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0 18:20
(來源:搜藥)
多年前全年銷售額超百億的上市藥企僅有3-5家,現在半年銷售超百億的企業已至少有6家。
01
製劑超百億企業業績出爐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醫藥製造業營業收入人民幣12,275億元,同比下降1.2%;利潤總額人民幣1,767億元,同比下降2.8%。
2025年上半年6大製劑超百億藥企則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恆瑞醫藥和中國生物保持增長韌性,實現兩位百分數增長,排前兩位;石藥集團2025年上半年,旗下多美素、津優力等核心產品價格大幅調整,導致成藥業務收入階段性承壓,同比下滑超過24%,復星醫藥和上海醫藥同比下滑5%左右。
6家頭部製劑超百億藥企2024年H1-2025年H1製劑營收變化基本情況如下表:
注:數據來源於各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報告,本表僅為藥品製劑收入;其中,復星醫藥是藥品製造與研發收入剔除少量原料藥和中間體核心產品數據推算,供參考。
02
國內頭部藥企,初步完成創新轉型
隨着國家持續深化醫藥衞生體制全面改革,制約創新的障礙逐步破除,國內頭部製藥企業陸續完成初步創新轉型。
其中,恆瑞創新葯銷售及許可收入95.61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60.66%,其中創新葯銷售收入75.70億元。
具體來看,瑞維魯胺、達爾西利、恆格列淨等醫保內創新葯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艾瑞昔布、瑞馬唑侖、吡咯替尼及氟唑帕利等上市較早的創新葯持續貢獻銷售收入增量;阿帕替尼、硫培非格司亭、海曲泊帕等創新產品在報告期內也取得一定增長。
不過,恆瑞也指出,部分創新產品因上市時間較短、未納入醫保等原因,銷售潛力還遠未釋放。截至2025年6月底,恆瑞市場銷售團隊約9,000人,銷售網絡遍佈超25,000家醫院及200,000家線下零售藥店。
除恆瑞之外,翰森製藥、先聲藥業、遠大醫藥的創新葯收入佔營收的比重也突破了50%的分水嶺。
近日,翰森製藥發佈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營收74.34億元,其中61.45億元營收來自創新葯與合作產品,佔比高達82.7%。早在2022年上半年,翰森製藥自主研發的創新葯佔收入比例達52.3%,成功轉型為創新葯生產商。
遠大醫藥公佈的半年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取得約61.1億港元收入的歷史新高,其中創新和壁壘產品收入佔比約51%,同比提升近15個百分點,若剔除集採及匯率影響,公司收入同比增長約13%;期內公司淨利潤錄得約11.7億港元。
先聲藥業公佈的半年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1%至35.85億元,經調整淨利潤6.51億元,同比增長21.1%,這也得益於創新葯收入增加,創新葯收入27.76億元,同比增長26%;創新葯收入佔總收入比例首次超過3/4,達77.4%。
繼202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葯發展實施方案》后,國家繼續密集出臺一系列醫藥行業支持持政策,激發醫藥創新活力。隨着政策的逐步落實,創新將在中國醫藥產業中佔據更加核心的地位,未來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03
中國生物製藥
創新葯銷售收入、佔比雙雙提升
中國生物製藥主攻腫瘤、肝病╱代謝、呼吸系統、外科╱鎮痛四大治療領域。2025年上半年,創新葯銷售貢獻再次實現銷售額、佔比雙升,銷售額達78.0億元人民幣,較2024年同期的61.3億元同比增長27.2%,佔比達44.4%,較去年同期的38.6%上升近6個百分點。
除創新產品外,中國生物製藥還有5個仿製藥獲NMPA批准上市,整體仿製藥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正增長。
中國生物製藥單列的抗腫瘤用藥和外科/鎮痛用藥,兩者合計佔比超過55%——抗腫瘤用藥收入約人民幣66.9423億元,佔總收入約38.1%,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4.9%;外科╱鎮痛用藥收入約人民幣31.0506億元,佔總收入約17.7%,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0.2%;消化系統肝病用藥、呼吸系統疾病用藥、心腦血管等用藥未進行單列,業績貢獻超過3成,達53.6億元——心腦血管用藥銷售額超13.64億元,業績貢獻佔比超8%,但有所下滑;肝病用藥銷售額出現超過10%的下滑。
注:數據來源於公司半年業績報告
中國生物製藥上半年有兩個創新產品獲NMPA批准上市,分別為普坦寧(美洛昔康注射液(II))和安啟新(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VIIaN01)。
未來三年,中國生物製藥預計將有近20款創新產品陸續獲批上市,其中超半數為峰值銷售額有望突破人民幣20億元的重磅品種。預計到2027年底,中國生物製藥已上市創新產品數量將突破35款,創新產品收入佔比將超過60%,創新產品將成為其收入增長的核心引擎。
04
復星醫藥
創新葯收入超43億,增長14.26%
復星醫藥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製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並通過參股國藥控股覆蓋到醫藥商業領域,製藥業務包括創新葯、成熟產品及製造業務以及疫苗業務。
2025年上半年,在治療藥物方面,復星醫藥自主研發及許可引進的4個創新葯品共5項適應症於境內外獲批、4個創新葯品申報上市,57個仿製藥品種於境內外獲批。
受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續標及部分地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開展等因素影響,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95.14億元,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同期創新葯品收入穩健增長,超4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26%。
2025年上半年,復星醫藥研發投入共計25.84億元。其中,研發費用為17.17億元,創新產品的佈局聚焦實體瘤、血液瘤和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療領域,並積極拓展慢病(心血管、腎臟與代謝)及神經領域。
注:數據來源於公司半年報
值得一提的是,復星醫藥重點強化全球市場佈局,並已主要覆蓋美國、歐洲、非洲、印度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在美國市場,復星醫藥仿製藥自營隊伍日益成熟,開始推進製劑產品銷售,並已上市34 款產品;中國境內製藥業務商業化團隊約5,000人,覆蓋院內市場、零售渠道等;在海外市場商業化進程方面,復星製藥與醫療器械業務海外商業化團隊超1,000人。
此外,上半年,復星醫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9.55億元,同比下降5.51%;醫療健康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5.92億元,同比下降1.83%。
05
石藥對外授權亮眼
營銷團隊過萬人
石藥集團2025年上半年收入貢獻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用藥領域有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代謝6個,前三個領域在10億元以上。此外,呼吸系統和消化代謝半年收入貢獻在5-6億元之間。
半年業績報告
石藥創新產品出海表現突出。自主研發的Nectin4ADC、ROR-1ADC、LP(a)小分子等產品實現海外授權,年初至今,石藥已完成4項對外授權項目,累計合同金額達97.1億美元。2025年上半年,石藥授權收入達到10.75億元,為成藥業務注入增長動力。
不過,成藥業務於上半年錄得收入人民幣102.48億元(包括授權費收入人民幣10.75億元),較去年同期降低24.4%。
石藥推動中國創新藥企從「產品輸出」向「技術平台輸出」升級。
此外,原料產品業務錄得銷售收入人民幣20.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9%;維生素C產品的銷售收入為人民幣11.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6%;抗生素產品的銷售收入為人民幣8.79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功能食品及其他業務錄得銷售收入人民幣9.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0%,主要由於期內咖啡因的銷量增加所致。
截至目前,石藥已建立超過10,000人的專業營銷團隊。不過,2025年上半年,石藥銷售及分銷費用為人民幣30.49億元,較去年上半年的人民幣47.77億元減少36.2%。雖然石藥期內繼續擴大各產品的市場覆蓋及積極推廣新上市產品,但集採中標后的產品銷售費用大幅降低。
來源:賽柏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