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易會滿的 「江湖朋友圈」 里,隱藏着這些祕密!

2025-09-10 05:31

專題:專題丨重磅打虎!易會滿落馬:掌舵5年內1700家IPO,3000點20次失守

  來源:知盟

  當 2011 年度財新峰會召開之際,55 歲的郭樹清剛剛接替尚福林,出任第六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 「證監會」)主席;而當時 47 歲的易會滿,還只是中國工商銀行(簡稱 「工行」)領導層里最年輕的副行長。

  彼時,尚未進入證監會工作的方星海,在這場峰會上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在此后被廣泛傳播 ——

「在‘一行三會’的負責人當中,證監會主席是最難做的職位!」

  類似的觀點,后來易會滿也曾表達過。2019 年,他接替劉士余擔任第九任證監會主席,時年 55 歲的他表示:證監會主席就像坐在 「火山口」 上,任職者 「必須心懷四個敬畏,分別是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投資者」。

  此時,方星海已經先於易會滿一步調入證監會任職。2015 年,原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原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先后被免職,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方星海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 「中財辦」)經濟四局局長的崗位上被緊急提拔,出任證監會副主席。

方星海和易會滿都是 1964 年出生。從 2019 年開始,方星海以證監會副主席的身份,輔佐時任證監會主席的易會滿走過了五年時光,直到 2024 年,方星海退休,易會滿也提前離任。

  時間來到 2025 年夏秋交替之際,已有四十多位曾在不同時期追隨易會滿的下屬與親友先后被調查。這位曾經坐在 「火山口」 上的前證監會主席,最終還是沒能避免 「落馬」 的結局。

  截至此時,自 2022 年秋天以來,金融系統內部(以及從金融系統走出去的)中管干部,已有至少 19 人落馬,他們分別是:

  原中國人民銀行(簡稱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原中國銀行(簡稱 「中行」)董事長劉連舸,原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簡稱 「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原浙江省副省長朱從玖,原國家開發銀行(簡稱 「國開行」)副行長周清玉,原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原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 「太平保險」)副總經理肖星,原國開行副行長王用生,原工行紀委書記劉立憲,原工行副行長張紅力,原國開行副行長李吉平,原中國農業銀行(簡稱 「農行」)副行長樓文龍,原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 「中信集團」)副總經理徐佐,原中國建設銀行(簡稱 「建行」)副行長章更生,原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原證監會紀檢監察組組長王會民,原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原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原中行副行長林景臻。

在這些落馬人員中,蔣超良和易會滿是僅有的兩位正部級高官。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人員受到了程度較輕的處理,比如提前辭職、降級免職等,原中行行長劉金就是其中之一。

  一

  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浙江省就成為中國金融活動最為活躍的省份,而温州市更是浙江省內金融活躍度最高的城市。

  當年,那場引發中央高度關注並被嚴厲查處、讓全國人民都為之震驚的民間 「抬會」 事件,就起源於温州,其中又以位於温州最南端的蒼南縣最為嚴重。蒼南縣也曾被視為后來在全國範圍內盛行的 「温州模式」 的主要發源地。

  而易會滿,正是浙江省温州市蒼南縣人。

  就在去年 10 月,蒼南縣有一家名為 「會滿服裝經營部」 的商鋪正式開業。儘管當時易會滿已經離開證監會,但他的知名度仍在,因此,人們難免會猜測,到底是誰藉着易會滿的名義在他的家鄉經商。

易會滿的中專就讀於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在當時,這所學校還叫做浙江銀行學校。

  該校官網的介紹中有這樣一段話:「建校 50 年來,學校累計培養了 6 萬多名優秀的經濟金融人才,其中,擔任各級各類銀行行長的人數超過 5000 人,學校也因此被譽為‘行長搖籃’‘金融黃埔’。」—— 這樣的説法並非誇大其詞。

