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小眾體育也有大錢賺!「你追我趕」的吸引力在哪里?

2025-09-11 07:50

財聯社9月11日訊(實習編輯 滕潤/編輯 齊靈)在錯綜複雜的障礙物中,一人如脱兔般輾轉騰挪,另一人如餓虎般窮追不捨,這硬核版「老鷹捉小雞」的一幕在滿滿一體育場的人們面前上演。

image

圖:2021年於上海佈置的WCT競賽場地

當然,這兩人不是閒着沒事鬧着玩,他們真正追逐的是高達5萬美元的獎金。這個名為「世界追逐大賽」(World Chase Tag)的體育聯賽不僅有完善的裁判和規則,還憑藉數百萬的觀眾基數而拿到了可觀的贊助資金,與美國體育媒體巨頭ESPN和英國第四臺(Channel 4)簽下了轉播合同。

近幾年,類似WCT一樣遊離在主流體育以外的運動項目迎來了大量投資。去年6月,ESPN購入了「袋棍球」超級聯賽的少數股權和直到2030年的轉播權。

image

圖:袋棍球比賽

同年,私募巨頭CVC斥資3億美元與世界排球協會合資創立了「排球世界」,將去年排球國家聯賽的觀看量提高42%至20億次觀看,讓「三大球」內墊底的排球也硬氣了一場。

業內人士指出,流媒體服務和直播類媒體的興起,大幅緩解了主流體育對播放時段的壟斷。如今,像奈飛和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不僅有近乎無限的播放時段,還能通過互聯網接通全世界。因此,再小眾的體育運動都能在世界範圍內擁有一席之地。

與此同時,體育品牌也坐穩了私募大宗資產類別的位置。據諮詢公司Oaklin,2024年內45%的體育類交易由私募行業完成,交易成交數量較2023年近翻倍。

然而,就在更多投資者希望從中分一杯羹時,歐洲五大聯賽、NBA、NFL等超級大牌卻很少將股權掛牌出售。於是,淤積的資本盯上了各類冷門聯賽,將其視為進軍體育行業的墊腳石。

諮詢公司Navigate的分析師Avery Wright表示,投資冷門體育是投資者的「敲門磚」,在做大生意之前可以先積累經驗和口碑。對於已經入手體育大牌的巨頭們來説,投資冷門體育不僅能提供資產多樣化,還有機會從根源改變一個體育項目。

例如,卡塔爾體育基金(Qatar Sports Investments)不僅擁有法甲豪門巴黎聖日爾曼,還在2023年購買了世界板式網球巡迴賽(World Padel Tour),並將其併入由卡塔爾航空冠名的板式網球超級巡迴賽(Qatar Airways Premier Padel Tour)。

image

圖:板式網球比賽

冷門聯賽還有一個主流聯賽模仿不來的優勢——能把規則改得面目全非。當網球、高爾夫等傳統運動為觀眾老齡化發愁時,他們的規則已經被「魔改」得更契合注意力越來越碎片化的年輕人。

例如,高爾夫大咖泰格·伍茲創建的TGL聯賽採用了電子球杆,用電腦模擬高爾夫球的飛行軌跡,並通過大屏幕投影出畫面。相較於美巡賽(PGA Tour),TGL的觀眾平均年齡年輕了12歲。

image

圖:電子高爾夫設備,TGL較此華麗得多

再比如由前巴塞羅那隊長皮克牽頭的7人制足球「國王聯賽」(King’s League),甚至能讓觀眾投票決定新的規則變化,給體育運動帶來了鮮有的「派對氛圍」。

不可忽略的是,蜂擁而入的資本有時會為一項運動帶來混亂。曾經是小眾體育中代表的匹克球(Pickleball)一時間在美國擁有了三個巡迴賽,不僅分散了媒體的注意力,還困擾了許多球迷。另一個名為「大滿貫田徑」(Grand Slam Track)的田徑聯賽於上個月被曝出拖欠獎金。

然而,照目前的投資趨勢看,這些風險顯然不足以嚇跑投資者們,畢竟成為下一個UFC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