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08:38
(來源:物股通)
9月10日,近期成妖的微型物業股——眾安智慧生活(02271.HK)股價收報5.90港元,日內最高飈至6.23港元/股,年內漲幅突破1000%,成為2025年首隻「10倍漲幅」的物業股。
然而,在眾安智慧生活「成妖」狂歡的背后,香港證監會(SFC)的監管也如影隨形。
9月10日盤后,眾安智慧生活發佈香港證監會的股權高度集中預警。
回顧港股歷史,「暴漲后遭監管點名」的劇本並非個例,眾安智慧生活的股價狂飆,已進入證監會的重點關注視野。
01#
「妖股」狂歡:概念炒作與小盤股共振
眾安智慧生活的暴漲,源於「傳統物業+虛擬資產」的跨界故事。
9月1日,公司公告擬與一家獲香港證監會發牌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探索加密貨幣資產配置、數字生態平臺構建等業務。
這一突破物業行業傳統邊界的舉措,疊加公司「小盤股」屬性(總股本5.17億股,流通盤長期較窄)、前期流通性低迷(歷史換手率長期不足1%)的特點,迅速吸引資金爆炒。
股價從年初約0.55港元起步,在「虛擬資產概念」催化下,上演「逼空式」上漲,9月10日單日最高漲幅達29.25%。
但公司的基本面與股價的背離已十分顯著。2025年中期業績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4億元,同比增長17.76%;但歸母淨利潤僅1141.9萬元,同比下降20.45%。
虛擬資產合作尚處於「備忘錄」階段,業務落地節奏、盈利模式、合規性均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因此不難看出,眾安智慧生活的股價暴漲更多是「概念炒作」而非業績驅動。
02#
證監會的「監管先例」:股權集中與股價操縱
香港證監會對「股權高度集中+股價異常波動」的監管態度,可從昇能集團(02459.HK)的案例中窺見。
2024年9月,昇能集團因「股權高度集中」被證監會點名——數據顯示,該公司超90%股份集中於少數股東,散户僅持有約10%流通股。
證監會隨即提示風險:「股權高度集中的個股,少量成交即可引發股價巨幅波動,易成為‘唱高散貨’等違規行為的温牀,損害投資者信心。」
提示風險后,昇能集團股價一日暴跌98.4%,市值從204.5億港元縮水至3.28億港元,上演「一夜清零」的戲碼。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此前強調:「這類個股的炒作,本質是少數資金對散户的‘收割’,監管層將對相關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
03#
眾安智慧生活的「監管高危特徵」
眾安智慧生活的現狀,與昇能集團「股權集中+股價異動」的特徵高度相似。
股權集中隱患:母公司眾安服務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3.44%,14名股東持股23.29%,其他股東僅持有3.27%,流通盤少之又少;股價暴漲過程中,換手率從平日不足0.02%飆升至9月10日的0.45%,資金炒作痕跡明顯,流動籌碼已經被少數主體高度控盤。
股價異動幅度:年內漲幅超1000%,遠超物業板塊平均表現(同期多數物企漲幅不足30%),且單日波動常超20%,符合「異常波動」的監管關注標準。
(截至9月10日收盤)
虛擬資產合規性:虛擬資產合作涉及香港證監會對「虛擬資產交易牌照」的嚴格監管(如國泰君安獲牌后股價異動曾引發監管關注)。若合作方資質、業務合規性存疑,或直接觸發證監會的專項調查。
04#
投資者需警惕「狂歡后的代價」
物業股的核心價值本應是「服務穩定性+盈利持續性」。
但眾安智慧生活的股價已徹底脱離基本面,陷入「概念炒作—資金湧入—股價暴漲—監管關注」的惡性循環。
歷史經驗表明,港股「妖股」的狂歡往往短暫。一旦監管出手,股價易出現「瀑布式下跌」,如昇能集團單日暴跌98%。
對於投資者而言,需清醒認識虛擬資產合作仍處「畫餅」階段,公司中期業績已現盈利下滑;而證監會對「股權集中+題材炒作」的零容忍態度,意味着眾安智慧生活的股價狂歡,隨時可能因監管介入而戛然而止。
結 語
在港股市場,「暴漲神話」與「監管重錘」的距離,或許比想象中更近。
眾安智慧生活短期1000%的漲幅奇蹟,最終是「轉型先鋒」的價值重估,還是「妖股炒作」的監管案例,答案或將很快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