  20 世紀 80 年代,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範圍內最多時設有 30 多所直屬院校,基本呈現 「一省一校」 的佈局。這些院校中,既有后來成為 211 高校的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學院(現已併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也有后來發展為普通高等專科或本科院校的廣東金融學院、上海銀行學校(現已併入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還有像內蒙古銀行學校、海南省銀行學校這樣的中等專科學校,另外,全國唯一的研究生部(即如今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也在其中。

易會滿當時就讀的浙江銀行學校,就是一所由中國人民銀行直屬的中等專科學校,同時也是國家級重點中專。有許多和易會滿一樣的年輕學子,從浙江銀行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了銀行系統工作。

  從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畢業的校友中,不乏行業內的傑出人士。比如,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原浙商銀行行長、現度小滿副總裁徐仁艷,原中行首席風險官、現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 「中投公司」)紀檢監察組組長潘岳漢,原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行長殷興山,原浙商銀行行長龔方樂,福建銀保監局(簡稱 「福建金監局」)局長傅平江,浙商證券董事長吳承根等;

  同時,也有一些曾經的傑出校友,如易會滿、原農行數據中心紀委書記林鵬、原農行副行長樓文龍、原工行浙江省分行行長沈榮勤。

如今,易會滿、林鵬、樓文龍、沈榮勤都已落馬。

  其中,林鵬和易會滿是温州蒼南縣的同鄉,林鵬在職場上的晉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易會滿的推薦。而沈榮勤則和易會滿一樣,長期在工行浙江省分行系統內工作,兩人都曾擔任過工行浙江省分行的領導職務。

  1981 年從浙江銀行學校畢業后,17 歲的易會滿沒有直接參加工作,而是進入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攻讀統計學專業,最終獲得了大專文憑。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素有 「IT 企業家搖籃」 的稱號,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京東方科技創始人王東昇、原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賴偉德、原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等人,都畢業於這所學校。

  不過,若要説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歷史上最知名的兩位校友,除了易會滿,另一位便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創始人馬雲。

  1988 年,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擔任英文及國際貿易專業的講師,后來還擔任了學校黨政辦公室下屬的外事辦公室主任。

  馬雲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后,創辦了中國黃頁,當時他的主要合夥人是何一兵。何一兵此前也曾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一名教師,主要研究微電子工程。后來,何一兵也成爲了中國互聯網商業化和電子商務應用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事實上,不僅是馬雲,在阿里巴巴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有不少核心骨干都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例如,原淘寶首席架構師、蘑菇街聯合創始人岳旭強,阿里巴巴 「十八羅漢」 之一、阿里集團國內數字商業板塊總裁兼淘寶董事長、淘天 CEO 及 B2B 事業羣業務總裁戴珊,阿里巴巴 「十八羅漢」 之一、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蔣芳,原甲骨文全球副總裁、原阿里集團副總裁、雲器科技創始人喻思成等。

而在 21 世紀最初的 10 年里,杭州藉着互聯網商業化浪潮實現了逆勢崛起,這也為易會滿在工行浙江省分行任職期間創造亮眼業績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

  1984 年夏天,易會滿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畢業后,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杭州市分行計劃處,成為一名普通的計劃員。

  1984 年,正處於中國人民銀行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在此之前,中國人民銀行 「大一統」 地掌控着全國所有金融資源,而這一年,中國農業銀行(簡稱 「農行」)、中國銀行(簡稱 「中行」)、中國建設銀行(簡稱 「建行」)、中國工商銀行(簡稱 「工行」)這 「四大專業銀行」 陸續從中國人民銀行分立出來,中國人民銀行也自此開始專門履行中央銀行的職能。其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中國工商銀行,主要負責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

  「四大專業銀行」 的首任負責人,均從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抽調而來: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方皋調任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卜明調任中國銀行行長,原財政部副部長武博山調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立調任中國工商銀行行長。

在這樣的背景下,易會滿在中國人民銀行僅僅工作了不到半年,就被調到了新成立的中國工商銀行,成為工行的首批員工之一。

  從 1985 年到 2019 年,易會滿在工行系統內工作了整整 34 年。他的職業生涯從工行杭州市分行計劃處副處長起步,之后歷任工行杭州市分行西湖辦事處副主任、主任,工行杭州市分行計劃處處長,工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行長,工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工行江蘇省分行行長,工行北京市分行行長,工行總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總行行長,最終升任工行總行董事長。

