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西部固收】存款和非銀資金搬家能持續多久?——流動性和機構行為系列之二

2025-09-11 10:33

(來源: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

核心觀點

1、理財、固收+、權益等產品對資金吸引較大

2025年以來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淨值增速顯著下降;固收類理財因收益率相較定存利率仍有優勢,規模仍然增長;保險預定利率調降前在「炒停售」等影響下,保費收入增速仍高,不過9月調降落地后,對資金吸引力邊際降低;權益類、混合類基金資產淨值保持高速上漲。整體看,理財、固收+、權益等產品對資金吸引較大。

2、存款搬家和股市上漲往往互相促進

本輪存款搬家與存款利率調降、監管禁止手工補息、股市上漲等因素均有關係,隨着權益市場持續上漲,7月存款搬家加速,而歷史經驗表明,股市大幅上漲期間,存款搬家往往顯著,且股市階段性見頂回落后,雖然其他金融性公司負債增速跟隨下降,但通常仍保持較高增速一段時間,即存款搬家仍會進行一段時間。

3、中長期來看,低利率時代非銀機構往往調整配置結構

非銀資產配置調整是低利率時代的典型特徵,例如美國、歐洲、日本在低利率時期均經歷了純固收基金配置比例降低的過程。中國近年來利率水平下行幅度較大,所以債券型、貨幣型基金規模整體增長較快,佔所有公募基金比重從55%左右上升至2024年的65%左右,隨着利率絕對水平降低、債券資產賺錢效應降低,2025年以來佔比有所下降,后續佔比或將繼續降低

4、短期來看,非銀機構資金搬家何時會階段性減緩?

隨着權益市場波動、利率水平變化,非銀機構資金搬家或將階段性減緩,可以從以下視角觀察:1隨着股票市場持續大幅上漲,股票資產相對債券的比價優勢將有所降低,如紅利指數風險溢價已經降低至均值以下2倍標準差附近,險資等機構或將減緩資金搬家。相對於貸款,債券對銀行仍有較大吸引力。22025年以來10年期國債利率與政策利率利差在10BP40BP之間震盪,隨着7月下旬以來債市持續回調,利差逐步升至約45BP,重回2025年之前的「正常」區間,非銀資金或將階段性減緩賣出債券3隨着權益市場上漲減緩、利率水平回調到較高水平,機構對於30年期ETF買入逐步增多、TL持倉多空比上升,一方面,固收+等產品規模增加,對30年期ETF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部分機構或買入30年期ETFTL用於對衝權益市場風險,當30年期ETF規模、TL持倉多空比持續上升時,或顯示非銀資金搬家減緩。

風險提示:歷史經驗失效;政策變化超預期;超預期風險事件發生;基本面超預期恢復。

 目錄 

7月以來,權益市場持續大幅上漲,帶動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吸引存款、非銀資金流入權益、固收+等資產。我們在此前的系列報告《存款搬家如何影響流動性和債市?》2025621日外發)《存款搬家還在持續嗎?》2025720日外發)《債牛預期生變,存款或加速搬家》2025817日外發)中分析和持續跟蹤存款搬家進程及其對債市的影響,本文在此前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存款和非銀資金搬家的展望。

01

理財、固+、權益等產品對資金吸引較大

1.1 非權益資產對資金吸引力降低

現金類產品吸引力降低。現金管理類理財、貨幣市場基金等低風險產品滿足存款資金的低風險偏好,是存款產品的主要替代品。不過本輪存款搬家期間,貨幣基金規模增長相對更多,現金類理財規模變化不大。2025年以來,兩類資產收益率降至較低水平,其中現金管理類理財年化收益率約為1.6%,對存款的吸引力有限。

債市賺錢效應下降,但相對定存仍有優勢。2023年末以來,債券型基金和固收類理財規模增長較快。不過2025年以來,債市進入低利率、低利差、低波動的三低時代,純債賺錢效應下降,債基規模增速下滑,7月以來甚至面臨一定的贖回壓力;固收類理財年化收益逐年下滑,規模增速也有所放緩。后續來看,當前近一年純債類年化收益率約2.7%,固收+2.6%,仍明顯高於定存利率(1%左右),對低風險偏好的存款仍有吸引力。

