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17:36
在全球加速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進程中,風電產業作為關鍵力量,其發展態勢備受矚目。而風電開發企業的財報,宛如一面鏡子,折射出整個產業的發展趨勢。
根據風電開發企業上市公司半年報內容,風電頭條通過對營收額、歸屬淨利潤、毛利率、淨利率、資產負債率、研發費用、風電裝機量等指標的分析,可以發現,風電開發企業無虧損,但由於受到風電資源下滑、棄風限電的影響,盈利同比下滑明顯。公司利潤率水平變化不大,大部分公司財務狀況良好,中電建、中能建這類電力開發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
在營收方面,風電22家開發商,上半年合計營業收入9173.79億元,其中營收最高為中國電建,營收額為2931億元,營收最低為雲南能投,營收額為15.95億元。
在歸屬淨利潤方面,利潤最高為華能國際,歸屬淨利潤為92.6億元,同比增長24.2%。利潤最低的為粵電力A,歸屬淨利潤只有0.32億元。22家企業均盈利,無一虧損。
在風電裝機量方面,截至6月底華潤電力最高,為2554.9萬千瓦,其次是三峽能源,為2297.02萬千瓦、華能國際風電裝機2003.8萬千瓦,大唐新能源風電裝機1451.63萬千瓦,中國電建風電裝機1082.74萬千瓦,中國核電風電裝機1034.18萬千瓦。上述6家公司風電裝機超過千萬千瓦級。
有14家上市公司同步公佈了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計風電裝機情況。其中華潤電力、三峽能源和華能國際風電累計裝機量超過2000萬千瓦。中國核電同比漲幅最高,達到36.81%,中廣核新能源和浙江新能從去年6月到今年6月底沒有新增風電裝機。
01
中國電建、中國能建領跑營收榜
22家風電開發企業,大部分是央國企控股的公司,其中中國電建和中國能建營收額實現引領。22家風電開發企業只有三家公司營收規模超千億,華電國際、華潤電力、中國核電三家公司電營收均在四五百億,內蒙華電、湖北能源、三峽能源、大唐新能源、吉電股份、中廣核新能源、四川能投發展、浙江新能、節能風電、雲南能投10家公司營收不足百億。
中國電建營收高達2931億,排名第二的中國能建,營收也達到了2121億。
營收偏高,是因為此類上市公司的業務不僅僅包括風電開發,還有煤電、水電、光伏等不同能源類型的開發。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國電建公司控股併網裝機容量 3,515.86 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1,082.74 萬千瓦。
中國能建控股併網項目裝機容量2,028.71萬千瓦,其中風電規模為380.19 萬千瓦。
從營收漲跌情況看,營收同比增長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僅有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中國核電、電投能源、京能清潔能源、大唐新能源、四川能投發展7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
其中漲幅較高的四川能投發展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0.92%,其財報數據顯示,電力工程建設服務及相關業務的營業收入則增長顯著,達到2.32億元,同比增長27.2%,拉動了公司整體業務的增長。
22家風電開發商,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營收下滑。不少公司在財報中提到,棄風限電是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三峽能源、龍源電力、節能風電等多家公司財報都提到了這個問題。
02
22家公司無一虧損
從歸屬淨利潤角度看,22家風電開發企業歸屬淨利潤均為正數,無虧損狀態。其中歸屬淨利潤最高的華能國際,歸屬淨利潤為92.6億元,同比增長24.2%。華潤電力歸屬淨利潤為71.7億元,同比下滑15.9%。
華潤電力一直在轉型,不斷佈局建設風電和光伏項目,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風電和光伏新增併網裝機合計約4839兆瓦。包含水電的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為49.9%,較2024年底上升2.7個百分點。不過,上半年新能源項目減值損失,直接影響了公司利潤。
雖然22家公司並無虧損企業,但其中只有華能國際、華電國際、中國能建、中國電力、三峽能源、四川能投發展6家公司歸屬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16家公司業績同比下滑。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粵電力A下滑96.4%。
公司業績下滑是由於受電力市場競爭加劇及相關政策的影響,上半年公司上網電價顯著下降,氣電業務、水電業務虧損,讓公司歸屬淨利潤同比下滑。
