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0 21:42
(來源:姚佩策略探索)
1、截至25Q2,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佔比回升至20.6%,較2024年末上升0.2pct。其中公募6.0萬億(佔比6.7%);外資3.1萬億(3.4%);私募4.1萬億(4.5%);保險3.1萬億(3.4%)。
2、保險機構受新增保費持續高增以及利差損風險進一步擴大影響,增配權益的動力不斷增加,25Q2股票投資比例達到8.8%接近歷史高點,預計未來仍有望持續上升。
3、主動型公募基金規模達到2.6萬億,被動型3.4萬億,其中股票型ETF3.0萬億,佔比從21年底的14.7%上升至當前50.2%。6月以來隨着主動權益型公募發行規模的持續回暖,未來公募基金持股規模有望持續增長。
4、25Q2各類機構重倉申萬一級行業中,基金持倉偏向成長,其中公募重倉電子(16.4%)、醫藥(9.8%)等;私募重倉電子(12.7%)、計算機(10.6%)等。保險持倉偏向紅利價值,重倉銀行(45.5%)、公用(7.8%)等。外資持倉成長價值並重,其中QFII重倉銀行(46.7%)、電子(12.3%)等;北向資金重倉電新(12.3%)、銀行(11.2%)等。
5、從前20大重倉股出現頻率來看,共識個股集中於大市值行業龍頭(核心資產):紫金礦業(6次)、招商銀行(5次)、中國平安(5次)、長江電力(5次)等。
1、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佔比回升至20.6%
截至25Q2,以公募、外資、私募、保險為代表的A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達到18.7萬億,佔比達到20.6%,較2024年末上升0.2pct。其中,保險機構持股市值與佔比近三年來均得到顯著提升,截至25Q2持股市值達到3.1萬億,佔比上升至3.4%;與之相反的公募基金受業績下滑影響,21年以來持股市值與佔比均出現明顯下降,截至25Q2持股市值6.0萬億,佔比6.7%,預計未來隨着發行回暖與業績好轉,規模與佔比有望回升。此外,截至25Q2外資持股市值達到3.1萬億,佔比3.4%,近三年以來佔比持續下降;私募持股市值4.1萬億,佔比4.5%,較24年底持股市值上升0.3萬億,佔比上升0.1pct;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35.2萬億,佔比38.9%,較24年底持股市值上升2.1萬億,佔比上升0.2pct。
注:公募、外資、私募、保險、銀行理財、一般法人持股截至25Q2;企業年金、券商資管截至25Q1;社保、信託機構截至24Q4;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A股流通市值-其他投資者持股市值,或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數據來源:Wind,華創證券
1.1、保險:股票投資比例8.8%接近歷史高點
截至25Q2保險機構持股市值3.1萬億,較25Q1增長0.3萬億,佔比上升0.2pct至3.4%。2024年以來險資權益配置規模不斷增加,截至25Q2人身險與財產險公司合計持股市值達到3.1萬億創歷史新高,股票投資比例達到8.8%(15年峰值9.1%)較24Q3低點的6.7%增長2.1pct,處近十年96%分位。從原因來看,一方面保險作為非淨值化產品,在近兩年居民低風險偏好下保費收入出現明顯增加,25/7人身險與財產險合計新增保費0.5萬億,同比增長19.7%。另一方面,由於利率中樞的快速下行導致利差損風險進一步擴大,導致增配權益的動力不斷增加,預計未來險資股票投資比例有望持續上升。
注:持股市值=財產險公司: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股票+人身險公司: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股票,股票投資比例=持股市值/(中國:財產險公司: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中國:人身險公司:保險資金運用余額)
數據來源:Wind,華創證券
1.2、公募基金:股票型ETF規模佔比從21年底14.7%上升至50.2%
截至25Q2內地全部公募基金A股持股市值6.0萬億,較25Q1增長0.1萬億,佔比維持在6.7%,其中主動型2.6萬億,被動型3.4萬億,被動投資佔比從21年底的21.6%上升至當前56.7%。此外,股票型ETF規模達到3.0萬億,佔內地全部公募基金A股持股市值的比例從21年底的14.7%上升至當前50.2%,參考美股ETF發展經歷,中國ETF規模仍有望持續上升(詳見《信任的潰敗與重塑——美股ETF啓示錄》)。同時,6月以來隨着主動權益型公募發行規模的持續回暖,未來公募基金持股規模有望持續增長。
注:根據Wind開放式基金分類,被動型基金包括被動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QDII被動指數股票型基金、 QDII增強指數股票型基金,其余均歸為主動型基金。
數據來源:Wind,華創證券
1.3、私募基金:25/7備案規模793億創21年以來次新高
