頭條、抖音的受歡迎程度相連。

不過,與字節跳動關係緊密,也帶來了一些質疑和隱憂。曾有分析師在財報會上提出質疑:除了字節跳動,是否還有其他需求量大的潛在客户?對此,秦淮數據表示正在努力獲得訂單,字節跳動仍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客户。

正是手握字節跳動大單,秦淮數據一直炙手可熱。

2022年末,創始人居靜退出,秦淮數據成為當時中概股唯一由外資基金全面實質控制的上市公司。次年,貝恩試圖私有化秦淮數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招商局資本突然出手,提出總代價為34億美元的要約。

面對更高報價,貝恩資本迅速做出反應,表示不打算將其實際擁有的公司股份出售給任何第三方。最終,貝恩資本勝出,結束了這場「爭奪戰」。退市后的秦淮數據更名為WinTriX DC Group,並將國內及海外兩項業務分別在WinTriX旗下分拆運營。

然而兜兜轉轉,直到這次交易,秦淮數據還是回到了國內企業的手中。

下一個超級戰場

數據中心,堪稱AI系統的心臟。

衆所周知,AI的發展離不開算力、算法、數據三大要素。AI技術,尤其是大語言模型、生成式AI等前沿應用,需要處理海量參數和複雜運算,而這些計算所需消耗的電力遠超以往,所以AI又被稱為「電老虎」。

數據中心正如同一座座數字文明的發電廠,在這一套複雜的運行中,成為AI的「物理基座」——不僅提供不可或缺的算力支撐,避免因硬件不足或環境波動導致運算中斷;更是海量訓練數據的存儲地,作為計算和存儲的統一平臺,成爲了AI計算流程的高效樞紐。

簡單説,AI的競爭首先是算力的競爭,而算力的競爭直接體現在數據中心規模和質量的競爭。

人工智能浪潮洶涌,如今,誰建設和掌握了最先進、最大規模的AI數據中心,誰就在這場全球AI競賽中佔據主動權。因此,數據中心市場正迎來算力需求爆發與資產價值重估的雙重機遇。

不久前,普洛斯宣佈中國數據中心收益基金一期完成募集,投資規模約26億人民幣,這是普洛斯推出的首個數據中心主題投資策略。普洛斯透露,新基金擬投資位於環京區域最大數據中心集羣的普洛斯數據中心園區。普洛斯此舉,押注的是未來十年AI公司對算力的飢渴程度。

黑石也不遑多讓。2021年,黑石以100億美元收購了上市數據中心公司QTS。到了2024年,黑石進一步吹響號角,以160億美元收購了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運營商AirTrunk,刷新行業最大交易紀錄。

印象深刻的還有高瓴與萬國數據。

2020年,高瓴與ST Telemedia(萬國數據當時的大股東之一)達成協議,斥資超過50億人民幣購入萬國數據部分股份,同時,高瓴還認購了萬國數據發行的可轉債,總額約5.05億美元。這筆投資如同「雪中送炭」,為萬國數據的擴張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彈藥。去年,高瓴再度投資了萬國數據的國際業務子公司——GDS國際,負責國際數據中心資產和運營。

放眼國內,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在2025年至2029年期間預計增長27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萬億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超過38%——一條萬億超級賽道崛起。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王露 楊繼雲,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9/554774.shtml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