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蘋果「掉價」,果鏈先「燃」

2025-09-10 17:57

9月10日凌晨,蘋果(AAPL.US)2025秋季新品發佈會正式舉行,備受關注的iPhone 17系列正式發佈,包括 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及iPhone 17 Pro Max 四款機型。

其中iPhone Air取代了往年的Plus機型,其5.6mm的厚度成為迄今最薄的iPhone,同時該機型還採用了eSIM技術,目前國內僅有中國聯通支持。

價格方面,全系iPhone的儲存空間起步為256GB,但其售價並未上調,與iPhone 16系列一致。國行 iPhone 175999元起,iPhone 17 Air 7999元起,iPhone 17 Pro 8999元起,iPhone 17 Pro Max 9999元起,9月19日正式開售。

華爾街投行普遍認為,此次發佈會的核心看點在於全新的產品線調整和定價策略。發佈會前夕,有關iPhone 17的各種討論就已點燃市場情緒,產品「劇透」頻繁登上熱搜,換代與漲價的傳聞也推動「果鏈」企業股價走強。

然而,后續市場反映漲跌不一。

在蘋果公司宣佈智能手機定價后,蘋果股價收跌1.48%。

「果鏈」方面,A股蘋果概念板塊熱度居前,帶動電子元器件、通信設備等相關板塊活躍。勝宏科技(300476.SZ)大幅上漲並創歷史新高,工業富聯(601138.SH)東山精密(002384.SZ)依頓電子(603328.SH)漲停。不過,果鏈龍頭藍思科技(300433.SZ)表現疲軟,今日收跌。ETF方面,天弘中證電子ETF(159997)收漲2.11%。

供應鏈提前「躁動」

自蘋果官宣秋季發佈會日期以來,A股蘋果產業鏈整體走強。科森科技(603626.SH)恆寶股份(002104.SZ)領益智造(002600.SZ)等漲幅居前。公開資料顯示,三季度以來,工業富聯(601138.SH)水晶光電(002273.SZ)東山精密(002384.SZ)鵬鼎控股(002938.SZ)環旭電子(601231.SH)等十余家果鏈公司均接待了50家以上機構的密集調研。

據多家媒體報道,立訊精密已反超富士康,拿下iPhone 17系列45%的整機組裝份額。立訊在日前的半年度業績會上表示,預計三四季度市場需求平穩略增,客户銷售策略成熟,公司充滿信心。

藍思科技(300433.SZ)則被曝將獨家供應iPhone 17 Pro系列超瓷晶玻璃。據藍思科技8月12日發佈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對於北美大客户及相關公司加大在美投資生產蓋板玻璃對公司的影響一事,公司管理層迴應稱,藍思正與合作伙伴一道,配合客户開發下一代蓋板玻璃。

藍思科技還在最新一期機構調研中表示,今年新機的規模量產工作已在6月開始,公司已達滿產狀態,在緊鑼密鼓的按照客户的生產規劃和訂單指引快速推進。今年客户推出新的款式和外觀,相關新聞報道較多,市場熱度較高,消費者對新機充滿期待。公司作為外觀件和結構件的核心供應商,在今明兩年產品的單機價值量增長彈性最大,市場份額同步提升,對業績會有更好的促進。

花旗一份iPhone 17系列存儲供應鏈的分析報告指出,iPhone 17 Air的DRAM與NAND芯片供應商將拓展至五家,新增閃迪、鎧俠。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MU.US)繼續供應DRAM,鎧俠獲得35%的NAND訂單份額。

iPhone 17系列所需的OLED顯示屏方面,市場研究機構稱,將由三星顯示、樂金顯示和京東方3家向蘋果供應約1.3億塊OLED顯示屏。其中,京東方預計將為iPhone 17 Pro供應LTPO OLED面板,初期出貨量估計約為500萬片。‍‍‍

預計年產量破億

在今年秋季發佈會前,蘋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季度財報,創下自2021年12月以來的最大單季營收增幅,核心原因便源自iPhone的銷量飆升。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透露,iPhone 16的表現遠超去年同期的iPhone 15,銷售實現強勁的雙位數增長。同時,中國部分地區的「國補」政策對公司產品起到了明顯的提振作用,直接扭轉其大中華地區業務此前兩個季度的下降頹勢。

據Canalys數據,2025年第二季度,蘋果以4480萬部的iPhone出貨量排名第二,以1010萬台的出貨量在大陸市場排名第五。

最新消息透露,蘋果計劃在2025年生產約1億台iPhone 17系列手機,高於前代iPhone 16初期9000萬台的預估量,對其信心可見一斑。高盛分析師認為,iPhone 17系列將有效刺激持有舊款設備的用户進行升級,預計將帶動蘋果iPhone業務收入在2025和2026財年實現5%和7%的同比增長。

但也有聲音對后續發展持謹慎態度,摩根大通指出,iPhone 17 Air的最終定價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其售價能否低於6000元人民幣的補貼門檻,將直接影響其銷量表現。另外,摩根士丹利分析師還提醒潛在的關税問題可能對公司庫存和業績帶來的挑戰。

中信證券研究認為,當前A/H股果鏈代表公司估值較低,看好果鏈階段性利空落地帶來的情緒修復;也看好蘋果2025-27年的硬件創新周期。建議重點關注有蘋果業務貢獻基礎業績,同時卡位AI業務、摺疊屏、機器人等新領域的公司。

機構:蘋果或將開啟新一輪產品創新周期

儘管蘋果股價下跌,數據顯示,近五年 iPhone 發佈呈現「買預期,賣事實」規律,發佈當天AAPL平均下跌0.3%-1.8%,但3個月后平均上漲8%-15%。

美國銀行此前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蘋果iPhone的發佈「傳統上是拋售事件」。不過,分析師瓦姆西·莫漢表示,股價通常會在發佈后的30至60天內回升。

機構仍對蘋果新品所帶來的未來預期看好。

民生證券表示,從未來三年產品規劃來看,蘋果或將開啟新一輪產品創新周期,包括對iPhone產品從輕薄到摺疊再到全玻璃的重大外觀革新,以及帶屏HomePod、無屏智能眼鏡、桌面機器人、輕量化頭顯、配備攝像頭的AirPods、可摺疊iPad與Mac二合一設備,以及家用安防系統等創新產品的推出。

據國盛證券統計,秋季AI/AR眼鏡也有多個新品將發佈。聯想、XREAL與第四範式等品牌已於今年7月率先發布並開售新品,阿里、字節跳動等品牌也正為其智能眼鏡產品的上線預熱。國盛證券指出,三季度為消費電子的傳統旺季,各大終端將密集發佈AI手機、AR眼鏡等新品,板塊進入量產高峰,產業鏈稼動率將迅速提升。

此外,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聚焦行業應用需求和基礎能力供給協同推進,開展「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廣泛深度融合。

而在消費端,據Canalys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可穿戴腕帶設備出貨量達3390萬台,同比增長36%,創下中國大陸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上半年度出貨量的歷史新高。其中,據央視財經,上半年智能眼鏡在京東平臺的成交量同比增長超10倍。天風證券指出,在政策加持、頭部科技公司引領、金秋煥新發佈會的多重催化下,持續看好端側AI的相關投資機遇,蘋果產業鏈迎來配置機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