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1 08:16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國盛策略;作者:楊業偉 朱美華
低利率時期歐洲銀行資產配置主要有以下特點:低利率時期,歐洲銀行盈利能力下降,淨息差大幅收窄,規模增長放緩。貸款、債券及現金為歐元區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前三大資產。在低利率環境下對債券資產的配置趨勢性下降,零利率/負利率期間現金資產佔比大幅上升。貸款佔比和權益工具佔比波動變化,貸款佔比受利率水平影響,權益工具佔比受到經濟和流動性影響。歐債危機期間,歐元區主權債務壓力大幅上升。主權債務危機傳導至銀行體系,引發銀行流動性危機,銀行資產價值縮水而負債端融資成本上升。歐央行的政策措施使得歐債危機的不確定性與恐慌逐步緩解。
瑞信銀行暴雷主要原因在於自身風控不足和經營管理不善。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貸承認其財務報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風控不足和風險事件頻出,造成大幅虧損和流動性壓力,是瑞信銀行暴雷的主要原因。2021年和2022年瑞士信貸淨利潤大幅下滑,分別虧損16.50億瑞郎和72.93億瑞郎。儲户信心下降,大量取款增加了流動性壓力。救助和處置措施包括流動性支持、收購、政府發聲等。瑞信最終被瑞銀收購,瑞士信貸160億瑞郎AT1債券被減記。瑞信事件導致歐美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但政府的及時救助穩定了市場信心,資本和流動性緩衝可以應對負面事件衝擊,使得沒有引發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低利率時期的歐洲壽險資產配置主要有以下特點:歐元區保險機構在利率下行期增配債券,進入低利率階段減配債券,利率下行期和低利率階段低配股票,但持續增加基金配置。低利率時期歐元區保險機構增配政府債和海外債券,減配私人部門債券,以獲得更高的收益同時規避風險。以德國的安聯保險為例,其資產負債久期缺口很小,低利率階段拉久期,利率回升后降久期;增加A級和BBB級的債券配置和增加公司債佔比來獲得更高的風險溢價;還通過增加另類資產投資比如房地產來提高收益水平。
低利率時代歐洲銀行和保險業的發展經驗,給我國帶來以下幾點啟示。
銀行降低債券資產配置,增配現金,結合利率環境合理調整貸款比例。低利率時期,歐元區系統重要性銀行減配債券,尤其是在零利率負利率環境下持有現金性價比提升,隨着利率水平的不同階段調整貸款在資產結構中的佔比,貸款佔比與利率變化大致正相關。
關注銀行的流動性壓力,金融機構要增強風控意識。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傳導至銀行體系,引發銀行流動性危機。瑞士信貸暴雷主要源於其風控缺失和自身管理不善。因此要關注銀行的流動性壓力,我國銀行保險機構要增強風控意識,穩健經營,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迅速有力的措施對於處置金融風險非常重要。監管部門對瑞信銀行風險事件的介入非常迅速。迅速有力的應對措施有利於穩定市場信心,豐富的政策工具和充足的風險處置資源對於處置金融風險至關重要。
保險提升資產與負值匹配度,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同時適度下沉獲得更高的風險溢價。以德國的安聯保險為例,其資產負債久期缺口很小,在低利率階段通過拉久期提升收益,在信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增加信用風險敞口獲取更高的溢價。
保險在考慮資產安全性的前提下,投資組合多元化,適時調整資產配置,提高投資收益。歐元區保險機構在利率下行期增配債券,進入低利率階段減配債券,適時調整資產結構,持續增加基金配置。安聯保險資產配置以固收資產為主,其通過增加另類投資來提高投資收益。
風險提示:對歐洲歷史數據的理解存在偏差;對歐洲政策的梳理存在疏漏;中歐經濟環境差異可能導致可借鑑性降低。
我國近年利率水平持續下行,低利率環境下銀行保險行業的應對方式成為市場關注重點。此前我們曾發佈日本債市覆盤以及日本公募、日本保險、美國基金、歐洲基金、美國銀行保險在低利率時期應對經驗的系列報告,本篇為歐洲銀行和保險篇,主要聚焦歐洲銀行和保險在利率下行及低利率時期的應對策略。
在2008年金融危機、2012年歐債危機等事件的接連衝擊下,歐元區逐步進入低利率乃至零利率時期。以歐元區10年期公債利率作為觀測對象,歐元區的低利率時期大致走過2012年-2015年的利率快速下行期、2016年-2018年平臺期和2019年-2021年利率衝擊至零附近。