  在此期間,浙江省見證了易會滿整個工行職業生涯的前半段。

  巧合的是,最近兩年,浙江省成爲了全國金融系統中動盪最為劇烈的省份。浙江金融圈的這場 「大地震」,由張長弓引發,在朱從玖任上達到高潮,影響範圍覆蓋了浙江省內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

2024 年底,消失了三年的原浙商銀行副行長、原華興銀行黨委書記張長弓終於有了消息 —— 他因貪腐被查處,涉案金額高達近 10 億元。

此前,張長弓曾擔任興業銀行杭州分行行長。當時,朱從玖剛剛從證監會主席助理的崗位上調任浙江省副省長,負責金融等相關工作,此后在全國各地流行的 「金融副省長」 模式,正是從朱從玖這里開始的。

  幾年后,張長弓在短暫任職於陸金所后,又重新回到浙江,擔任浙商銀行副行長。而這次將他召回浙江的,依然是時任浙江省副省長的朱從玖。

  朱從玖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即 「央行五道口」)1985 級的學生,也是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首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的得意門生。

  朱從玖與劉連舸、張育軍等人,都曾先后擔任過劉鴻儒的祕書。朱從玖年僅 28 歲時,就擔任了證監會辦公室副主任兼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簡稱 「證券委」)辦公室副主任(20 世紀 90 年代,證券委和證監會是兩個獨立的機構,證券委作為議事協調機構負責統籌全局,證監會作為副部級事業單位負責具體執行);35 歲時,他又出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 「上交所」)總經理。這些出色的任職記錄,至今仍無人能夠打破。

  當時,與浙江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相伴而生的,是當地亂象頻發的民間借貸,以及主流銀行不願涉足的草根金融市場。朱從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爲了浙江的 「金融副省長」。他到任浙江后,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舉措卻為后來屢禁不止的 P2P 詐騙案件打開了 「潘多拉魔盒」。

  2023 年,朱從玖落馬,之后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法院的判決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朱從玖 「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主動交代了監察機關尚未掌握的部分犯罪事實」。

  有消息稱,朱從玖沒有受到更嚴厲的處罰,除了他 「坦白從寬」 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 他檢舉揭發了許多昔日的同事和下屬。

  受朱從玖案件牽連,從 2023 年至今,一大批相關人員先后落馬或失聯,其中包括朱從玖的妻子、原華夏基金督察長方瑞枝,朱從玖的首席祕書、原浙商證券總裁王青山,朱從玖的祕書楊奔,原中信建投證券總經理李格平,原天弘基金總經理郭樹強,原華夏基金副總裁、有 「公募一哥」 之稱的王亞偉,原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銀河證券」)董事長陳共炎,原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新華人壽」)董事長李全等。

當然,朱從玖案件對浙江金融圈的影響最為深遠。

  僅在 2024 年到 2025 年這短短一年時間里,原中行浙江省分行行長郭心剛、原建行浙江省分行行長高強、原農行浙江省分行行長馮建龍、原工行浙江省分行行長沈榮勤(即易會滿的老同學兼老同事)等人就先后落馬,四大國有銀行浙江省分行的前任一把手無一倖免。

  不僅如此,近年來,曾為朱從玖效力、后落馬或失聯的浙江金融系統高管還有:原浙商銀行董事長沈仁康,原杭州銀行行長虞利明,原交通銀行(簡稱 「交行」)寧波分行行長屠糧鋼,原中行寧波市分行行長錢建忠,原建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勞新江,原中信銀行寧波分行行長吳學文,原浙江銀監局(現浙江銀保監局)局長韓沂,原國開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倪賢孟,原農行舟山分行行長王良,原建行浙江省分行行長崔濱洲等。