截至25Q2私募基金持股市值4.1萬億,較25Q1增長0.3萬億,佔比上升0.1pct至4.5%。2025年以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備案數量月均984只,規模月均376.3億元,較2024年月均數量532只,規模119億元明顯回暖,其中25/7備案規模達到793億創有數據以來次新高,僅次於21/12的990億元,預計未來私募基金持股市值有望持續增長。
1.4、個人投資者:散户資金流入持續高位,兩融余額創歷史新高
截至25Q2個人投資者持股市值35.2萬億,較25Q1增長1.6萬億,佔比上升0.2pct至38.9%。7月以來兩融余額快速上升,截至9/1兩融余額達到近2.3萬億創歷史新高,兩融交易額佔A股成交額比例達到11.7%(20年牛市峰值12.5%,15年牛市峰值22.2%)。同時A股新開户數量出現明顯提升,24/11以小單(掛單額小於4萬元)衡量的滬深兩市A股散户資金淨流入達到1.0萬億創歷史新高,25/8淨流入0.6萬億,處過去十年91%分位。此外以(小單流入額+小單流出額)/成交額衡量的小單成交佔比也出現持續回升。
2.1、重倉行業:基金偏向成長、保險重倉銀行、外資成長價值並重
截至25Q2,各類機構重倉申萬一級行業中,基金持倉偏向成長,其中公募重倉電子(16.4%)、醫藥(9.8%)等;私募重倉電子(12.7%)、計算機(10.6%)等。保險持倉偏向紅利價值,重倉銀行(45.5%)、公用事業(7.8%)等。券商自營重倉金融行業,非銀(19.7%)、銀行(19.5%)。外資持倉成長價值並重,其中QFII重倉銀行(46.7%)、電子(12.3%)等;北向資金重倉電新(12.3%)、銀行(11.2%)等。
注:1、數據來自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中披露十大流通股東、基金定期報告中披露的前十大重倉股(季報)、全部持倉明細(中報、年報)、各理財產品定期報告中披露的重倉股;2、國家隊包括中央匯金、中國證金、證金資管、中國誠通;3、考慮控股股東持股影響,剔除單一持股機構/產品持股數量佔公司流通股比例>20%的公司。
數據來源:Wind,華創證券
2.2、重倉個股:共識個股集中於大市值行業龍頭(核心資產)
截至25Q2各類機構重倉前20大個股中,基金重倉股集中於成長行業龍頭,如公募重倉寧德時代(2.5%)、貴州茅臺(2.2%)等,私募重倉海康威視(4.6%)、紫金礦業(3.5%)等。保險重倉股集中於銀行及紅利,如浦發銀行(13.7%)、興業銀行(9.6%)等。外資與國家隊重倉股均集中於核心資產:北向資金重倉寧德時代(6.8%)、貴州茅臺(4.6%)等,國家隊重倉中國平安(8.0%)、中國銀行(6.2%)等。從前20大重倉股出現頻率來看,共識個股集中於大市值行業龍頭(核心資產):紫金礦業(6次)、招商銀行(5次)、中國平安(5次)、長江電力(5次)等。
注:1、數據來自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中披露十大流通股東、基金定期報告中披露的前十大重倉股(季報)、全部持倉明細(中報、年報)、各理財產品定期報告中披露的重倉股;2、國家隊包括中央匯金、中國證金、證金資管、中國誠通;3、考慮控股股東持股影響,剔除單一持股機構/產品持股數量佔公司流通股比例>20%的公司;4、標紅出現6次、標藍出現5次、標黃出現4次。
數據來源:Wind,華創證券
風險提示:
1、宏觀經濟不及預期,可能導致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與市場預期產生偏離;
2、相關測算或與實際情況有所偏差;
3、歷史經驗不代表未來:因市場環境等因素變化,歷史數據得出的經驗可能在未來失效。
華創策略系列報告合輯:
法律聲明
本資料來自華創證券研究所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若對報告的摘編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須注意的是,本資料僅代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華創證券研究所后續發佈的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華創證券的其他業務部門或附屬機構可能獨立做出與本資料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本資料所指的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價值及收入可漲可跌,以往的表現不應作為日后表現的顯示及擔保。本資料僅供訂閲人蔘考之用,不是或不應被視為出售、購買或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約或要約邀請。訂閲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華創證券不對使用本資料涉及的信息所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有關的其他損失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