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國性AMC掘金銀行股:權益法增厚利潤

2025-09-10 07:29

新華財經北京9月10日電(吳楊 李藴奇)上市銀行披露的202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資產管理公司(AMC)對銀行股的配置力度顯著加大,已成為銀行板塊的重要配置力量。AMC佈局銀行股的方式不僅包括在二級市場增持,還包括持有銀行發行的可轉債,進而轉股。

記者瞭解到,AMC加碼銀行股成就了一場雙向奔赴:一方面,當前全國性AMC普遍面臨經營壓力,投資處於「破淨」狀態的銀行股,有利於改善自身經營業績;另一方面,以AMC為代表的長期資金持續入市,有望推動銀行板塊估值修復,並助力銀行補充資本。

積極入局

説到積極配置銀行股的全國性AMC,中信金融資產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員。今年以來,該公司在二級市場持續增持中國銀行光大銀行股票。

光大銀行7月末發佈公告稱,中信金融資產於2025年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間,增持該行A股股份2.64億股,H股股份2.79億股,持股比例由7.08%增至8.00%。

中信金融資產與光大銀行股權關聯早有淵源。2023年3月,當時中國華融(后更名為「中信金融資產」)將其持有的1.4億余張光大轉債轉為光大銀行A股普通股,轉股后合計持有該行41.85億股股份,佔光大銀行普通股總數的7.08%,躋身該行主要股東行列。

除光大銀行外,中信金融資產對中國銀行的持股也頗具分量。中信金融資產2025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上半年公司持續追加對中國銀行投資,追加后持有中國銀行普通股佔已發行股份數量的比例升至4.71%。截至6月末,中信金融資產持有中國銀行、光大銀行股權投資的市值分別達631.74億元、193.13億元。

中信金融資產的銀行股增持計劃並非一時之舉。早在2024年11月,該公司便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投資配置議案的公告,明確提出擬在前期投資基礎上加大配置力度,計劃以不超過260億元增持中國銀行股份、不超過40億元增持光大銀行股份。

除直接在二級市場增持外,通過可轉債轉股間接佈局銀行股,也是部分全國性AMC的重要選擇。

浦發銀行為例,該行6月末發佈的公告顯示,中國信達旗下的信達投資將持有的1.1785億張浦發轉債全部轉為浦發銀行A股普通股,轉股數量9.12億股。截至6月末,信達投資持有浦發銀行普通股9.18億股,佔該行普通股總額的3.03%,成功躋身前十大股東之列。

另外,中國長城資產高管現身銀行董事行列。2025年6月,民生銀行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選舉中國長城資產副總裁鄭海陽為非執行董事的議案,尚待金融監管總局覈准其董事任職資格。

助力AMC業績改善

「自加入中信集團以來,我們的股權業務始終秉持‘耐心資本’理念,積極培育穩定贏利點和核心競爭力,目前已形成一批優質股權資產。在業務開展中,我們積累了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等眾多優質客户,進一步優化了資產結構,有力支撐了股票市值表現。」中信金融資產副總裁陳鵬君在2025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説。

從業績數據來看,2025年上半年,中信金融資產實現總收入402.21億元,歸母淨利潤61.68億元,同比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實現股權業務收入281.54億元,而2024年上半年僅有37.84億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股具有估值較低、盈利穩定的特點,因而成為AMC改善自身業績的優質標的。

興業證券分析師陳紹興表示:「目前被AMC舉牌的幾家銀行,估值普遍遠低於1倍市淨率,且未來盈利趨勢穩定,這一特點能切實改善AMC的財務報表。並且,當AMC獲得銀行董事席位后,對銀行的投資可採用長期股權投資下的權益法覈算。在這種覈算方式下,若買入成本低於賬面價值,差額可計入當期損益;在未來投資存續期間,AMC能按持股比例及銀行當期的利潤確認損益,投資回報率等同於銀行的ROE(淨資產收益率)。」

中信金融資產2025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在投資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的過程中,追加投資成本小於應分享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分別為189.13億元、24.01億元,這些差額計入公司的其他收入及其他淨損益,進而影響當期收入總額和當期利潤。此外,中國信達2025年半年報顯示,在投資浦發銀行過程中,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應享有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為72.28億元,這部分差額收入計入公司營業外收入,起到了增厚利潤的作用。

中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肖斐斐認為,AMC通過參股投資上市銀行,能對自身當期及未來業績產生支撐,尤其是參股市淨率較低的銀行,更有利於提振當期盈利。對於已參股的銀行,AMC存在進一步增持的可能性。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9日收盤,中國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市淨率分別為0.67倍、0.45倍、0.35倍,均未超過1倍。在42家A股上市銀行中,除中國銀行市淨率處於中上游水平外,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市淨率分別排名倒數第一、倒數第五。

AMC成銀行板塊重要配置力量

對銀行而言,AMC的持續增持同樣會帶來好處。肖斐斐表示,AMC具有較大的資金規模,能夠達到上市銀行參股投資的持股要求,是銀行板塊的重要配置力量。同時,AMC參股還能助力部分上市銀行優化股東及董事結構,推動銀行轉債轉股,為銀行補充資本提供有效途徑。

以浦發轉債為例,截至6月底,浦發轉債仍有382億元未完成轉股,佔發行總量的76.4%,而距離轉債贖回最后期限僅剩4個月,浦發銀行面臨較大現金償付壓力。在此背景下,信達投資將其持有的117.85億元浦發轉債全部轉股,不僅減輕了銀行債務償付壓力,還有助於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升資本充足率。

那麼,AMC在選擇參股銀行時會遵循哪些標準?業內人士透露:「市淨率較低、市值不高,是AMC選擇參股標的的核心考量之一。只有滿足這些條件,AMC才能達到足夠高的持股比例,進而將這部分投資納入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覈算。對於能否獲得銀行董事席位,最終取決於雙方合作的深度。」

展望未來,AMC與銀行股的互惠合作有望進一步深化。陳紹興表示,已有部分全國性AMC多次增持銀行股,體現出其對深度折價銀行股投資價值的長期看好。在AMC經營業績承壓背景下,不排除未來其會繼續增加對銀行股的戰略性配置。「我們堅定看好長期資金入市的投資主線——當前銀行股普遍破淨的估值,與其穩定的分紅能力和業績表現難以匹配。期待在以AMC為代表的長期資金持續入市的背景下,銀行板塊將迎來估值系統性修復的機遇。」陳紹興表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