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10 20:35
核心結論: ①股票: 權益資產在預防式降息期的勝率更高,紓困式降息時表現取決於基本面修復情況,其中A股走勢有一定獨立性。 ②債券: 美債利率在紓困式降息時下行概率大、預防式降息后其走勢不定,中債利率降息后多數下行,歐債日債無明顯規律。 ③匯率: 降息初期美元升貶不一,降息2-3個月后,衰退式降息下美元多貶、預防式降息下美元趨升,人民幣相對獨立。 ④商品: 黃金預防式降息勝率更高、紓困式降息上漲彈性更大,而原油走勢與降息關聯不大、易受供需關係影響。
自美聯儲主席鮑威爾8月22日在全球央行年會上轉鴿,市場便開始大幅押注美聯儲9月降息。9月5日披露的非農數據進一步確認了美國就業市場的疲弱,8月非農新增就業2.2萬、遠低於預期的7.5萬。截至9月8日,CME數據顯示市場預期美聯儲9月降息概率高達88%。以史爲鑑,若9月美聯儲議息會議決定降息,對全球資產價格有何影響?本文就此展開分析。
美聯儲自1982年后共進行4次紓困式降息和6次預防式降息。根據降息目的,美聯儲降息可分為紓困式降息和預防式降息兩類。這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降息時美國經濟是否已進入衰退,前者常發生於經濟出現明顯衰退后、被用於刺激經濟,而后者常見於經濟衰退尚未發生時、旨在防範衰退風險。參考NBER美國經濟周期來判斷美聯儲降息時美國經濟是否進入衰退,1982年后美聯儲共展開過4次紓困式降息和6次預防式降息。
紓困式降息:常見於區域/全球性危機后,降息幅度大、持續時間長。歷史上4次紓困式降息都對應重大的區域/全球危機事件,例如1989年儲貸危機、2001年科網泡沫破裂、2008年金融危機。由於危機事件往往突發且影響範圍廣、程度深,因此紓困式降息的幅度更大、次數更多、持續時間更長。
預防式降息:多發於經濟有放緩趨勢時,降息幅度小、持續時間短。歷史上5次預防式降息的背景均是某些經濟指標增速出現放緩或下降趨勢,美聯儲為防範風險而降息,具體觸發預防式降息的原因則比較多樣。從降息的節奏看,相較紓困式降息,預防式降息幅度小、持續時間短、降息次數少。
美聯儲降息會顯著影響股債匯資產走勢,但商品價格漲跌規律不明顯。觀察10次完整降息周期內各種大類資產價格的表現,可以發現:
①權益資產在預防式降息期的勝率較高,紓困式降息期大概率下跌。除1989-1992年降息周期外,大多數權益資產在預防式降息期間均上漲,紓困式降息期間則基本下跌。具體而言,美股方面,道指對於降息的反應最為劇烈,其次是標普500、納斯達克;國內方面,降息期間A股、港股走勢與美股基本同步,但A股走勢具有一定獨立性;發達市場表現強於新興市場,但在預防式降息期間,新興市場彈性可能更大。
②美債利率在紓困式降息期下行概率更大,預防式降息走勢不定。紓困式降息期間美債利率下行,而預防式降息期間美債利率不一定下行,例如1998年、2024年美債利率上行;無論紓困式還是預防式降息,中債利率基本下行,降幅略小於美債,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樣本有限,結論或存在不確定性;德債、英債、日債利率與美聯儲降息間的相關性不顯著。
③降息期間美元強弱不一,人民幣走勢獨立,日元歐元平均升值。歷次完整降息周期內,美元有升有貶,貶值概率更大,但近年來常出現美元走強,如2020年、2024年;人民幣匯率與美聯儲降息間的相關性較弱,10次降息周期中平均貶值6%,走勢有一定獨立性;日元、歐元則大體與美元指數呈反向波動,也存在同向波動的情況,10次降息周期內平均升值9%。
