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深港穗」首登頂,深圳創新四姐妹搶佔全球「智」高點

2025-09-10 13:2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連續五年居第二位的「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羣,今年終於登頂。

9月1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揭曉全球創新指數(GII)世界百強創新集羣排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圳-香港-廣州」集羣,超越日本「東京-橫濱」集羣,躍居全球創新集羣之首。

這一「登頂」並非偶然,而是大灣區創新生態長期積澱的必然結果,更與GII評價體系的新變化高度契合。

在WIPO創新集羣指標體系中,論文發表量向來是衡量基礎研究水平的關鍵標尺,PCT專利申請量則直接反映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二者共同勾勒出「科研走向產業」的核心路徑。

而今年,評價體系新增了一項重量級指標——風險資本(VC)交易量,恰恰成為「深港穗」集羣實現反超的關鍵變量。「此次WIPO將風險資本納入評價體系,不僅反映了區域創新創業活力與資本集聚程度,更體現了全球對創新要素構成認知的深化與演進。」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研究員表示。

「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羣「登頂」背后,得益於大灣區活躍的創新生態。

從單項指標看,「深港穗」集羣的硬實力早已領跑。2024年,三地發明專利授權量共計11.3萬件,佔國內總量的12.1%;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9萬件,佔國內總量的27.5%。今年前六個月,三地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已超1萬件,同比增長30.7%,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基礎研究領域同樣亮眼。「深港穗」三地科學論文發表量全球第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廣深高校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港校各有千秋。

新增的風險資本指標上,「港穗」集羣排名全球第六,美國聖何塞-舊金山、紐約,英國倫敦分列前三。受訪專家告訴記者,於粵港澳大灣區而言,借鑑舊金山、紐約灣區的投資哲學,關鍵在於發揮「深港聯動」的優勢與特色。以「前海深港風投創投18條」等為代表,相關探索已顯出成效。

活躍的創新生態,自然成為高科技企業、高素質人才的「引力場」,二者也不斷「互相反哺」推動創新生態更加活躍。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超過7.6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中國科技創新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區域之一。

其中,以華為、騰訊、比亞迪中國平安為代表的「深圳創新四姐妹」,更是在全球創新競賽中改變「跟跑者」的傳統角色,它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技術追趕,而是開闢多條技術路線,參與甚至主導全球範圍的平行競賽,並建立起了新的「平行競爭」格局,搶佔全球創新「智」高點。

「深圳創新四姐妹」呈現出研發力度強、專利數量多的特點。截至2024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5萬件,90%以上為發明專利;比亞迪全球累計申請專利59691件,授權專利35837件;騰訊全球專利申請公開總數超8.5萬件,授權數量超4.5萬件;中國平安專利申請數累計55080項。

值得注意的,作為「深圳創新四姐妹」中的唯一一家金融機構,中國平安在金融科技、醫療科技方面的創新實踐頗具代表性,平安在這兩大行業的全球專利榜單中位列雙榜首,專利申請量分別達8582個、4176個,超越傳統醫療巨頭西門子、飛利浦。(備註:榜單為國家知識產權出版社發佈的《金融科技行業2024年專利分析白皮書》和《醫療健康行業2024年專利分析白皮書》)。

高強度研發投入換來了實打實的成果。截至今年6月末,平安的大模型內部調用次數已達8.18億次,落地多元場景應用超650個。如在壽險領域,壽險「AI訓練師」覆蓋31%的個險渠道新人,能有效促進活動率及產能增長;在醫療養老業務場景,平安好醫生推出醫療AI產品體系,實現醫療單據輔診準確率超95%,慢病管理改善率超90%;在車險業務中,車險AI大模型,持續豐富車險定價因子提升定價精準度、優化業務品質,通過智能體應用、數字化應用,整個車險覈保、理賠、營銷作業各個層面,過去三年成本降低了1個百分點。

中國平安在內「深圳創新四姐妹」的成長,正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生態的生動縮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此次選擇在中國香港特區發佈世界百強創新集羣排名,充分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的影響力,也再次印證了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快速進步,具有重要意義。」9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新任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副主任杜玉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