1. 低利率時期的歐洲銀行資產配置
1.1 歐洲銀行資產配置結構
低利率時期,歐洲銀行盈利能力下降,淨息差大幅收窄,規模增長放緩。伴隨歐洲央行不斷降息甚至存款利率降至負利率,歐洲銀行業的淨息差不斷下降。歐元區系統性重要銀行淨息差從2015年二季度的1.55%下降至2021年三季度的1.18%,下降37bps。低利率時期歐洲銀行規模增長放緩,2017年一季度至2018年三季度歐元區系統重要性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速為負增長,2019-2021年總資產增速放緩,年均增速由6.95%下降至4.47%。
貸款、債券及現金為歐元區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前三大資產。歐元區系統重要性銀行資產構成包括現金及等價物、貸款及墊款、債務證券、權益工具、衍生品、以及其他資產等。從結構來看,歐元區銀行資產以貸款為主,貸款佔比自2015年二季度以來大部分時間都處於60%以上,其次債券是第二大資產,債券佔總資產比重自2015年二季度以來處於10%-16%之間。現金及等價物是第三大資產,其佔比在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時期大幅提升,當前佔比在10%附近。其他資產比如衍生品、權益工具等佔比相對較低。
歐洲銀行在低利率環境下對債券資產的配置趨勢性下降,零利率/負利率期間現金資產佔比大幅上升。低利率時期,歐元區系統重要性銀行減配債券,債券佔比由2015二季度的15.2%下降至2022年三季度的10.8%。2022年9月歐央行將三大關鍵利率上調75bps,自2022年四季度起債券佔比開始回升,2025年一季度佔比達到14.4%。銀行在零利率和負利率時期大幅增配現金。現金及等價物佔比由2015年二季度的4.5%上升至2022年一季度的16.5%,低利率環境下持有現金性價比提升。
貸款佔比和權益工具佔比波動變化,貸款佔比受利率水平影響,權益工具佔比受到經濟和流動性影響。貸款佔比方面,2016-2018年的利率平臺期貸款佔比上升,2019-2021年的零利率/負利率階段貸款佔比回落,2022年歐央行連續多次大幅加息,貸款佔比開始震盪回升。而權益工具佔比在低利率階段先降后升,權益工具佔比自2015年二季度的2.5%下降至最低2020年一季度的1.1%,然后拐頭向上,2021年二季度達到了1.9%的水平,經濟復甦預期和流動性寬松推動資金增配權益。
1.2 歐債危機期間的銀行情況
歐債危機爆發,歐元區主權債務壓力大幅上升。自2009年末歐債危機爆發,因希臘新政府於當年10月承認赤字造假,導致市場對希臘及高負債歐元區國家的信心動搖,資金外流,風險溢價上升。2010-2011年間,危機蔓延至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國,2011年外圍國家與德國國債利差出現歷史性高點,如意大利、西班牙10年期國債利差顯著飆升,希臘利差一度突破25%,市場恐慌與對基本面的質疑充分反映在定價中。歐央行披露的歐元區主權債務壓力綜合指標在2009年11月起大幅上升,至2011年11月達到歷史極值。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傳導至銀行體系,引發銀行流動性危機。主權債務危機使得歐元區國家公債收益率大幅上升,公債資產縮水,銀行機構資產負債表惡化。資產端,地產泡沫破滅以及主權債務風險上升導致資產價值縮水,負債端,銀行體系信用危機以及債券收益率上行直接推高了銀行的融資成本。在流動性壓力下,2011年9月法國農信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的信用評級被穆迪下調。銀行流動性緊縮,信貸條件收緊,根據歐央行進行的歐元區銀行信貸調查來看,危機期間企業信貸條件指數降低,與企業信貸需求指標差值一度轉負,意味着信貸條件緊縮。這進一步加劇了債務負擔和經濟壓力。
自2012年下半年起,歐債危機的不確定性與恐慌逐步緩解。源於歐洲央行提出「只要所需不惜一切代價維護歐元穩定(whatever it takes)」,顯著提振市場信心,加之歐洲中央銀行出臺了旨在降低債券收益率的政策,包括證券市場計劃(SMP)、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等。市場利差自2012年底至2015年快速收窄,利率持續下行,恐慌消退,債務違約擔憂降低。利差回落,市場進入「修復期」。
1.3 瑞信銀行事件發生原因、處置、影響
隨着歐美央行持續加息,宏觀環境和自身經營因素疊加,2023年3月歐美銀行業動盪,美國有硅谷銀行破產,歐洲有瑞士信貸銀行暴雷。但二者存在較大差異,硅谷銀行的破產是期限錯配造成流動性危機的典型樣本,而瑞士信貸暴雷更為主要原因在於自身風控不足和經營管理不善。