  三

易會滿早年在工行系統內遇到的 「伯樂」,是已經退休多年的原工行副行長張衢。易會滿年輕時每一次職場上的晉升,幾乎都離不開張衢的提攜。

  張衢從中國人民銀行杭州市分行調入工行杭州市分行后,易會滿也隨之調入工行杭州市分行;張衢擔任工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后,易會滿也進入了分行中層干部隊伍;張衢先后出任工行杭州市分行行長、浙江省分行行長后,易會滿也跟着先后擔任工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浙江省分行副行長;張衢升任工行總行副行長后,易會滿則被任命為工行江蘇省分行行長。

  有趣的是,在易會滿離開工行浙江省分行后,接替他擔任浙江省分行副行長一職的,正是他的老同學沈榮勤。

成為工行系統內的 「地方重要負責人」 后,老領導張衢能為易會滿提供的幫助也達到了上限。幸運的是,易會滿很快又獲得了時任工行董事長姜建清的賞識。

  姜建清是業內知名的銀行家,他擔任工行總行行長時年僅 47 歲。在工行完成股份制改革后,姜建清又成爲了工行的首任董事長。

  從 2000 年到 2016 年,姜建清連續執掌工行長達 16 年。2006 年,姜建清帶領工行完成了 A 股和 H 股的上市工作,以超過 1 萬億元的上市總市值,創造了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在姜建清的破格提拔下,2005 年,易會滿接任工行北京市分行行長。工行北京市分行是工行系統內最重要的省級分行,緊接着,易會滿又成爲了工行總行黨委委員之一。

  通常情況下,作為各大金融機構的必爭之地,各大銀行的北京分行行長往往會被 「高配」。一位年輕的銀行干部能夠擔任北京分行行長,通常也被看作是未來進一步提拔的信號。

  對於易會滿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當時工行北京市分行不僅是工行系統內規模最大的分行,其各項業務指標在北京市的銀行同業中也位居榜首。

2008 年,易會滿晉升爲工行副行長,44 歲的他成為當時工行總行領導班子中最年輕的成員。當時,批發業務就屬於易會滿的分管領域。

  2013 年,易會滿接替楊凱生擔任工行行長。在當時工行的幾位副行長中,易會滿的排名其實並不靠前,他之所以能夠后來居上、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姜建清力排眾議的支持。

  而這位到齡退休的楊凱生,此前曾擔任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退休后,楊凱生還成爲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 「銀監會」,現與保監會合併爲銀保監會)史上首位以國內銀行專家身份聘請的特邀顧問。

  也正是在 2013 年,肖鋼接替郭樹清,成為第七任證監會主席。

  2016 年,63 歲的姜建清到齡退休,52 歲的易會滿接替他,成為工行歷史上的第二任董事長,正式執掌這家被稱為 「宇宙行」 的大型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幾大國有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董事長,通常會從外部調任,像易會滿這樣,從工行系統內的基層干部做起,完全依靠內部培養和提拔,最終升任董事長的,實屬罕見。

  同樣是在 2016 年,劉士余接替肖鋼,成為第八任證監會主席。

  易會滿擔任工行董事長的時間總共不到 3 年。然而,僅在 2024 年以來的一年多時間里,就有多位易會滿在工行任職期間的老下屬先后落馬,他們包括:原工行湖北省分行行長王芝斌,原工行新疆分行行長孫建勇,原工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應維雲,原工行內蒙古分行行長吳寧鋒,原工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徐言峰,原工行杭州金融研修院院長蔣偉,原工行山東省分行副行長李明,原工行河南省分行行長許傑,原工行雲南省分行行長許海,原工銀澳門董事長、原工銀亞洲總裁姜壹盛,原工行大連分行高級專家高亞林,原工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長梁延國,以及前面提到的原工行浙江省分行行長沈榮勤。

  如果再往前追溯一兩年,落馬的前工行中高層管理人員還有:原工行副行長張紅力,原工行紀委書記劉立憲,曾任工行副行長的原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原工銀國際董事長、原工行廣東省分行行長黃明祥,原工銀租賃總裁、原工銀國際董事長叢林,原工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原工銀理財董事長顧建綱等。