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公司共計擁有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約846.95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約220.15萬千瓦、陸上風電約169.34萬千瓦、光伏發電約457.45萬千瓦;2025 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新能源裝機119.36 萬千瓦,其中風電50萬千瓦,光伏69.36 萬千瓦;在建新疆克拉瑪依等光伏項目合計裝機容量91.5萬千瓦,在建山西、甘肅等風電項目20 萬千瓦;完成決策擬建的項目67.2萬千瓦。而新能源業務帶來的業績增長彌補了其他業務的虧損。
雲南能投業績同比下滑45.2%,下滑幅度較大,財報分析,報告期雲南省雨季較往年提前,降雨量顯著增加,氣候條件與歷史同期相比發生明顯變化,全省風力發電量同比下降 14.4%;公司風電場平均風速較2024 年同比下降了 0.8m/s,來風情況近十年最差,主要受此影響,報告期公司新能源發電量同比減少10.75%,上網電量同比減少11.12%。因此影響了公司業績。
03
企業毛利率平均佔三成
從22家公司的毛利率情況看,有中國電力和大唐新能源未公佈毛利率數據。
毛利率超過50%以上的公司中廣核新能源、華潤電力和京能清潔能源。從平均值32.69%毛利率情況看,風電開發商的毛利率水平處於較高位置。
毛利率下滑幅度最大的也是雲南能投,達到10.9%。可見當地氣象條件的影響對公司整體的利潤率水平的變化產生的影響深遠。
中國電力雖未公佈毛利率情況,但根據公司財報顯示,集團風電及光伏發電的收入分別持續增長16.69%及3.08%,部分抵消了同期火電及水電收入分別下跌17.77%及14.88%所帶來的影響。可見風電業務給公司帶來的利潤率的收益情況比較理想。
04
三峽能源淨利率第一
對比毛利率的平均30%以上的利潤率,22家風電開發企業的淨利率平均只有16.78%。淨利率水平超過平均值的有三峽能源、大唐新能源、中國核電、節能風電、龍源電力、電投能源、內蒙華電、中廣核新能源、中國電力、京能清潔能源、雲南能投和華潤電力共11家公司,其中三峽能源的淨利率水平最高,達到35.61%。
三峽能源公告顯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發電量 393.14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8.85%,其中風電、太陽能、獨立儲能發電量增長主要受益於裝機增長。公司淨利率增長也與風電裝機增長有關聯。
大唐新能源淨利率下滑,財報給出的原因是本集團截至 2025 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的淨利潤率,較2024年同期的 29.90%下降至27.89%,主要受電價下滑和經營費用增加影響。
05
僅5家公司負債率七成以上
從22家上市公司的負債率情況看,平均負債率為63.76%,處於相對健康的範疇。僅有粵電力A、中國電建、中廣核新能源、中國能建、三峽能源5家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處於相對高位,但從變化情況看,只有不到2%的變化幅度,並無負債過高的風險。
06
6家公司研發費用破億
22家風電開發企業中,有6家公司未公佈研發費用。研發投入最高的中國電建研發投入高達79.42億,中國能建研發經費高達53.52億,排名第二。
除了上述兩家公司外,還有華能國際、中國核電、粵電力A、新天綠能合計6家公司研發經費突破億元。
湖北能源雖然今年研發經費只有46.5萬元,但比上年同期的0支出相比,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式進展。
中國電建研發投入金額高,財報顯示,主要是研發投入結構發生變化,加大對戰新領域投入導致。
實際上這樣的研發投入,取得的成果也非常明顯。中國電建有2項科技成果分別入選 2024 年度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十大科技創新成果。2 件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4 件專利獲評工程建設行業高推廣價值專利特等獎。
07
寫在最后
2025 年上半年 22 家風電開發商的財報,勾勒出風電產業在轉型浪潮中的 「雙面圖景」:一面是央國企憑藉全能源佈局領跑營收榜,行業整體保持盈利、毛利率維持高位,且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頭部企業以高額研發投入築牢技術壁壘,為產業升級儲備動能;另一面是三分之二企業營收下滑、超七成企業淨利潤同比下降,棄風限電、電價下行、極端天氣等問題仍在制約發展,盈利分化態勢明顯。
從長遠看,隨着全球清潔能源轉型加速,風電作為核心能源的地位不會動搖。當前行業面臨的挑戰,既是短期經營壓力的體現,也是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必經階段 —— 企業若能抓住裝機擴張機遇,優化成本控制,持續加碼研發創新,有望在后續的市場競爭中突破困境,推動風電產業從 「規模增長」 向 「質量提升」 穩步轉型。
會議通知: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下,風電產業已成為清潔能源體系中核心支柱之一。136號文、上網電價補貼等為其持續注入發展動能,卻仍面臨併網消納、成本與運維壓力等挑戰。10月10日,上海「2025風電產業大會」重磅啟幕!聚焦風電+特定化場景應用、「十五五」風電發展趨勢、深遠海風電發展技術要點、退役風機設備回收、風電高質量發展等關鍵議題,匯聚行業領導、產業專家的真知灼見。誠邀風電同仁共赴盛會,攜手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查看會議詳情)
來源:風電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