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歷史新高,僅一步之遙!

2025-09-10 21:00

 

 

 

 

 

 

 

近期,港股活躍度上升,尤其是大型科技股,股價持續走高。

其中,阿里巴巴今日盤中觸及148港元,創三年來新高。

騰訊控股距歷史新高,一步之遙!盤中一度觸及639港元,距離2021年的歷史最高點701.6港元,也只有不到10%的距離了。

港股科技板塊,尤其是互聯網板塊表現,也顯著跑贏整體港股。

以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為例,今年累計上漲47.38%,遠勝於恆生科技(32.11%)、恆指(30.61%)的同期表現。

 

 

                                                                                                                     01

 再度火熱

 

能夠有這些表現,一方面是利好消息比較多,尤其是互聯網巨頭方面。

像阿里周三舉行發佈會,重啟口碑網並聯合高德、餓了麼推出到店團購業務,計劃投入14億元補貼,目標日訂單量提升至500萬單;騰訊據悉考慮發行點心債,將是2021年以來首次。

隔夜中概股上漲,港股上市公司累計回購股份數統計出爐,截止9月9日,共回購53.20億股,回購總額達1225.69億港元,以及南下資金持續買入,也是刺激港股上漲的利好因素。

另一方面,是基本面的改善、流動性預期向好。

從已經披露出現的2025年中報業績看,儘管也有公司面臨着增速放緩和轉型問題,但港股互聯網大廠整體上呈現的是「盈利增長,亮點紛呈」局面。

盈利上,騰訊、阿里兩大標杆的增速都超過雙位數。

亮點上,在市場比較關注的AI增長點,無論是阿里的雲和AI服務、騰訊的「AI驅動」、百度的智能雲,還是快手的可靈AI,都成為新的增長引擎,不再停留在「講故事」層面。

其中,阿里雲收入同比增長7%,其中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多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騰訊將AI深度融入遊戲、廣告及社交生態,驅動核心業務高質量增長,助力廣告收入連續11個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第二季度同比增長20%至358億元,創歷史新高。

流動性方面,最新的美聯儲利率觀測器顯示,美聯儲加息降息概率預測已經超過97%。隔夜公佈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不及預期,導致市場加碼押注9月份美聯儲降息。

 

 

在美聯儲開啟降息空間后,屆時國內可能會跟隨出臺相關寬松和利好政策,海內外的增量資金預計會持續流入港股市場。

另外,估值方面,港股也具備一些相對優勢。

以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為例,最新PE(TTM)為24.4倍,縱向低於近5年以來75%的時間,橫向遠低於36倍的納斯達克指數。

市場上的一些聰明資金,顯然已經提前做事。

還是以港股通互聯網ETF(159792)為例,今年到現在已經淨流入463.11元,規模位居全ETF市場斷層第一。

這463億意味着什麼?

同期股票ETF淨流入額1026.45億元,即一隻ETF的流入額就佔據整個股票ETF規模的45%,幾乎撐起半邊天。

強勢「吸金」背后,與其跟蹤指數--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有關。

相比大眾更為熟知的恆生科技指數,該指數聚焦互聯網核心賽道,形成「超級平臺龍頭 + 細分賽道領軍者」的格局。

權重股涵蓋騰訊(15.75%)、阿里巴巴(15.74%)、小米(12.79%)、京東健康(3.82%)、商湯(3.15%)、嗶哩嗶哩(2.89%)等,前十大權重股合計權重70%,龍頭集中度突出。

 

 

通常,龍頭公司市值大,股價彈性按理説不會太高,不過,這種邏輯如果放在互聯網行業,就未必成立。

因為,過去的歷史已經證明這一點。

 

02

一個大獲成功的策略

從1990年代互聯網科技成為投資主題以來,有一個策略始終大行其道,並且大獲成功,那就是集中或重倉全球大型科技公司。

這並非后見之明,而是由其深刻的商業本質和時代背景所決定的。

作為「大型科技公司」的集中地,具有代表性的NASDAQ-100指數,與代表傳統行業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以及代表全球大盤的 MSCI全球指數等等進行對比,結果如下:

 

 

無論是20年還是10年維度,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回報率,都是其他傳統寬基指數的3倍甚至更多。

核心原因在於,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meta等),具備了其他行業公司難以企及的六大經濟特徵,包括:

