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港股醫藥增發專題:藥明康德77億港元領銜醫藥增發 藥明系穿插式資本運作引市場關注

2025-09-10 23:1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樂

      2025年香港資本市場迎來顯著回暖,截至前8個月,港股IPO融資規模達1329億港元,創下近4年新高,較2024年全年規模提升50%。更值得關注的是,同期港股增發市場表現更為強勁——募資規模達1905億港元,不僅遠超IPO融資規模,更較2024年全年增發規模增長3.8倍,單項目平均募資規模達11億港元,成為推動港股市場活躍度的核心力量之一。

      從行業融資角度看,融資規模前三位的行業分別為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及醫療保健,其中醫療保健行業融資規模達370億港元,在港股增發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尤為矚目的是,在2025年港股前十大再融資項目中,創新葯題材獨佔4席,合計募資規模達到199億港元,成為資本市場聚焦的熱門賽道。

      藥明康德77億港元領銜醫藥增發 「藥明系」穿插式資本運作引市場關注

      藥明康德於2025年7月30日收盤后啟動閃電配售,以104.27港元/股的價格完成募資,規模達77億港元,不僅是今年至今最大的醫療醫藥項目增發,更躋身全年前十大再融資項目第三位。此次配售的發行折扣為6.9%,定價時公司市值達3133億港元,在醫藥板塊中展現出強勁的資本號召力。

      此次增發緊承亮眼的業績披露:7月28日,藥明康德公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營業收入錄得208億元,同比增長20.6%;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歸母淨利潤達82.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5%。不過市場注意到,公司在融資時點的現金儲備頗為充裕——2025年上半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仍有175億元,這使得此次融資的資本運作邏輯更受關注。

      事實上,2025年「藥明系」的資本動作頻頻,構成了一張緊密聯動的資本網絡。儘管藥明康德、藥明生物、藥明合聯在法律上為獨立主體,但股權結構存在深度綁定:藥明生物的大股東Biologics Holdings由李革持有約19.66%的股份;藥明合聯則是藥明康德(間接持股約21.03%)與藥明生物(持股約50.78%)的合資公司。具體來看,1月、4月藥明康德兩次減持藥明合聯,合計減持規模達37.3億港元;6月13日,Biologics Holdings減持藥明生物,規模達22.1億港元;9月2日,藥明合聯進行港股再融資時,藥明生物更以58.85港元/股的價格認購14.2億港元。這一系列操作勾勒出「藥明系」內部資本騰挪的清晰軌跡。

      信達生物43億港元低折扣增發 業績向好同時重要股東淡馬錫 禮來亞洲減持引關注

      信達生物於2025年6月25日收盤后啟動了43.1億港元增發,以4.9%的發行折扣成為年初至今閃電配售項目中折扣倒數第三低的項目。這一低折扣融資的背后,是公司上半年業績的強勢爆發:收入同比增長46%,扣非后歸母淨利潤同比激增302%,這種「高增長+低折扣」的組合,在2025年創新葯融資潮中顯得尤為亮眼。

      然而,與業績向好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機構股東的密集減持動作。國際主權基金淡馬錫在2025年4月短短10天內分三次減持,首次減持均價約46.81港元/股,末次減持價升至51.38港元/股,合計套現近25億港元,持股比例從8.20%驟降至4.31%;僅兩個月后,6月9日,深耕醫藥行業的長線基金禮來亞洲以75.85港元/股的價格減持23.9億港元,持股比例從5.00%降至3.09%。

      淡馬錫與禮來亞洲作為深度參與公司發展的長線機構,其減持時機的選擇頗具信號意義——前者作為全球主權基金,對估值合理性更為敏感;后者作為醫療專項基金,對創新葯的判斷更具信息優勢。這種「內部機構減持+外部市場認購」的矛盾,引發市場對公司長期價值的討論:業績高增長是否可持續?

      康方生物40億港元高位融資 管理層夏瑜 李百勇同步套現4.5億港元

      康方生物自2025年初起股價持續上行,至8月27日觸及2020年上市以來最高價179港元/股,同日同步啟動新股增發及老股減持,融資規模39.70億港元,發行折扣4.75%,為年初至今閃電配售項目中折扣倒數第二低的項目。

      公司之所以發行折扣較低,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今年創新葯市場活躍,公司關注度較高;二是公司首席執行官夏瑜博士及首席科學官李百勇博士將持有的合計300萬股通過配售方式售出,合計套現4.5億港元,為追求更高收益,自然傾向於壓低發行折扣。

      然而,在公司仍處虧損階段、急需市場信心的當下,「高位套現」的行為顯得格外敏感。在2025年增發的25家醫療保健行業公司中,康方生物是唯一一家2024年、2025年上半年連續兩個報告期扣非后歸母淨利潤下滑的公司——2024年扣非后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125%,2025年上半年同比再度下滑103%。更關鍵的是,公司現金儲備充足,2025年上半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仍有66億元,並非急需通過融資補充現金流。

      翰森製藥業績股價雙高 為何選擇包銷融資?背后藏信心隱憂

      翰森製藥於2025年8月18日披露上半年業績:實現收入74億元,同比增長14.3%;扣非后歸母淨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14.4%。儘管增長水平較2024年有所下滑,但整體仍保持穩健。業績披露后,公司股價在8月19日創下2021年2月至今的新高,隨后火速啟動增發,融資規模達39.2億港元,發行折扣約6.5%,定價時市值為2309億港元。

       此次增發的特殊之處在於其承銷模式——公司與承銷投行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協議約定「按照悉數包銷基準配售股份」,即承銷商承諾全額認購投資者未認購的股份,以確保公司能足額募集資金。這與市場上多數項目採用的「盡力承銷」模式形成鮮明對比:通常情況下,若投資者認購需求不足,公司可與承銷商協商降低發行規模或價格,承銷商無需包銷未被認購的股份。

      儘管公告中未披露本次是否有由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包銷的股份,但這類協議的簽訂從側面反映出公司對此次融資窗口的重視——在創新葯板塊熱度高位及自身股價新高的節點,公司希望通過更具確定性的方式完成融資;同時也可能暗示本次增發存在一定難度,需要通過包銷協議打消市場顧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