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CRO板塊下挫,恆生創新葯ETF、港股創新葯ETF跌超2%

2025-09-11 15:54

A股主要指數今日集體大漲,深成指、創業板指續創階段新高;截至收盤,滬指漲1.65%報3875點,深證成指漲3.36%創2022年7月以來新高,創業板指漲5.15%創2022年1月以來新高,科創50指數漲5.32%。全天成交額2.46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量4606億元,全市場超4200股上漲。

盤面上,CRO板塊下挫,諾思格泰格醫藥領跌,港股通創新葯ETF嘉實、恆生創新葯ETF、 港股創新葯ETF基金、港股創新葯ETF、港股創新葯50ETF、恆生醫藥ETF、恆生生物科技ETF跌超2%。

消息面上,《紐約時報》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一直在討論對來自中國的藥品實施嚴格限制措施,一旦成真,可能會顛覆美國製藥業,波及從通用名藥物到尖端療法等各種藥物的供應。報道指出,美國政府正研議一項行政命令,打算嚴格限制來自中國的實驗性藥物與臨牀數據,以應對中國生物科技崛起對美國產業的威脅。草案內容包括把美企收購中國新葯納入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強制審查,並提高中國臨牀試驗數據的FDA審覈門檻,同時鼓勵藥品本土生產與採購。

高盛發表報告表示,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府正討論限制中國藥品,並草擬一份行政命令(EO),旨在通過多項措施限制中國原創新葯進入美國市場。雖然該行對任何行政命令或提案的最終結果沒有立場,亦無法預測其潛在下步行動、實施方式及途徑(尤其文章提到美國大型藥企正在積極遊說反對該行政命令),但認為這將為中國生物科技/醫藥板塊帶來「標題風險」(headline risk),並加劇股價波動,需繼續密切關注特朗普政府未來數月的醫藥政策動向。 就潛在短期股價風險而言,該行分為三類企業分析。

第一類是已具備全球佈局的企業(如百濟神州、傳奇生物):預計影響有限,因這類公司已在美國等市場建立穩固根基,市場對其新增交易預期較低。

第二類是已有強勁全球合作伙伴的企業(如科倫博泰生物、三生製藥、翰森製藥、恆瑞醫藥):由於行政命令主要針對新授權交易,已達成授權的資產影響較小。

第三類是對外授權預期高但尚未落地的企業,可細分為兩類——計劃推進全球臨牀的企業(如信達生物、再鼎醫藥、石藥集團):這類公司有機會通過全球臨牀產生差異化數據,提升管線臨牀價值,對全球合作伙伴仍具吸引力;無意或無法開展全球臨牀的企業(如歌禮制藥、德琪醫藥、基石藥業等):這類企業可能相對被動,但或會考慮在政策生效前加快交易完成。 

該行旨在為投資者提供框架,以評估政策風險對相關公司短期股價敏感度的潛在影響,但長期估值核心仍取決於:1)數據質量與管線臨牀差異化價值;2)公司執行力;3)財務狀況。

從基本面看,西南證券認為,港股創新葯進入盈利期。今年上半年,港股創新葯板塊實現歸母淨利潤18億元,利潤首次扭虧為盈。當前,創新葯產業已步入一個以盈利驅動為主的新周期,基本面已明確出現拐點。頭部企業在商業化產品的推廣中實現盈利,海外的授權及全球臨牀突破也在加速研發價值的轉化。此次產業趨勢的變化標誌着十年的技術積累正在逐步轉化為實際的商業成果。我們堅定看好創新葯投資前景,差異化產品疊加優異商業化能力的企業大有可為,同時創新葯出海也有望成為企業尋求估值溢價的關鍵破局路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