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頭部房企組織架構「扁平化」變革持續深化

2025-09-10 07:39

房企組織架構調整仍在持續。

今年以來,包括保利發展、華潤置地、招商蛇口等在內的頭部房企,不約而同朝組織「動刀」。

從時間線來看,一季度是調整高峰期,彼時有11家房企進行過12次調整,二季度略有放緩,僅2家房企有所動作,而進入三季度,組織架構調整的浪潮再次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8月底萬科一舉撤銷所有開發經營本部和所有區域公司,設立16個地區公司,這一動作再次引發行業對管控模式的思考。

從近期密集發佈的上市房企半年報來看,多數房企仍面臨業績承壓、利潤空間收窄或虧損的挑戰。這也是本輪組織架構調整的一大背景,預計接下來房企組織架構扁平化調整還會持續深化。

在CRIC重點監測的65家企業中,今年以來已有14家規模房企進行過19次調整,其中,前8月銷售TOP20的房企中有11家調整,而TOP10的房企就有7家。

可以看出,頭部房企已成為組織變革的核心主體。而且多個企業年內已進行過兩輪以上調整。

比如招商蛇口年內就進行過三次調整。1月初,先是華東區域內部合併,杭州公司更名為浙江公司,寧波公司調整為事業部並歸入浙江公司管理。調整后,華東區域掌管上海、浙江、福建三大城市公司;隨后的3月份又將蘇州和南通合併,成立蘇南公司;進入到6月招商蛇口裁撤原有的華東、華南、華北、華西、江南五大區域公司,全國50多個城市公司將由總部直接統籌。

把時間線拉長,招商蛇口自2024年初便開始着手收縮戰線,彼時將原有七大區域收縮至五大區域。

也就是説,招商蛇口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將原有管控體系逐漸收縮至「集團-城市」二級管控體系。

另外,金地集團及其旗下金地商置也在近期進行了較大力度的調整。

7月26日,金地集團宣佈將對區域調整,設立4個大區公司,10個地區公司。這是金地集團成立以來力度較大的一次調整。

在金地集團完成架構調整后,金地商置迅速跟進,撤銷四大區域公司平臺,設立華東、東部、華南、華北四大地區公司,同時進行高管大洗牌。

值得關注的是,在深鐵全面進駐后,萬科也於8月28日正式撤銷在去年10月落地的「5+2+2」架構(5大區域公司、2個總公司、2個直管公司),重新劃分16個地區公司,人事端同步任命16位地區公司總經理。

上述頭部房企組織架構調整內容有一個共性特徵。

即以「撤銷中間層級、強化總部管控與城市端執行力」為核心,打破傳統三級架構,轉向兩級管控。

比如招商蛇口、中國金茂、萬科都是如此。

典型如萬科,今年7月市場消息稱,萬科計劃取消區域公司,由總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調整后管控模式從原先的3級管控轉變為2.5級管控。8月底明確實行「總部-地區公司」兩級管控,同步設立物業、商業、長租公寓等八大事業部聚焦多元化業務。

金地集團則將原有的管理模式由3級壓縮為2.5級,形成「總部-大區-地區公司」的管理體系。

另外,華潤置地在去年將28個區域整合縮減至20個之后,今年7月也迎來管控模式調整,全國20大城市總直接向集團總部匯報,大區角色轉為「運營督導」,形成「啞鈴型結構」,即強總部、強一線、弱大區。

本輪調整有一個大的背景,從今年上半年上市房企半年度業績也可以看出,盈利難已成為房地產行業的普遍現象。短期內,企業利潤規模和盈利水平將繼續承壓,頭部房企正通過調整組織架構「扁平化」,來應對行業深度調整。

以頭部房企為主體的組織架構調整,其背后深刻地反映了行業下行周期中企業經營邏輯的轉變。

在半年度業績報告中,多家頭部房企對組織改革有了新的要求。

比如保利發展明確在組織改革方面調整精簡組織機構,保障總部對公司業務全局的把控,並對「總部+城市平臺」扁平的兩級管理架構予以肯定,認為這是企業穿越周期保持穩健經營的一個重要優勢。招商蛇口也明確通過組織變革,推動經營管理提質增效。另外金地集團也表示結合市場形勢變化和業務發展需要,優化完善組織結構,強化組織效能與運營協同。

不過,房企組織架構調整的同時,新的問題也會隨之出現。比如管理層的調整與變動往往面臨團隊人員連帶變動、人才流失,另外組織架構調整過渡期也會帶來新的挑戰,比如總部與區域內部人員的協調和銜接等。這些都需要企業在調整后亟需平衡的關鍵點。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