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電影票同場不同價合理嗎

2025-09-10 14:57

多家電影院採取分區售票

多家電影院採取分區售票

多家電影院採取分區售票 多家電影院採取分區售票

市民王先生近日向「新民幫儂忙」反映,周末自己帶家人去看電影,購買了兩張普通區的電影票,結果發現只能選前排和邊邊角的位置,如果要選更好的位置則要加價,這讓他十分困惑:為何電影票不同座位賣不一樣的價格?難道不是按照先來后到選擇座位嗎?記者調查發現,此類現象並非個例。

「普通區」位置皆不佳

王先生稱周末帶家人去看電影《南京照相館》,選擇了離家不遠的四平電影院,通過線上平臺購票,顯示票價為40元起,於是就買了兩張票,總價80元。

然而,等到王先生準備選座位時,卻發現40元的票只能選普通區,而普通區的座位選擇有限,只能選擇前兩排以及最靠邊的位置,觀影體驗非常不好。這下讓王先生傻了眼:「平時買票看電影,不都是按照先后順序自由選位嗎?為什麼這里就有限制了?」王先生仔細一看,原來這家影院的座位區分成了三塊區域,分別為「普通區」「一帆風順」以及「萬事如意」區,票價則分別對應40元、42元和56元。如果要選比較好的觀影位置,就要買更高價格的電影票。

根據王先生的反映,記者登錄購票平臺,查看四平電影院的售票情況。記者發現影院確實將座位區分為3個檔次,普通區只有最前面兩排,以及每排左右兩側最邊上的兩個座位;第二檔則是相對居中的位置;第三檔則是最核心最居中的位置,觀影體驗最佳。普通區票價為40元,第三檔票價為56元,兩者相差16元。「同一個廳看同一場電影,要選一個好位置就要多出16元,我覺得不合理。」王先生直言,按照消費習慣,看電影選座位都是先到先得,這樣人為設置價格障礙,將座位分為三六九等,對於先買票的消費者也不公平。

同場不同價非個例

記者調查發現,同場不同價的做法,不僅僅是四平電影院,在滬上不少電影院均有出現。

在兩家寰映影城(久光中心激光IMAX店和太陽宮激光IMAX店),影院座位按照特惠區、普通區、優選區分為三個檔次,不同檔次之間價格相差5-8元。SFC上影影城(綠地繽紛城IMAX店)也將影院座位分為a、b、c三檔,價差在3-7元。華夏國際影城(匯陽店)的一個影廳將座位分為兩檔,分別為特價區和默認分區,票價分別為25.9元和38元,不過記者發現,特價區僅有第一排最左邊和最右邊兩個位置,不仔細看根本就找不到。億博國際影城將座位區劃分得更細,共分為特惠區、普通區、優選區、特選區四檔,票價逐漸遞增,最低票價和最高票價之間相差超過10元。

記者從影院方瞭解到,這種根據影廳觀眾席不同區域設置差異化票價的售票方式名為「分區售票」模式,近兩年開始在國內多個城市影院逐步推廣,目的是通過價格差異提升場次利用率。「一般情況下影院黃金區的座位是不愁賣的,一些觀影要求比較高的消費者會優先選擇這部分,分區定價之后,邊角座位也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賣掉。」影院人士表示,這種差異化的選擇可以同時滿足觀影需求不同的人羣。對於影院來説,只要票價不低於規定的最低發行限價,都可以自主定價。

電影院公示需透明

對於影院「分區售票」的做法,消費者也存在不同看法。

部分消費者認為,分區售票不公平,有變相漲價之嫌。尤其是在電影淡季或者冷門時段,很多觀眾衝着「優惠價」去錯峰觀影,結果買了優惠票卻只能坐在邊邊角,觀影體驗也不好。「以前買了優惠票也能選好位置,現在卻要加價才能坐好位置,這不是漲價嗎?」還有消費者指出,將影院座位劃分爲三四個檔次,對應不同的票價,也會讓觀眾產生心理不適,存在一定的消費歧視。

在質疑聲外,也有觀眾表示理解。「演唱會的位置越好票價越高,大家都能接受,看電影其實也差不多。」有觀眾指出,不同位置的觀影體驗確實存在差異,所以不同的感受的確不應該一個價,差異化售票屬於市場行為,可以接受。

就此問題,記者與相關主管部門做了溝通。該部門回覆,影院「分區售票」屬於市場行為,並無相關強制規定。但分區售票影院需做到公示透明,消費者可自行選擇。目前,相關部門也已經要求轄區內影院做好相關公示,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對此,「新民幫儂忙」將繼續關注。

本報記者 李曉明 通訊員 周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