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自然》研究首次證實石油巨頭碳排放直接導致致命熱浪

2025-09-11 13:51

近日,一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最新研究首次直接將全球最大化石燃料企業的碳排放與數十次致命熱浪聯繫起來。《衞報》稱,這項被譽為氣候訴訟領域「重大突破」的分析成果,為追究石油巨頭對氣候危機造成損害的責任提供了新證據。

研究發現,全球14家最大化石燃料公司中任何一家的排放量,都足以導致超過50次原本幾乎不可能發生的熱浪。該研究實質上證實了這些排放與熱浪之間的因果關係。

研究採用歸因分析法,通過比對工業化時代前后的氣象數據和計算機模型,評估排放如何推升温度。科學家首先計算每個碳排放巨頭的排放對氣温升高的具體貢獻,進而分析這些額外升溫如何增加熱浪發生概率。此前的研究已將數百起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變暖關聯,但本次研究首次系統分析了系列事件。

研究顯示,被分析的180家「碳排巨頭」企業的總排放量應對全球約半數熱浪強度增加負責,其余大部分則源自森林破壞導致的排放。在2010至2019年間,研究的213次熱浪因全球變暖而平均發生概率提升了200倍。

例如,埃克森美孚的化石燃料碳排放使51次熱浪的發生概率比未變暖世界高出至少一萬倍,沙特阿美的排放也造成同等影響。

全球變暖正使熱浪在全球範圍內更頻繁、更強烈,每年導致至少50萬人死於高温相關疾病。例如2021年襲擊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的酷熱天氣,就因全球變暖而額外升高了近3攝氏度。

該報告資深作者、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索尼婭·塞內維拉特教授表示:「能夠追溯這些單一排放大户的貢獻並量化其影響,將為確立潛在法律責任提供重要依據。」

研究主要作者、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揚·基卡耶博士指出:「氣候變化使這213次熱浪都更可能發生且更強烈,情況隨時間推移不斷惡化。」研究發現熱浪平均強度增幅從2000-2009年的1.4攝氏度上升至2020-2023年的2.2攝氏度。這些跨越各大洲的重大熱浪事件數據源自最大災害數據庫EM-DAT,但非洲和南美洲因報告缺失和氣象數據不足而代表性顯著偏低。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弗里德里克·奧托博士表示:「研究結果可能低估了這些事件的真實規模,實際后果恐怕更為嚴重。」即便在碳排巨頭名單末位的企業,其排放也對熱浪產生顯著影響——每家的碳污染都導致16次熱浪的發生概率比氣候危機前高出至少1萬倍。

未參與研究的萊比錫大學卡斯滕·豪斯坦博士認為:「這項研究是可能支持未來氣候訴訟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提醒我們否認和反科學言論不會讓氣候責任消失。」雖然碳排放源自人們使用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取暖或交通,但基卡耶指出化石燃料公司負有特殊責任。他們早在二十世紀80年代就知曉燃燒化石燃料會導致全球變暖,他們仍通過散佈虛假信息和政治遊說追逐利潤。

未參與研究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達維德·法拉博士指出:「這項研究建立了特定氣候災難與製造這些災難的企業之間的直接關聯,這一橋樑可能成為追究污染者法律責任的政策行動基石。」

「讓污染者買單」運動發言人卡西迪·迪保拉強調:「我們現在可以指着具體熱浪説‘沙特阿美製造了這個,埃克森美孚製造了那個’。當它們的排放單獨引發原本不會發生的熱浪時,我們談論的是真實死亡的人羣、真正歉收的莊稼和切實受苦的社區,這一切都源於企業董事會的決策。」

國際法院今年7月裁定,未能防止氣候損害可能導致賠償義務;德國高等法院5月也開創了追究化石燃料公司貢獻責任的司法先例。迪保拉表示:「這就是法庭一直在等待的證據。賬單即將到期,是時候讓污染者為造成的損害買單了。」

哥倫比亞大學薩賓氣候變化法律中心的邁克爾·傑拉德教授和傑西卡·温茨博士指出,目前尚未有污染者在法庭被追責成功,仍存在諸多挑戰。他們在《自然》雜誌的評論文章中寫道:「核心問題在於科學家出庭作證前需要解決諸多法律爭議,包括審理法院的管轄權、化石燃料生產商是否應對客户排放負責,以及某些企業的長期欺騙行為是否構成法律相關因素等。」

上述專家強調:「這項新研究是又一塊有用的基石,但追究碳排巨頭責任的道路依然佈滿法律和證據層面的障礙。」針對置評請求,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均未予以迴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