極強的網絡效應  (Network Effects)
無限規模經濟  (Infinite Scale Economics)
高轉換成本  (High Switching Costs)
顛覆性創新能力與範式轉移的捕獲者
輕資產與高現金流生成能力
全球化市場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 TAM)

這些特徵,最終會轉化為龐大的利潤和市值。

難能可貴的是,這種情況不但發生在美國,也發生在中國。

騰訊在2009年至2021年間漲幅超過100倍,美團、拼多多在上市后的幾年里也實現了數倍的增長。

這完美印證了網絡效應、規模經濟、高轉換成本等核心邏輯在中國市場同樣適用。

 

03

中國特色

和海外大型互聯網公司相比,中國公司的發展路徑和護城河,還有一些獨特性。

例如騰訊的微信、阿里的支付寶,這些應用集成了社交、支付、購物、生活服務、小程序等無數功能,成爲了用户數字生活的「操作系統」,也承載了數百萬企業和開發者,其用户粘性和生態壁壘甚至比許多美國同類產品更強。

中國也擁有了全球最統一、最龐大的數字消費市場。巨頭們圍繞這個市場進行了極致的模式創新,如美團的「即時零售」網絡(連接用户、商家、騎手),拼多多的「社交電商」和「農業上行」模式,這些都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創新。

中國市場的競爭也極其激烈,這迫使公司必須高速迭代和進化。例如,騰訊從QQ到微信的自我顛覆,阿里從電商到雲計算的轉型,都展現了驚人的執行力。

正因為,中國在前沿科技方面,同樣展現出了相當高的創新和迭代能力。

典型的案例,是不斷涌現出新的巨頭,像通過低價和社交裂變顛覆電商的拼多多、小紅書,通過算法重塑內容分發的字節跳動,這樣新巨頭,能夠憑藉創新商業模式實現爆發式增長,為行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雖然過去幾年,中美科技股走勢出現分化,美國科技股在AI浪潮推動下再創新高,而中國科技股則因監管環境變化、宏觀經濟壓力、地緣等因素遭遇一些逆風,但這些逆風目前均已改善,中國科技股,尤其是以港股互聯網為代表的企業,出現了持續的估值修復、價值重估。

總的來説,對於大型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港股科技板塊,仍然應該持樂觀且偏向積極的態度。

宏觀方面,不僅因為在北水南下、全球流動性改善的背景下,也因為中美貿易摩擦最嚴峻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還因為「反內卷」等經濟政策效果的釋放,以及下半年還會有經濟刺激政策出臺的預期之下。

剛剛公佈的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4%,環比持平;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由下降0.2%轉為持平,也可以看成經濟温和復甦的信號。

具體到產業和企業層面,不僅因為科技公司基本面改善,盈利增長,還因為它們踩中了人工智能這個技術大浪潮,在價值股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成長性。

這或許正是港股通互聯網ETF(159792)流通份額一路狂飆,最新規模能夠衝到822.55億元的核心原因。

 

04

結語

做投資的人,尤其是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都明白一個成功的投資策略有多重要。

畢竟,投資可以説是基於時間維度的饋贈。

短線價格波動,不容易看清背后的規律,只有拉長時間看,規律纔會非常清晰地呈現在各位眼前。

從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維度看,押注大型科技公司,就等於押注的是人類科技進步的核心驅動力,等於押注投資效率提升、全球化連接和人類創新的未來。

這些大型科技公司擁有的網絡效應、規模經濟和創新能力,使其成爲了資本史上最強大的「價值創造機器」,歷史也已經證明,這是一條至今依然在運行的投資規律,也是一個能夠帶來長期的、超額回報的戰略選擇。

不管中外投資者,將大型科技股作為投資組合的核心長期配置,通過持有相關指數基金的方式,來分散單一公司風險,或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港股通互聯網ETF(159792),總規模是同類第一,年內日均交易額25.33億元也是同類第一,還可以T+0交易,滿足大額資金靈活進出。另外,場內投資者也可以通過設有場外聯接基金,聯接(A類:014673,C類:014674)參與。

可能有一天,大型科技公司會面臨技術變革、迭代帶來的挑戰,但目前看,它們所代表的數字化趨勢,尤其是AI趨勢,沒有改變,龐大的市場需求也未改變,強勁的競爭力、商業地位,優秀的盈利能力和資本回報能力,同樣沒有改變。

這些大型科技公司,在可預見的未來,依然是所在國家、所在股市,乃至全球投資者都無法忽視的核心資產。(全文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