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主線科技獲數億元戰略融資,無人駕駛卡車進軍全球市場| 36氪首發

2025-09-10 12:36

36氪獲悉,無人駕駛卡車企業主線科技近日完成數億元融資。這輪融資由北京順義高精尖產業基金、國投創益、榆煤基金、徐州產發、興銀理財、合肥肥東產投聯合投資。據瞭解,本輪融資將推動主線科技核心產品的規模化,驅動企業商業化飛輪的進一步閉環,並助力企業開拓更多無人駕駛物流場景。

主線科成立於2017年,企業專注於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為客户提供基於無人駕駛卡車的全場景物流智能運輸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主線科技已累計交付並運營了近千台智能卡車,智能運輸里程近億公里。企業和天津港、寧波舟山港、廣州港、煙臺港、合肥港等數十個海港、河港、陸地口岸等物流樞紐達成合作,並攜手德邦、申通快遞等物流企業在全國核心物流乾線開展智能卡車運輸。 

在主線科技創始人張天雷看來,能取得這些階段性商業成果,得益於主線科技始終在努力打造一個全能型自動駕駛企業,謀劃「技術-產品-商業」的戰略閉環。 

張天雷介紹,在技術方面,主線科技很早就開始擁抱「BEV+Transformer」,以及現在的「端到端」、「 VLA」、「 VLM」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 目前,主線科技正在重點攻關世界模型技術,使人工智能在虛擬世界中快速學習並迭代,進而打造自動駕駛領域的「阿爾法Go」。 

主線科技認為,卡車自動駕駛的核心價值在於,構建既能獨立自主、又能集羣協同的智能運輸體系。因此,企業提出了一條從 AiTrucker人工智能虛擬司機(單車智能),到 Trunk CAFC 智能網聯自動駕駛貨運編隊(公路火車)的技術進化路徑。

 主線科技介紹,AiTrucker指的是專為智能運輸打造的L4級通用自動駕駛系統,以全方位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高性能的中央計算平臺,以及全棧自研的端到端VLA大模型算法為核心,可支撐從L2到L4的智能駕駛能力,具備靈活的商用車平臺適配性與多場景拓展性。 

Trunk CAFC,則是主線科技基於單車智能的技術積累,推出的智能網聯自動駕駛貨運編隊解決方案。這種方案的核心在於,通過深度融合自動駕駛、車車通信、車路雲協同等核心技術,實現「1輛領航車智能輔助駕駛」與「N輛后車無人駕駛」的混合編隊行駛。

主線科技給出了一系列數據,直觀地展現這種方案的優勢:Trunk CAFC可使車隊綜合運營成本降低20%、節能效果提升18%、減碳效益達22%。因此主線科技認為,Trunk CAFC是傳統物流車隊可靠的智能化升級路徑。

 「在產品量產環節,主線科技也花了很多功夫。」張天雷表示,主線科技與中國重汽、一汽解放、三一重卡等國內多家主流車企的二十余款車型都有合作,因此量產環節的難點在於,主線科技要在20多款車上,去做「智能駕駛大腦」的通用性、標準化適配,並做到低功耗、高可靠性。 

所幸主線科技突破了工程化落地的難點,獲得了「來自客户真金白銀的認可」。張天雷告訴36氪:「過去幾年,主線科技在智能重卡交付和運營方面,一直處於行業領先的狀態。」 

智能重卡量產后,主線科技會交付給合作伙伴,獨立運營或聯合運營,同時,主線科技會為合作伙伴,提供車輛運營運維方面的「AI賦能」,希望以此提升單車方面的作業效率,降低車隊的綜合運營成本。

 36氪瞭解到,主線科技當前的第一大業務落地場景,是以港口為代表的物流樞紐。

張天雷表示,企業已經打磨出了一套Trunk Port智慧港口無人駕駛解決方案,並將該方案推廣到了全球數十個集裝箱碼頭、陸地口岸、鐵路港、鋼鐵廠等項目場景,累計服務港口作業箱量超800萬TEU。

其中,天津港和寧波舟山港,是主線科技的兩大標杆項目。 

公路貨運場景是主線科技的第二大重要落地場景。

在這一場景下,主線科技與商用車主機廠及德邦、申通、中儲智運等頭部客户合作,開展快遞快運、煤炭大宗等智能運輸業務。

目前,主線科技的自動駕駛貨運路線,已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山東、新疆、內蒙古等區域,累計運輸里程近億公里,智能駕駛里程佔比超95%。

 未來,主線科技還將持續拓展城市物流這一無人駕駛貨運場景,企業計劃於今年年底之前,在幾個重點城市推出相關產品。

張天雷對36氪表示,從長期來看,企業的計劃是,港口(物流樞紐)、公路貨運(物流乾線)、城配物流(物流末端)三大場景在企業營收中,形成3:5:2的比例。 

海外市場也是主線科技戰略佈局中的關鍵一環,主線科技已在東南亞、中東、南美洲等多個國家,交付了近百台無人駕駛卡車。

相比國內市場,主線科技在海外市場的交付量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張天雷認為,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中國企業抱團出海,有相當多的出海經驗可以彼此借鑑,因此主線科技在海外市場也必將快速上量。

作者微信:luckg17305264638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