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衞星產業有望進入發展快車道

2025-09-10 09:30

近日,工信部向中國聯通頒發衞星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許可。據悉,中國聯通可依法開展手機直連衞星等業務,深化在應急通信、海事通信、偏遠地區通信等場景的應用。

業內人士指出,《關於優化業務准入促進衞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有序推動衞星通信業務開放」。結合此前202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以及2025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上關於衞星通信業務准入工作的表態,預期相關業務牌照發放工作將在年內完成。建議優先關注具備潛在獲得業務牌照可能的衞星運營服務商,並關注衞星製造領域的核心配套、導航/遙感載荷、設計總裝企業,以及衞星發射和地面設備相關企業。

事件驅動 工信部向中國聯通頒發衞星移動通信牌照

2025年9月8日,工信部官網報道,按照《指導意見》有關部署,近日,工信部向中國聯通頒發衞星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許可。中國聯通可依法開展手機直連衞星等業務,深化在應急通信、海事通信、偏遠地區通信等場景的應用,豐富通信服務與產品供給。

同時,《指導意見》從有序擴大市場開放、持續拓展應用場景、培育壯大產業生態、優化電信資源供給、加強衞星通信監管、提升協同推進合力等六大方面提出19條舉措。其中,「支持電信運營商通過與衞星企業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軌衞星應用潛力,推動手機等終端設備直連衞星加快推廣應用,為廣大地面移動通信用户提供基於衞星的話音、短消息業務。鼓勵電信運營商依託低軌衞星互聯網,在話音、短消息業務基礎上拓展高速數據服務,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天地融合發展」。

工信部信管局作為通信、互聯網及相關行業的主管部門,針對特定通信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無線電應用等業務,頒發法定經營許可憑證,核心作用在於規範通信與互聯網領域的市場準入,確保企業具備開展相關業務的技術能力、合規資質,同時保障網絡安全、用户權益和行業秩序。市場準入是產業發展實現進一步躍遷的基礎,2025年8月底工信部發布《指導意見》,提出「以優化業務准入為牽引,豐富應用場景,培育技術產業,優化資源供給,提升治理能力,充分釋放我國衞星通信產業發展潛力」。

事件前瞻 直連衞星等消費級應用提升市場天花板

自2024年12月16日衞星互聯網低軌01組首發,截至2025年8月27日GW星座已發射10組低軌衞星。尤其是自7月27日以來連續發射05—10組星,發射進度顯著加快。

展望2025年下半年,中信證券認為產業拐點已至,尤其是產業鏈瓶頸的火箭運力和發射成本問題或將得到解決。民營公司下一階段有望研發出對標獵鷹9號的可回收中型運載火箭。根據各家民營火箭公司官網和官方微信公眾號,數家民營火箭公司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進行中型運載火箭的首飛測試,其中天兵科技的天龍三號、星河動力的智神星一號、藍箭航天的朱雀三號、科宇航的力箭二號等均計劃於2025年首飛,2025年將是中國商業火箭技術突破的關鍵節點,若民營航天公司火箭試驗成功,將有望參與到GW星座和千帆星座的發射服務中,進一步加速我國衞星互聯網星座建設。

中航證券表示,我國在高軌衞星互聯網已進入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階段,有望在航空互聯網、海洋互聯網、應急通信等新興商用市場以及傳統衞星電視廣播等領域實現快速拓展。低軌衞星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將主要由「國家隊」統籌規劃建立,以搶佔軌道資源及頻譜資源需求驅動。疊加手機、汽車直連等消費級應用需求的拓展,有利於拓寬下游應用場景,產業市場天花板或將得到進一步抬升。

根據我國目前披露的主要巨型星座建設計劃,預計2030年我國衞星互聯網製造端市場空間規模可達250億元—460億元。

選股邏輯 製造領域核心配套、導航等企業從中受益

中泰證券指出,此次中國聯通獲發牌照,補齊衞星移動通信業務,后續中國移動有望獲發牌照,前期中國電信已有牌照,則三大通信運營商拉齊衞星移動通信業務。通信運營商基於其C端客户羣體黏性,有望加快推動我國衞星互聯網形成 「發星—組網—運營」閉環。近期中國星網連續完成三次發射任務,將三組低軌衞星互聯網衞星送入太空,高密度發射節奏或顯示衞星互聯網建設進入加速期,刷新了我國航天紀錄。概念股包括天銀機電上海瀚訊航宇微等。

中信證券表示,《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有序推動衞星通信業務開放」。結合此前202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以及2025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上關於衞星通信業務准入工作的表態,預計相關業務牌照發放工作將在年內完成。建議優先關注具備潛在獲得業務牌照可能的衞星運營服務商,如傳統通信運營商以及低軌衞星運營頭部企業,並關注衞星製造領域的核心配套、導航/遙感載荷、設計總裝企業,以及衞星發射和地面設備相關企業。

中航證券則認為,衞星互聯網板塊藴含着眾多價值投資機會,短期可以重點關注衞星製造、手機/汽車直連終端產業鏈;長期賽道可以佈局星地融合6G網絡、太空算力基礎設施、空經濟通信解決方案等領域;海外可以關注政策友好區域開展「衞星+行業」服務,規避歐美紅海競爭。建議關注航天智裝(星載IC)、國博電子(星載TR)、中國衞通(高軌衞星互聯網)、中國衞星(衞星製造)、航天環宇(地面基礎設施)、上海瀚訊(通信衞星配套)、海格通信 (北斗芯片及應用)、臻鐳科技(電源管理芯片)、奧普光電(光電設備及碳纖維)、恩科瑞(衞星檢測)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