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三大AMC告別財政部,中央匯金接手!金融國資改革深意幾何?

2025-09-10 08:0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資產見聞

  9月5日,中國信達(01359.HK)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將其持有的全部221.37億股內資股無償劃轉至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已於9月4日完成過户登記。

  劃轉完成后,財政部不再持有中國信達股份,匯金公司直接持股比例約58%,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01 統一部署,三大AMC齊轉身

  這次劃轉並非孤立事件。今年2月14日,中國信達、中國東方資產、中國長城資產同時發佈公告,表示財政部擬將其持有的三家AMC股權全部無償劃轉至中央匯金。

  此次改革步伐迅速。中國長城資產於4月18日完成股權劃轉,中國東方資產於6月30日完成股權劃轉,加上9月4日完成的中國信達,財政部對三家AMC股權劃轉工作已全部完成。

  02 歷史使命,從處理不良資產到商業化轉型

  我國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有着特殊的歷史背景。1999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務院決定組建四大AMC。

  它們分別是信達、東方、長城和華融,專門接收和處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

  隨着原有政策性任務逐漸完成,2006年起,四大AMC開始了商業化轉型之路,陸續完成股份制改革,進入高速發展期。

  03 華融更名,四大AMC的不同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原先的四大AMC中,中國華融(現更名為中信金融資產)已先行變革。2022年,中國華融引入中信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后於2024年1月更名為中信金融資產。

  此次股權劃轉完成后,三大AMC的股權結構為:中央匯金持有中國信達58%股份、中國東方資產71.55%股份、中國長城資產73.53%股份,成為絕對控股股東。

  04 權責分離,解決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問題

  此次劃轉的核心意義在於實現了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權責分離。此前,財政部對四大AMC來説,既是控股股東,又是監管機構。

  這種「監管者與出資人一體」的模式存在先天缺陷,現在管辦分離、政企分開成為改革方向。

  劃轉后,財政部不再直接持股但仍保留財務監督職能,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負責業務監管,中央匯金則作為出資人行使股東權利。

  05 業績分化,聚焦主業的陣痛與挑戰

  從今年中期業績看,三家AMC呈現顯著分化態勢。

  中國信達上半年營收343.6億元,同比下降2%,歸母淨利潤22.81億元,同比增長5.78%。但核心的不良資產主業出現62億元税前虧損。

  東方資產營收464億元(三家最好),同比下降9.45%,但歸母淨利潤僅2.0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56.56%。

  長城資產上半年營收39.2億元,同比下跌54%,儘管歸母淨利潤同比激增522%,但也僅有9.9億元。

  06 迴歸主業,聚焦三大風險化解領域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股權調整「恰逢其時」。近年來部分AMC為追求規模,過度涉足房地產開發、非標投資等非核心業務,積累了不少風險。

  中央匯金控股后,可通過股權控制強化風險監管,確保AMC聚焦三大核心領域: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和中小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

  在中小銀行風險化解中,中國信達上半年累計收購54家地方中小銀行不良債權本息近600億元,同比增長85.4%。

  07 未來挑戰,股權劃轉僅是第一步

  股權劃轉僅是「第一步」。進入「匯金時代」的三大AMC未來還需跨越多道障礙。

  如何強化與匯金系券商(如中金、銀河證券)的聯動,探索「資產收購-重組-證券化」的創新模式,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此外,AMC需要在嚴監管下構建可持續盈利模式,在擴大不良資產收購規模的同時,避免自身陷入新的資產質量風險。

  隨着中國信達股權劃轉完成三大AMC全面進入「中央匯金時代」。

  未來,匯金公司將通過股權約束防止AMC業務「脱實向虛」,確保其聚焦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和中小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三大核心領域。

  股權劃轉只是第一步,這些機構未來還需探索「資產收購-重組-證券化」的創新模式,在擴大不良資產收購規模的同時,避免自身陷入新的資產質量風險。

責任編輯:楊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