保險預定利率非對稱調降,91日落地。72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諮詢委員會2025年二季度例會,保險業專家認為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1.99%中國人壽、平安人壽等大型保險公司隨后紛紛調整新備案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最高值,並表示將於202583124時起不再接受超過上述預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險產品投保申請。其中,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2.0%(調降50個基點),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1.75%(調降25個基點),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0%(調降50個基點)。

保險「炒停售」效應或減弱。調降前保險公司「炒停售」,因此在停售前保費收入往往增速較高,使得保險公司資金流入增多。但「炒停售」本質為提前透支未來保費收入,因此調降落地后保費收入增速往往出現較大下滑。與以往不同的是,市場對於本輪「炒停售」反應變淡。原因在於:一是預定利率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后,預定利率的調整更加平滑,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建立預期並消化,理性判斷自己對保險產品的需求;二是前面幾輪的「炒停售」行為已經透支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三是低利率市場環境中,消費者的挪儲意願受預定利率調整的邊際影響逐漸減弱。

保險產品后續吸引力降低。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從3.5%的高點一路下滑,其市場吸引力本身就在下降。受益於其他類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調更快,保險產品相較於定存收益、現金管理類理財、貨幣市場基金等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可能繼續吸引資金進入,不過Q3再度下調預定利率后,彼此之間的利差進一步收窄,吸引力減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低利率時代,險資配置增速高位回落。

1.2 資金邊際或更多進入權益市場

權益基金資產淨值高速增長,股市對資金吸引力較大。20249月之后,隨着股市持續上漲,權益基金資產淨值保持高速增長,混合基金資產淨值增速由負轉正;權益類、混合類不是主要的權益投資渠道,不過其收益率持續提高,后續對資金吸引力也將提升。整體來看,去年924日政策轉向后,市場風險偏好持續提升,未來股市仍有可能繼續上漲,從而持續吸引資金進入:

  • 去年924日政策轉向之后,國家釋放了兩個影響資本市場的重要信號:一是穩經濟。宏觀政策密集出臺,多部門組合拳持續加力,經濟和預期邊際改善;二是明確要求穩股市。「國家隊」多次託底大盤,風險偏好受到政策託底支撐,帶動資本市場回暖。但是此后由於內需偏弱,股市進入整理期。

  • 2025年以來,DeepSeek等科技出現突破,A股的科技敍事空間由此打開。期間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去美元化趨勢加速,資本市場對中國重審視。進入4月后,特朗普關税政策反覆,市場反應逐步鈍化。同時,自5月日內瓦會談后中美貿易摩擦擔憂明顯緩解,疊加國內出口表現韌性較強,敍事框架進一步加固。

  • 近期隨着「反內卷」政策預期不斷發酵,境內外風險偏好提升再度帶動權益市場量價齊升。如果科技逐步兑現或者敍事持續,那麼未來股市仍有可能繼續上漲。后續還需關注全球貿易環境變化以及內需修復節奏。

后續來看,資金邊際或仍更多進入權益市場。低利率時代權益資產相較於純債性價比更高,且隨着權益市場持續上漲,市場風險偏好整體抬升,居民、非銀資金邊際上或將更多進入權益市場,固收+、權益產品吸引力更大。

2025年之前,存款多搬家至理財產品,但7月以來理財增幅不及歷史同期,表明搬家的存款邊際上更多流入了其他非銀機構和產品而從非銀機構風險偏好明顯抬升,從債基ETF來看,轉債ETF規模增長明顯,而政金債等其他純債類ETF規模則有所下降,從股市開户數來看,機構新開户數顯著增長。

02

存款和非銀資金搬家能持續多久?