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貸發佈2022年年度報告,承認其財務報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其年報審計機構普華永道對其內控的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見。而3月15日其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表示不再注資和提供援助。市場對瑞信銀行失去信心,當日瑞信銀行股票大跌13.94%,並拖累美股銀行股全線走低,Wind美國銀行指數收跌3.04%。
風控不足和風險事件頻出,造成大幅虧損和流動性壓力,經營風險增加。瑞士信貸成立於1856年,曾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瑞信銀行通過一系列併購活動收購業務,形成包括投資銀行、私人銀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四大部門。而快速擴張也增加了財務壓力和風險,尤其是在全球公共衞生事件發生后,業務開展受到影響。瑞信銀行自2009年起就經常發生負面輿情事件,尤其是2021年Greensill Capital破產和Archegos 違約導致其發生大幅損失,2022年發生賬號泄露事件,這都顯示瑞信銀行風控意識不足。2021年和2022年瑞士信貸淨利潤大幅下滑,兩年淨利潤分別虧損16.50億瑞郎和72.93億瑞郎。這些風險事件不僅對瑞信的經營和財務產生重大影響,還削弱了儲户的信心,儲户大量取款使得瑞信銀行存款規模大幅縮減,瑞信總存款規模從2022年三季度的3713億瑞郎下降至四季度的2332億瑞郎,四季度存款流出1380億瑞郎。存款的快速流失,不僅增加了流動性壓力,還導致瑞士信貸資產負債表收縮,2022年總資產規模鋭減。
瑞信事件救助和處置措施包括流動性支持、收購、政府發聲安撫市場情緒等。2023年3月15日,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就市場不穩定發表聲明,瑞士央行表示如有需要將向瑞士信貸集團提供流動性支持。3月16日,瑞士信貸表示將從瑞士央行流動性工具中籌資至多500億瑞士法郎。在瑞士金融監管部門推動下,瑞信銀行被瑞銀集團收購。3月19日,瑞銀宣佈30億瑞郎收購瑞信,瑞士金融監管局表示瑞士信貸160億瑞郎AT1債券將被完全減記。這引發市場擔憂情緒波及歐亞銀行,東亞銀行和匯豐銀行AT1債券暴跌,債券拋售拖累歐洲銀行股。3月20日,歐洲監管機構發聲明稱,普通股權一級資本仍然優先於AT1債券承擔損失,暗示瑞信可能只是個例,安撫市場情緒。6月12日,瑞信股票退市。
綜合影響來看,瑞信事件導致歐美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但政府的及時救助穩定了市場信心,而且歐元區銀行業保持資本和流動性緩衝可以應對負面事件衝擊,使得這次事件沒有引發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2. 低利率時期的歐洲保險資產配置
2.1 資產配置結構
歐元區保險機構在利率下行期增配債券,進入低利率階段減配債券,利率下行期和低利率階段低配股票,但持續增加基金配置。歐元區保險機構資產結構包括現金及存款、貸款、債券、股票、基金、金融衍生品以及其他資產,資產結構以債券為主,債券佔比自2008年以來一直處於30%以上。歷史變化來看,在利率下行期,債券資產配置明顯提升,債券佔比由2012年一季度的43.1%上升至2016年二季度的45.4%,而隨着利率降至低位,進入低利率階段,債券配置比例則拐頭回落,債券佔比從2016年二季度的45.4%降至2021年四季度的37.7%。雖然自2022年以來利率有所回升,但債券佔比維持在35%左右的水平。股票方面,在低利率階段,股票佔比小幅下降且低位震盪,2012年至2021年間股票佔比平均為10.3%,隨着公共衞生事件對經濟影響減弱,自2022年以來股票佔比由12.5%上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14.1%。投資基金方面,自2012年以來基金佔比不斷上升,由2012年一季度的19.6%上升至2025年二季度的31.2%,提升約12個百分點。
低利率時期歐元區保險機構增配政府債和海外債券,減配私人部門債券,以獲得更高的收益同時規避風險。利率回升后減配政府債,增配私人部門債券和海外債券。債券投資結構來看,按照發行人統計,歐元區保險機構持有的債券以歐元區政府債券為主,自2016年三季度以來佔比均處於40%以上。在低利率階段,歐元區政府發行的債券佔比由2016年三季度的47.1%小幅上升至2021年四季度的48.1%,同期歐元區私人部門發行的債券佔比由34.0%震盪下降至31.2%,非歐元區主體發行的債券佔比由18.8%上升至20.7%。由此可見,低利率時期歐元區保險機構增配政府債和海外債券,減配私人部門發行的債券,以獲得更高的收益同時規避風險。自2022年以來利率有所回升,歐元區政府債券佔比由2022年一季度的47.7%下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41.0%,同期歐元區私人部門發行的債券佔比由31.4%上升至35.5%,非歐元區主體發行的債券佔比由20.9%上升至23.5%。
