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三大運營商跟進佈局,iPhone 17 Air或再掀eSIM熱

2025-09-11 17:06

隨着蘋果(AAPL.US)秋季發佈會的召開,國內首款無卡槽手機花落iPhone 17 Air。

作為iPhone 17系列的新機型,17 Air的最大亮點就是僅5.6毫米的「史上最薄iPhone」,也正由於此,17 Air捨棄了實體SIM卡槽,轉用eSIM卡方案。

蘋果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僅17 Air(型號A3518)機型支持eSIM卡,中國聯通(600050.SH)是現今唯一受支持的iPhone eSIM運營商。

三大運營商跟進

所謂eSIM,即嵌入式SIM卡,其將傳統SIM卡的功能集成在設備芯片中,無需像傳統SIM卡那樣進行插拔操作。用户可以通過網絡遠程配置運營商信息,實現通信功能的切換。據蘋果官網,該功能支持管理8個或更多eSIM,並通過數字方式激活新號碼。

目前蘋果官網公佈的eSIM合作運營商僅中國聯通一家,具體激活操作需本人攜身份證和現有SIM卡到中國聯通線下營業廳辦理,由工作人員將協助完成ID檢查並激活eSIM。中國聯通客服人員在回答eSIM業務是否適用於iPhone 17 Air時表示,只要手機終端支持,即可辦理業務。

據媒體報道,另兩家運營商中國移動(600941.SH)中國電信(601728.SH),已經向工信部發起手機eSIM卡業務申請,預計批准只是時間問題。

財聞注意到,蘋果發佈會當天,中國移動官方在相關話題下評論稱,「中國移動已經支持eSIM手機業務,稍后開放服務將另行告知。」中國電信則在互動平臺迴應稱,「中國電信eSIM手機業務已全面準備就緒,獲得工信部商用試驗正式批覆后,將向用户開放eSIM手機業務辦理服務。」

網傳截圖顯示,北京電信小紅書賬號曾發帖宣佈,中國電信北京地區將於9月19日蘋果新機發售時第一時間支持eSIM卡,且僅支持iPhone 17 Air。不過目前賬號已刪除該帖文。財聞向浙江電信客服人員諮詢后,對方表示「eSIM之前下架了,電信沒有(與蘋果合作),還沒有接到通知」。

再掀eSIM卡熱?

事實上,eSIM技術最早即由蘋果提出,並應用在手錶、平板等智能終端上。2022年,iPhone14系列在美國全面取消實體SIM卡。受此影響,美國最大的三家運營商都已全面支持eSIM,北美也因此成為全球最大的eSIM市場,截至2024年底,市場份額為43%。

我國三大運營商從2017年開始佈局eSIM卡業務。中國聯通率先推出了國內首款支持 eSIM 的智能手錶,並最早試點了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中國移動隨后跟進,中國電信動作則較緩。不過因安全風險問題,2023年7月,三大運營商以「業務維護升級」為由暫停了eSIM業務辦理。

但隨着物聯網終端的發展,eSIM仍然是大勢所趨。據GSMA預測,到2025年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機連接數將達到約10億;而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大幅增長至69億,屆時eSIM將佔據全球智能手機連接總數的76%。而蘋果此次發佈的iPhone 17 Air,或將成為推動eSIM的重要契機。

據報道,三大運營商將在今年下半年全面放開已暫停兩年的eSIM業務。聯通和移動在推進eSIM業務上最為積極:中國聯通已在天津、北京、河北等25個省市重啟eSIM功能;中國移動客服表示將逐步開放全國範圍eSIM業務支撐,正在進行相應系統優化和資源準備。

而從運營商、到芯片廠商、管理平臺以及終端廠商,eSIM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路,多家上市公司佈局於此。如佔據我國SIM卡芯片市場60-70&份額的紫光國微(002049.SZ)、專注於eSIM卡封測環節的新恆匯(301678.SZ)、eSE相關產品經驗豐富的匯頂科技(603160.SH)等,或將受益於此輪蘋果帶起的eSIM風潮。

日前,紫光國微在答投資者文中稱,作為國內首家實現eSIM全球商用的芯片商,公司已成功推出並量產多款符合GSMA及國內通信標準的eSIM產品,並專門針對「AI+5G+eSIM」融合應用新場景完成了技術佈局與產品儲備,且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做了相應備貨。

東信和平(002017.SZ)則指出,公司已有以eSIM為代表的數字身份安全產品可應用於車聯網、工業物聯網及消費電子等領域,為客户提供數字身份安全解決方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