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11:58
財聯社9月11日訊(編輯 劉蕊)美東時間周三,美國科技巨頭甲骨文單日暴漲36%,市值飆升25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8萬億元),震撼了全球投資者。
甲骨文股價的暴漲,背后直接原因在於該公司最近與OpenAI簽署的一項大單:兩家公司簽署一份自2027年開始為期約5年、總值3000億美元的算力採購合約。這份合約金額不僅遠超過OpenAI目前的營收、同時也是史上規模最大的雲端合約之一。
OpenAI向甲骨文提供的4.5吉瓦(GW)算力大約相當於美國目前營運中數據中心算力的四分之一,相當於超過兩座胡佛水壩的發電量、或約400萬戶家庭的用電量。
在這一大單背后,揭示了一個不可阻擋的重要趨勢:在美國政府主導的大規模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以及全球科技巨頭在大型數據中心建設的推動下,全球對人工智能算力的需求正在持續激增。
「星際之門」推動的算力革命
甲骨文和OpenAI合作的起源可能是「星際之門」項目。今年1月,星際之門項目在白宮宣佈,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和甲骨文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當時都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一同出席。
特朗普當時表示,該項目旨在確立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該項目最初承諾至少建設價值1000億美元的數據中心,並在「未來幾年」將投資規模擴大到5000億美元。
緊接着,今年6月,出現了甲骨文與OpenAI交易的首次跡象。當時甲骨文在一份監管文件中表示,已達成一項雲服務協議,該協議將在2027財年創造超過300億美元的收入。隨着更多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上線,其收入將逐年增加。
一個月后,OpenAI透露已同意從甲骨文購買4.5GW的計算能力,但當時並未透露合同的具體規模。
爲了加大算力建設,甲骨文正與數據中心建造商Crusoe等公司合作,計劃在美國懷俄明州、賓州、德州、密西根州和新墨西哥州等地興建數據中心。
根據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的數據,截至8月為止的12個月期間,甲骨文資本支出為274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高於其營運現金流(215億美元)。
美國企業正加大力度開發算力
如同人類思考要用到大腦,AI的「思考」則需要用到算力。算力又從何而來?最主要的就是數據中心——里面裝滿成千上萬個服務器,包含無數英偉達H100、A100或華為升騰等的AI芯片。
事實上,甲骨文並非唯一加速建設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設施的大型科技公司。
目前,包括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 (AWS)、微軟公司、谷歌公司和 Meta Platforms 公司在內的眾多科技巨頭,已經承諾今年將投入約3000億美元建設各自的巨型數據中心。
而在資本市場上,包括黑石、阿波羅等多家全球資管巨頭近期也加大相關領域的投資。
根據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的預測,從現在到2029年這段期間,全球數據中心支出將逼近3萬億美元、當中僅有1.4兆美元是來自科技巨擘的資本支出。
一場關於算力的豪賭
儘管甲骨文的股價迎來暴漲,但不可忽視的事,OpenAI和甲骨文的這場合作背后仍然存在不小的風險。
首先,OpenAI作為一家公司,遠未實現盈利。相反,它正在不斷虧損。今年6月,OpenAI 披露其年收入約為100億美元,這還不到其每年用於建設數據中心和從其他數據中心運營商租用計算能力的600億美元支出的五分之一。
與此同時,甲骨文將未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押注於單一客户。它很可能不得不舉債,以購買其計劃中的數據中心所需的人工智能芯片。然而,甲骨文的債務負擔相對於其現金持有量,已經遠高於微軟、亞馬遜和Meta等其他雲服務商,其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已經超過了其現金流,其總債務權益比高達427%,而微軟僅為32%。
因此,OpenAI 和甲骨文的這場交易本質上一場賭博,押注的是ChatGPT的爆炸式增長將繼續加速,並最終被全球數十億消費者和數千家企業所使用。但它面臨着來自谷歌等其他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激烈競爭。
但無論如何,全球AI市場對於算力的需求熱潮,似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這一點在中國市場亦有體現:今年8月,中國電信研究院發佈《智算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為中國的GDP貢獻超過人民幣11萬億元,大概佔GDP的4%至5%,可能帶動算力的需求是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