④商品價格與降息的關係較弱,黃金在紓困式降息期的漲幅均值更高。歷史上美聯儲完整降息周期中黃金有漲有跌,但在10次降息周期中的平均漲跌幅位居主要大類資產前列,且紓困式降息期間的漲幅高於預防式降息(需要注意2001/01-2003/06黃金較大漲幅可能對結論產生干擾);原油價格也漲跌不一,但10次降息周期的平均漲跌幅在所有大類資產中排名靠后。
權益勝率在預防式降息1個月后提升,降息后美債利率通常下行。進一步地,覆盤10次降息周期各種大類資產價格在首次降息后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以及180天內的走勢,可以發現:
權益:預防式降息1個月后勝率提升,紓困式降息表現與基本面修復相關。分不同降息類型看,若美聯儲採取預防式降息,經濟往往有邊際放緩或趨勢轉向。數據顯示,美聯儲首次預防性降息落地1個月內,權益資產的漲幅通常不大,但1個月后的上漲概率通常提升,這可能是因為預防式降息往往能迅速產生積極效果、扭轉經濟走弱跡象,從而推動股市上漲。值得注意的是,萬得全A、恆生指數在2024年9月降息后大漲更多源於國內因素,需單獨分析。
對於衰退式降息,我們發現1989、2020年的衰退式降息周期中股指普漲,而2001、2007年股指普跌,這背后的關鍵可能在於降息是否能夠快速修復基本面。具體來看, 1989年、2020年的衰退式降息后美國製造業PMI有回升跡象,而2001年、2007年兩次PMI復甦較為乏力。
債券:降息后美債利率通常下行,中債利率短期下降,德/日債無明顯規律。歷次降息數據顯示,美國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在首次降息后的30天、60天和180天內大概率下降,平均分別下降5BP、9BP和15BP。其中,降息初期利率受操作影響下行,后期則因復甦差異、利率走勢容易分化。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年美債利率定價因素或正發生改變,例如2024年降息后美債長端利率反而上行。中債方面,從2007年以來4次降息周期數據看,除2024年,中債利率在美聯儲降息1個月內均下行,但隨后走勢不確定性增加;至於德債、英債及日債,從歷史數據看,降息后其利率走勢無明顯規律,可見其定價或更多受到本國經濟政策/形勢等內部因素影響。
外匯:降息初期美元走勢不定,降息2-3個月后預防/衰退式降息情況分化。覆盤歷次美聯儲降息周期,美元指數在首次降息2-3個月之內的走勢方向較難預測,有升有降;但在2-3個月后,衰退式降息與預防式降息下的美元指數走勢開始明顯分化,4次衰退式降息中美元指數3次走弱,6次預防式降息中美元指數4次走強。此外,從降息6個月內美元指數的漲跌幅看,衰退式降息周期美元指數平均跌3.5%,而預防式降息周期美元指數平均漲2.0%。從人民幣匯率視角看,與美元指數相反,降息落地2-3個月后,按漲跌幅均值算,預防式降息人民幣相對貶值,而衰退式降息人民幣相對升值。
商品:紓困式降息后金價的上漲彈性更大,而原油走勢與降息關聯不大。預防式降息期金價大概率上漲,過去6次預防式降息中金價4次上漲;在紓困式降息期間,雖然黃金勝率較預防式降息略低,但金價上漲彈性相對更大。例如2007年、2020年兩次紓困式降息,首次降息3個月內金價漲幅超20%,降息3個月后再次顯著上漲,這兩次上漲的可能原因是重大危機事件后不穩定性因素持續存在,提升了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配置價值。相比之下,原油價格無論在衰退式還是預防式降息周期內,都未表現出明顯規律,可見原油價格或更多受到當時供需關係等因素的影響。
風險提示:歷史表現不代表未來。
注:本文來自國泰海通證券發佈的《美聯儲降息,資產價格如何演繹》,報告分析師:吳信坤、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