2.1 存款搬家和股市上漲往往互相促進

本輪存款搬家與存款利率調降、監管禁止手工補息、股市上漲等因素均有關係。

1)本輪存款利率調降周期較長,最近三次存款利率調降后存款搬家不明顯。本輪存款利率調降始於 20229月。其中,20236月、20239月兩次降息后,居民存款增速明顯下降,非銀存款增速明顯上升,存款搬家明顯。經過前四次利率調降后,最近三次調降后存款搬家並不明顯,居民存款增速保持穩定,企業存款增速逐步回升至正值,存款利率調降對流動性的分流影響邊際下降。

22024年的存款搬家主要和規範手工補息相關。20244月禁止手工補息之后,存款增速降為負值、非銀存款增速大幅提升,存款從企業搬家至非銀。但是隨着11月規範同業存款利率,存款迴流,企業存款增速回正,而非銀存款增速下降。

3)股市大漲也帶動了存款搬家。20249月末,非銀存款增速受到股市大漲影響大幅提升,不過之后整體回落。20257月,境內外風險偏好提升帶動權益市場量價齊升,機構資金與存款從純債向固收+和權益搬家,非銀存款增速大增。

隨着權益市場持續上漲,7月存款搬家加速。5月國有大行開啟新一輪存款利率調降后,6月存款搬家並不明顯,企業、居民存款增速未出現明顯降幅,非銀存款增速小幅抬升。但7月存款搬家呈現加速跡象,當月居民和企業存款合計減少2.57萬億,創過去4年新高,居民存款增速小降,非銀存款增速明顯回升至15%

后續存款搬家或將持續。股市大幅上漲期間,存款搬家往往顯著,如2005-2007年、2014-2015年、2016-2017年、2019-2021年、20249月以來幾輪股市上漲期間,其他金融性公司負債增速上升,且股市階段性見頂回落后,雖然其他金融性公司負債增速跟隨下降,但通常仍保持較高增速一段時間,即存款搬家仍會進行一段時間。7月以來,股市上漲明顯加速,若后續持續上漲,則存款搬家或將持續。

2.2 中長期來看,低利率時代非銀機構往往調整配置結構

非銀資產配置調整是低利率時代的典型特徵。近年來,隨着廣譜利率的不斷下行,債券等固收類資產賺錢效應逐步下降,而隨着2024924日包含穩定資本市場運行的刺激政策出臺、2025年以來DeepSeek等科技突破、以及近期的「反內卷」政策預期、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落地等因素驅動下,權益市場不斷突破,賺錢顯著提升,帶動了非銀機構資金從純債類資產向權益、固收+資產轉移。非銀資產配置調整是低利率時代的典型特徵:

美國2007-2016年、2018-2021年兩輪降息周期中,聯邦基金利率均降至0附近,整體處於低利率環境中,期間債券型、貨幣型共同基金佔比先升后降,從2008年高點56%下降至2021年的40%左右。

歐洲2012-2021年受到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影響,逐步進入低利率至零利率時期,期間UCITS基金中債券型、貨幣型共同基金佔比從2012年的45%震盪下行至2021年末的36%左右。

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末進入低利率時代,之后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規模迅速下降,佔比從峰值的77%降至243月的約7.0%,相比歐美下降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日本國內特殊情況所致,如2001年日本信用債按市值計價改革、安然事件后日本五家MMF(貨幣基金)本金受損等事件加劇了資金流出,此后部分資金出海。

中國近年來利率水平下行幅度較大,所以債券型、貨幣型基金規模整體增長較快,佔所有公募基金比重從55%左右上升至2024年的65%左右,不過隨着利率絕對水平降低、債券資產賺錢效應降低,2025年以來佔比有所下降。

2.3  短期來看,非銀機構資金搬家何時會階段性減緩?

