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營收超36000億!24家中國企業會聚日內瓦,作出一項集體承諾

2025-09-10 19:52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微博

24家中國企業,集合在日內瓦萬國宮,作出一項集體承諾。

9月4日,一場高級別對話會在萬國宮舉行,主題圍繞「創建可持續商業與品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UNCTAD)副祕書長佩德羅·莫雷諾等重要嘉賓出席。

期間,24家中企將已簽署的「創建可持續品牌」願景倡議,遞交給佩德羅·莫雷諾。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周雲傑、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隆基綠能創始人李振國、波司登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等企業家,通過視頻寄語表達對所籤倡議的支持。

「今天的活動不僅是一場對話,更是一次行動的號召。」佩德羅·莫雷諾高度評價。

參與的24家企業,2024年的總收入超過36000億元。

他們以簽署倡議的方式宣示,中國公司會以更長期主義的態度、更負責任及更具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共同承諾,打造新名片

2025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也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最后五年的關鍵執行期。

在此之際,中國24家優秀企業,以集體行動宣言的形式,展現中國工商界決心採取有目標的行動、負責任的創新,並通過透明與誠信提升全球的信任。

「創建可持續品牌」願景倡議標識

簽署倡議的企業羣像中,有領導性的巨頭企業,如寧德時代、隆基綠能、百度、京東、海信等,也有創新型中小企業,如轉轉、觀夏、山下有松、容知日新等。

無論體量規模、經營時間,它們均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和業務需求,以務實態度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例如,專注於透明質酸領域的華熙生物,通過將自有細胞工廠的熱能轉化為電能,結合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在生產環節完成整體清潔能源的代替。

光伏龍頭企業隆基綠能,將太陽能發電技術,運用到阿富汗和東非國家,大力降低這些能源短缺國家的用電成本,推動了全球能源消耗公平。

京東物流通過創新的MRV-T(監測、報告、覈查與追蹤)數字化減碳技術,以自主研發的SaaS平臺(SCEMP),全鏈路精準管理範圍三碳排放,推動上下游協同降碳。

然而,24家中國企業站在一起,共同向聯合國發聲,確實是第一次。

其所簽署的「創建可持續品牌」願景倡議,也稱「日內瓦願景倡議」,這是一份中國原生的文件,代表中國工商界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自己的思考。

這些企業簽署這一願景倡議,意味着他們主動承諾,將基於5個方向的努力,來為中國企業打造新的名片:

即以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戰略、建立負責任的商業運行體系、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引擎、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可持續性,以及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品牌建設。

2024年,他們合計營收超過36000億人民幣,對比中國約135萬億的GDP總量,佔比尚小,然而,他們以最佳實踐來打造行業樣本,依然具有龐大的示範效應,且幫助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中贏得信任與機遇。

行動指引,激發新動能

對於24家中國企業,簽署願景倡議,不止於一份承諾,更是一份行動藍圖。

在全球範圍內,關於創建可持續品牌,一直缺乏清晰的定義和普適性的行動指南。

部分中國企業推進可持續化探索時,往往缺乏系統性,甚至有些企業對可持續品牌創建局於限營銷策略,或品牌形象的表層建設,缺乏與企業戰略、業務的融合以及組織架構的支撐。

日內瓦願景倡議,則提出了一套系統性的行動方案,為中企提供一個更具操作性的指引。

其由中國標準化協會可持續商業與品牌工作委員會(SBBC)與「可持續企業家論壇」對話平臺聯合發起;

同時,SBBC還參與推動制定《可持續品牌創建指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旗下《21世紀經濟報道》等機構,參與指南相關的起草和制定。

其將具體涉及企業經營的五個核心領域,即戰略、商業體系、產品、技術、品牌,要求企業將可持續理念作為一條主線,系統性地貫穿於價值創造的各個環節,並使其轉化為競爭優勢和創新動能。

同時,在實現商業發展之際,貢獻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打造世界級企業與品牌。

其實,從可持續概念出發,企業進行攻關和研發,將為產品、服務、生產流程等注入新動能,有力提升競爭力,海爾就是一個榜樣。

基於其全球研發整合能力,海爾將節能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力,創新推出海爾X11洗衣機,其比歐洲A級能效標準更節能70%,一經上市便搶佔歐洲高端市場10%的份額,吸引了大量關注環保和社會責任的用户,大幅提升了在海外的品牌形象。

日內瓦願景倡議的初衷,正在於此,其服務於應對全球可持續的挑戰,也志在激發新動能,推動中國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當今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挑戰中也藴藏着重要的機遇,考驗着企業以真正的領導力,在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開創出一條更具韌性的增長新路。」中國標準化協會可持續商業與品牌工作委員會(SBBC)主任委員蔣利指出。

未來,隨着更多企業參與願景倡議,SBBC也將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

凝聚共識,應對新挑戰

於中國企業而言,創建可持續品牌,是一條順應時代大勢、化挑戰為機遇的路徑。

世貿組織的研究表明,當今產品價值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品牌、設計和標準上,而不僅僅是製造環節。

「單純依靠低成本生產,已不足以參與全球競爭。」世界貿易組織(WTO)副總干事張向晨在對話會提到,要獲取更高的價值,企業必須從「製造優良」轉型到「銷售優良」。

需求端,已在發生新變化。

由於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全球消費者對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表現,其關注度前所未有,已將其納入到消費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大量國際企業也將其納入到採購流程的准入標準。

24家中國企業的簽署,其實正表達一種高度共識,即可持續性已從「加分項」,轉變為關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戰略基石。

尤其對積極出海的中國企業而言,創建可持續品牌,既是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用户心智的核心要素,更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經路徑、一門與世界對話的必修課。

在頭部企業中,這已是共識。

「可持續性對於運動消費行業的品牌建設和競爭力提升,已從‘錦上添花’變為‘生存與發展’的戰略基石。」安踏集團副總裁林偉提醒説,忽視可持續性的品牌,將錯失巨大的市場機遇,更可能在未來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在產品、服務同質化嚴重的當下,可持續發展也是最有力的差異化工具之一,其可讓產品超越功能屬性,與終端用户構建情感與價值觀的連接。

一個例證是,安踏佔比超30%的可持續產品,其平均售罄高於常規產品。

無疑,在創建可持續品牌的路上,將需企業持久的耐心和戰略定力,如系統性的價值鏈改造,供應鏈的全盤梳理,一定規模的前期投資,且短期未必能收穫回報。

「德不孤,必有鄰」,放眼未來,同行者會越來越多。

跟隨24家中國優秀企業,主動參與「創建可持續品牌」願景倡議,就是勇敢邁出的第一步。

「日內瓦願景倡議」首批簽署企業名單:

安踏集團 寧德時代 隆基綠能

海爾集團 京東集團 美的集團

奇瑞汽車 亨通集團 海信集團

華熙生物 五糧液 百度

魏橋創業集團 瑞聲科技 波司登

科大訊飛 中國飛鶴 星星充電

喜茶 觀夏 山下有松

轉轉 容知日新 百利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