2.2拉久期和信用下沉
歐洲保險機構資產負債久期缺口小,低利率階段拉久期,利率回升后降久期。歐洲保險機構的負債久期同樣較長,意味着偏好長久期資產。低利率環境下,歐洲保險機構通過拉長資產久期來提升收益,降低久期錯配的風險。以德國的安聯保險為例,負債端加權平均久期由2016年的15.5年拉長至2020年的17.4年,而2018年、2021年的資產負債久期缺口均為0.2年,我們可以推測資產端平均久期由2016年的15.7年拉長至2020年的17.6年。而2022至2024年利率回升期,久期相較於2016-2021年有所下降。
對於固收類資產,歐元區保險機構還會適度下沉獲得更高的風險溢價。比如德國的安聯保險,一方面大幅下調AAA級債券佔比,增加A級和BBB級的債券配置,另一方面增加公司債配置。具體來看德國的安聯保險固定收益資產配置結構,從固定收益資產的評級分佈來看,AAA級佔比由2013年的27.9%持續下降至2021年的17.6%,在2022年小幅回升至17.8%,而2023和2024年再次回落至15.9%的水平;AA級佔比則由2018年的26.3%回落至2022年的21.2%;而A級別的佔比由2013年的17.4%持續上升至2024年的26.1%,BBB級佔比由2013年的24.7%上升至2022年的28.5%。由此可見,歐元區保險機構在低利率階段減配高等級債券,增配低等級債券。從固定收益資產的類型結構來看,公司債佔比由2013年的25.5%持續上升至2024年的43.6%。由此可見,低利率階段安聯通過增配公司債來獲得更高的收益,在信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下沉來獲取更高的溢價。
2.3 增配另類投資
低利率階段歐洲保險機構增加另類投資來提高投資收益。以安聯為例,其大類資產配置以固收資產為主,債務工具佔比自2012年至2022間持續處於80%以上,趨勢來看債務工具佔比小幅回落。低利率階段傳統資產收益受限,安聯通過增加另類資產投資提高收益水平,比如房地產投資佔比由2012年的1.9%上升至2022年的2.6%。
3. 低利率時期的歐洲銀行保險資產配置啟示
低利率時代歐洲銀行和保險業的發展經驗,給我國帶來以下幾點啟示。
銀行降低債券資產配置,增配現金,結合利率環境合理調整貸款比例。低利率時期,歐元區系統重要性銀行減配債券,尤其是在負利率環境下持有現金性價比提升,隨着利率水平的不同階段調整貸款在資產結構中的佔比,貸款佔比與利率變化大致正相關。
關注銀行的流動性壓力,金融機構要增強風控意識。金融風險交叉傳染,增加了市場脆弱性。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傳導至銀行體系,引發銀行流動性危機。瑞士信貸暴雷主要源於其風控缺失和自身管理不善。因此要關注銀行的流動性壓力,我國銀行保險機構要增強風控意識,穩健經營,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迅速有力的政策措施對於處置金融風險非常重要。金融監管部門對瑞信銀行風險事件的介入非常迅速。迅速有力的應對措施有利於穩定市場信心,豐富的政策工具和充足的風險處置資源對於處置金融風險至關重要,值得借鑑。
保險提升資產與負值匹配度,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同時適度下沉獲得更高的風險溢價。以德國的安聯保險為例,其資產負債久期缺口很小,在低利率階段通過拉久期提升收益,在信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增加信用風險敞口獲取更高的溢價。
保險在考慮資產安全性的前提下,投資組合多元化,適時調整資產配置,提高投資收益。歐元區保險機構在利率下行期增配債券,進入低利率階段減配債券,適時調整資產結構,持續增加基金配置。安聯保險資產配置以固收資產為主,其通過增加另類投資來提高投資收益。
風險提示
對歐洲歷史數據的理解存在偏差:對所涉及歐洲銀行和保險的相關數據的解讀可能存在偏差。
對歐洲政策的梳理存在疏漏:對歐洲貨幣政策、監管政策等的梳理可能存在疏漏。
中國和歐洲經濟環境差異可能導致可借鑑性降低:中國和歐洲在貨幣政策、監管政策和經濟環境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可能導致歐洲的經驗借鑑性降低。
注:本文節選自國盛證券研究所於2025年9月10日發佈的研報《盈利壓力下控風險——低利率時代資管機構之歐洲銀行保險篇》,作者:楊業偉 S0680520050001 朱美華 S06805220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