雖然中長期來看,非銀機構資金或將持續從純固收類資產搬家至固收+、權益類資產,不過短期來看,隨着權益市場波動、利率水平變化,非銀機構資金搬家或將階段性減緩,可以從以下視角觀察:

股債比價、債券和信貸比價隨着股票市場持續大幅上漲,股票資產相對債券的比價優勢將有所降低,截至8月末,WIND300除金融指數風險溢價(股息-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已從均值以上2倍標準差降低至1倍標準差以下,而紅利指數風險溢價已經降低至均值以下2倍標準差附近,即紅利指數相對債券已無明顯優勢,險資等機構或將減緩資金搬家。相對於貸款,當前債券仍有較大優勢,且隨着債券市場從低位回調,實體融資成本持續下行,債券對銀行仍有較大吸引力。

10年期國債利率與政策利率利差2024年之前,10年期國債利率與7天逆回購利率利差大致圍繞70BP波動,2024年隨着廣譜利率下行,利差被壓縮至50BP左右;202412月至20251月利率快速下行,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來的降息預期,使得利差再度被壓縮,2025年以來整體在10BP40BP之間震盪;不過隨着7月下旬以來債市持續回調,10年期國債利率與政策利率利差逐步升至約45BP,重回2025年之前的「正常」區間,也意味着市場修正了此前透支的預期,非銀資金或將階段性減緩賣出債券。

30年期ETF規模、TL持倉多空比。隨着權益市場上漲減緩、利率水平回調到較高水平,機構對於30年期ETF買入逐步增多、TL持倉多空比上升,一方面,固收+等產品規模增加,對30年期ETF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部分機構或買入30年期ETFTL用於對衝權益市場風險,當30年期ETF規模、TL持倉多空比持續上升時,或顯示非銀資金搬家減緩。

1、歷史經驗失效。歷史上的存款搬家等經驗可能不適用未來。

2、政策變化超預期超預期的貨幣、財政等穩增長政策變化可能引起市場變化。

3、超預期風險事件發生。超預期的地緣政治事件、關税談判等可能造成市場短時間內大幅波動。

4、基本面超預期恢復。若基本面修復速度超預期,可能對債市造成較大沖擊。

具體分析詳見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2025年9月10日對外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存款和非銀資金搬家能持續多久?——流動性和機構行為系列之二

首席分析師:姜珮珊,SAC:S0800524020002

郵箱:jiangpeishan@research.xbmail.com.cn

分析師旭博,SAC:S0800525040007

箱:weixubo@research.xbmail.com.cn

聯繫人:魏潔

郵箱:weijie@research.xbmail.com.cn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推送內容僅面向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公司」)機構客户,請勿對本公眾號內容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並非西部證券機構客户,請取消關注本公眾號,不再訂閲、接收或使用本公眾號中的內容。因本公眾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諒解!西部證券不會因訂閲本公眾號的行為或者收到、閲讀本公眾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户。

本公眾號內容基於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作者對該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公眾號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該等意見、評估及預測在出具日外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在不同時期,西部證券可能會發出與本公眾號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同時,本公眾號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能會波動。西部證券不保證本公眾號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對於西部證券其他專業人士(包括但不限於銷售人員、交易人員)根據不同假設、研究方法、即時動態信息及市場表現,發表的與本公眾號不一致的分析評論或交易觀點,西部證券沒有義務向本公眾號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西部證券對本公眾號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況下,本公眾號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投資者參考之用,並非作為購買或出售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的邀請或保證。客户不應以本公眾號取代其獨立判斷或根據本報告做出決策。該等觀點、建議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户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並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公眾號內容,不應視本公眾號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必要時應就法律、商業、財務、税收等方面諮詢專業財務顧問的意見。西部證券以往相關研究報告預測與分析的準確,不預示與擔保本公眾號及西部證券今后相關研究報告的表現。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公眾號及西部證券其他相關研究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西部證券及作者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公眾號版權僅為西部證券所有。未經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眾號版權。如徵得西部證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且不得對本公眾號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如未經西部證券授權,私自轉載或者轉發本公眾號,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轉載或轉發者承擔。西部證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力。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覈準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為:91610000719782242D。

西部證券固收研究團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