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16:57
「憑直覺判斷,我們如今已處於這樣一個階段…… 我認為,‘超級周期’已不再是推動 iPhone 發展的核心動力。」AT&T(T)首席執行官約翰・斯坦基(John Stankey)周二在高盛 「Communacopia + 科技大會」 上接受雅虎財經執行主編布萊恩・索齊(Brian Sozzi)採訪時表示。
斯坦基指出,若沒有重大軟件突破(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領域),蘋果可能難以重現曾經標誌性的 「爆款銷售周期」—— 這類周期曾是 iPhone 新品發佈時的常態。
「如今的設備正越來越多地由軟件驅動,」 斯坦基解釋道,「軟件的發展往往是漸進式的,不一定依賴於新推出的硬件平臺。而隨着軟件持續升級優化,它纔是推動用户互動與使用頻率的關鍵因素。」
斯坦基的言論直指投資者日益擔憂的核心問題:蘋果在 AI 競賽中落后於競爭對手。過去一年,谷歌(GOOG)、微軟(MSFT)、三星(SSNLF)等公司已在搜索、設備及生產力軟件等領域全面推出 AI 驅動功能。儘管蘋果也發佈了一系列相關功能,但其推進方式更為循序漸進。
目前,部分關鍵功能 —— 包括深度集成的對話式 Siri(語音助手)以及視覺智能工具 —— 尚未完全推出。
斯坦基認為,對消費者而言,這一局面同樣關乎重大利益。若 iPhone 17 未能實現顯著突破,這款新機可能會被視為 「小幅升級款」,而非 「必購設備」。
「我認為這種情況很可能發生,當然也會有部分消費者找到充分理由購買新機,」 他表示,「但我不認為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發佈當天,人們排起長隊、爭相搶購,創下史上最高搶購紀錄。」
這與 iPhone 的鼎盛時期形成鮮明對比 —— 在 「超級周期」(即 iPhone 進行重大設計革新或推出突破性新功能的年份)中,消費者湧入蘋果門店搶購,推動蘋果股價屢創新高。
斯坦基補充稱,這家科技巨頭能否開發出令 iPhone 「不可或缺」 的應用程序,仍有待觀察。他指出,蘋果的 AI 技術需具備 「區別於其他 AI 工具或設備的獨特性」。
今年以來,蘋果股價已累計下跌 4%,而同期標準普爾 500 指數(^GSPC)漲幅達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