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17:26
螞蟻集團CEO韓歆毅,小米集團手機部副總裁、可穿戴部總經理張雷,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對談。
大模型能否「吃掉」所有軟件?
螞蟻集團CEO韓歆毅認為這是可能的,「軟件就是用一個相對確定性的方式去解決一個確定性的問題。現在已經有新的軟件自己生成一個智能體來解決任務,雖然並不完美,但發展得非常快。」
小米集團手機部副總裁、可穿戴部總經理張雷給出了相反的意見。「當前還沒有看到大模型吃掉所有軟件的可能性。大模型可能在很多場景下會提升效率,但不是吃掉所有軟件。后期的發展趨勢將是一個共生共存的融合過程。」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同樣認為,大模型和軟件將「共生共存」,「只要通用架構解決不了幻覺問題,哪怕是1%的幻覺,那麼複雜流程類的管理軟件就不可能被AI取代。」
未來是否會誕生超級APP?
韓歆毅認為,「未來會有一個或多個超級入口,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至於超級入口的存在形式,當下仍然無法確定。
「長期看,確實有可能造出一個超級APP,但路還很長。」張雷表示,當前智能體已經在訂餐、翻譯等單一、明確的領域替代了APP,但仍需複雜交互的領域還無法實現替代。
朱嘯虎認為,超級入口的出現是必然的,入口將越來越集中。例如直接輸入語音,模型反饋結果。「未來可能不僅是語音,加上攝像頭以后,多模態一起輸入。比如我拍花,告訴它幫我買一個,它直接就下單了,這是未來很明顯的一個趨勢。」
智能體可以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結合,幫助人類在現實生活中落地、交付結果。「大廠不願意乾的線下的苦活累活,這樣的創業機會在AI時代同樣存在。」朱嘯虎表示。
什麼樣的終端會成為新的超級入口?
除了移動應用,當下AI近乎將所有硬件「重做」一遍,AI手機、AI眼鏡、AI機器人層出不窮。
什麼樣的終端會成為新的超級入口?張雷表示,超級入口的關鍵仍需迴歸到,在人工智能技術能力的加持下,AI硬件的落地場景能否讓用户形成超級黏性,唯有如此,纔有可能真正構建起一個超級入口,實現入口的切換。
他認為,AI眼鏡有機會成為新的入口。當前AI手機與AI PC優化了用户體驗,但並未改變底層交互邏輯,本質上仍屬於被動交互。但AI眼鏡實現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服務」的跨越,能夠結合用户的所思所想所見進行綜合感知和判斷,並直接完成后續操作,這是交互範式的變革。
張雷透露,目前小米眼鏡端呼叫「小愛同學」的頻率已經是手機端的6到7倍。
怎樣的AI應用更容易實現商業化?
「看上去無聊的技術往往最容易商業化。」朱嘯虎介紹,比如去年做得最好的AI商業化應用就是各種各樣的會議紀要,無論是垂直領域還是通用領域,「會議紀要毫無技術難點,但做了就特別容易商業化。」他認為,追求商業化就不要使用最新、最潮流的技術,而是使用那些看上去不起眼但相對穩定的技術。今年,包括客服、玩具等在內的各種各樣的對話智能體的發展就是例證。
健康幾乎是每個個體的剛需,需求也更加高頻。「AI醫療健康做到極致,反而不用擔心留存問題,瞭解病人、能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服務,還能幫助解決問題,像一個專業的醫生,這是AI醫療走到最后的目標。」不過,韓歆毅表示,AI短期內還無法取代醫生,它更應該是醫生的助手,目前最佳方式就是「人機結合」。
韓歆毅坦言,「對於我們來講,在未來的一到兩年,不應該把注意力關注到商業化上,因為巨大的市場、清晰的路徑,就沒有必要再花很多精力去探討。更重要的還是放在幾個難點上:高質量的數據鏈、專業能力、抑制幻覺、相對比較完善的醫療倫理。」
高質量的數據積累需要極大投入,只有達到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級別的數據水平才能訓練好模型。與此同時,在抑制模型幻覺時不能降低模型能力。「在數據和抑制幻覺上,我們現在找到了比較好的辦法。我們也建立了醫療倫理顧問委員會,請了醫療界頂級專家幫助我們完善醫療倫理問題。」韓歆毅表示。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