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現場 | 「超購王」大行科工港交所掛牌

2025-09-10 20:52

觀點網 香港報道 內地最大折迭自行車製造商9月9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大行科工董事會主席韓德瑋在上市儀式現場表示,新篇章已然開啟,公司將以此次上市為契機,把握市場趨勢,深化在中國乃至國際市場的佈局,為投資者帶來可持續的回報。

大行科工首日掛牌開報67.5港元,最高曾見69港元,相較招股價49.5元上升39.4%,其后升幅收窄,收市報56.9港元,升14.95%,不及周一暗盤升幅,每手100股計賬面賺740港元。

上市當日,大行科工董事會主席韓德瑋以藍色西裝出席上市儀式,除上臺致詞及媒體採訪等情況下,均以輪椅代步。

韓德瑋致辭時表示,公司將以此次上市為契機,把握市場趨勢,深化在中國乃至國際市場的佈局,為投資者帶來可持續的回報。

大行科工在公開發售階段可謂供不應求。孖展認購金額高達約2622億港元,超購倍數達6688倍,一舉突破2018年毛記葵涌所創下的6288倍紀錄,成為港股史上新一代「超購王」。

據早前公佈的分配結果,22.3萬名申請人僅7920人中籤,一手中籤率僅0.02%更創歷史新低,「頂頭槌飛」亦有六成不中籤。

大行品牌由韓德瑋博士於1982年創立,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按2024年零售量計,品牌在中國內地折迭自行車行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26.3%;按2024年零售額計,亦位居中國內地折迭自行車行業首位,市場份額為36.5%。

公司核心業務聚焦於折迭自行車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同時逐步擴展至公路自行車、山地自行車、兒童自行車及電助力自行車等領域,形成了覆蓋不同場景、不同消費羣體的產品矩陣。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已推出超過70款自行車車型。

為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大行科工將折迭自行車劃分爲三個價格帶:高端市場(每輛售價5000元以上)、中端市場(2500元至5000元)和大眾市場(2500元以下),其中中端市場成為主力收入來源,2025年前4個月貢獻了68.4%自行車營收,高端和大眾市場佔比分別為10.4%和21.2%。

收入結構方面,2022年至2025年前4個月,大行科工向國內經銷商銷售產生的收入佔比分別為61.3%、70.5%、68.2%和69.5%,長期維持在七成左右。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線直銷與線下直銷合計佔比僅約25%,海外銷售佔比更是從2022年的22.1%持續下滑至2025年前4個月的5.6%。

不過,貢獻主要收入的經銷商渠道毛利率卻最低,同期分別為27.4%、28.7%、27.4%和26.9%,遠低於在線直銷5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

韓德瑋解釋,旗下產品在歐美的銷量不及內地,令海外銷售佔比相對較少,未來會大力拓展歐美、中東、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他又提到,美國關税政策對公司運營造成一定影響,其他地區的關税影響仍然可控,其中歐洲關税一直維持穩定。

韓德瑋指,隨着國家加大對創新與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大行發展勢頭強勁。

公司是次上市,集資額3.9億港元,計劃將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產能擴張、研發升級與品牌建設。位於天津的新生產基地已投產,將憑藉區域成本優勢提升入門級產品線產能。並計劃在惠州工廠附近新建廠房,整合長期合作的供貨商資源,打造零部件、車架焊接、塗裝和組裝的專業化利潤中心。工廠預計2027年第一季度投產,年產能達20萬輛。

另外,大行科工通過推出「DAHON-V」自行車技術套件,提升了全品類產品的效能,最快的折迭車甚至可媲美高端碳纖維公路車,已吸引多家企業合作。

截至2025年4月30日,大行科工已向16家企業提供品牌授權,並向18家行業夥伴供應專利零部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