坊間有傳聞稱,在易會滿擔任工行董事長期間,工銀國際曾為上市公司康得新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康得新」)發放過一筆頗具爭議的跨境結構性融資。

后來,在易會滿擔任證監會主席的 2021 年,康得新因財務造假和重大違法行為被強制退市,原康得新董事長鍾玉后來被判處 15 年有期徒刑。

2018年5月24日,與康得新老闆鍾玉共飲

  而李曉鵬、張紅力、黃明祥、叢林這四人,都曾在不同時期擔任過工銀國際董事長。至於姜壹盛曾執掌的工銀澳門,與位於香港的工銀國際僅一河之隔,姜壹盛本人也曾是黃明祥的下屬。

  離開工行后,叢林曾受包凡邀請加入華興資本,擔任華興資本總裁兼華興證券(香港)董事長。但僅僅兩年后,因 「水土不服」,叢林被有關部門留置。幾個月后,他的老領導李曉鵬就被官方宣佈落馬。

  與叢林一同被帶走的,還有他的妻子、原證監會黨委巡視辦專職副主任楊春蕾。

  2025 年,包凡結束了長達兩年半的配合調查,重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華興資本名義上的董事長仍是包凡的妻子許彥清)。然而,那位曾與包凡一同領導過華興資本的叢林,卻至今杳無音訊。

  四

  2019 年初,在任內因提出 「妖精論」 而廣為人知的劉士余,被調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簡稱 「供銷總社」)任職,55 歲的易會滿接替他,成為第九任證監會主席。

  半年多后,劉士余成為史上首位被官方宣佈調查的證監會主席。官方對他的公開通報中提到,劉士余 「公開發表不當言論,缺乏政治警覺性和保密意識」。

  幸運的是,劉士余最終沒有陷入牢獄之災,后來他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參事的身份,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易會滿的上任,也填補了四大國有銀行一把手輪流擔任證監會主席的空缺。在易會滿之前的幾任證監會主席中,周道炯、周小川、郭樹清曾擔任建行行長(或董事長),肖鋼曾擔任中行董事長,尚福林、劉士余曾擔任農行行長(或董事長),而易會滿則是首位曾擔任工行行長(兼董事長)的證監會主席。

從 2019 年到 2024 年,易會滿在證監會主席的崗位上任職了整整 5 年,在任時間之長,僅次於尚福林。

  在這 5 年里,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諸多重大事件,其中對市場影響最為深遠的,當屬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 「北交所」)開市、科創板開板、註冊制全面推行、退市機制常態化這四件事。

  然而,易會滿並沒有享受到這些重大歷史貢獻所帶來的榮譽與光環。相反,讓人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另外兩件事:一是井噴式的 IPO 發行,二是轉融通機制的推出。

  有人統計,在易會滿擔任證監會主席的 5 年里,A 股市場日均發行新股的數量,相當於他前任們平均水平的 3 倍;日均 IPO 募集資金規模,相當於他前任們平均水平的 5 倍。在易會滿任職期間,A 股新增上市公司超過 1900 家,而在此之前,A 股市場全部的上市公司數量也不過 3000 多家。

  至於轉融通業務,其發展結果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原本,監管部門推出轉融通機制的目的,是抑制新股發行后股價過快上漲的勢頭,本質上是爲了遏制 「炒新」 投機行為、防範股市系統性風險。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轉融通最終卻成為限售股在鎖定期滿前提前賣出的 「變相通道」,還間接為市場上的做空力量提供了支持。

經歷了 2023 年 A 股市場持續下跌的熊市后,2024 年春節前夕,易會滿最終不出意外地提前卸任證監會主席,黯然走上了兩位前任的老路。

  接替易會滿擔任證監會主席的,是現任證監會主席吳清。自此,吳清成為史上首位並非出身銀行系統,而是出身證券系統的證監會主席。

  近三年來,證監會系統也經歷了一輪反腐風暴。除了前面提到的原證監會紀檢監察組組長王會民、原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之外,還有不少證監會系統的局級、處級干部接連被查,包括:原中國證券業協會(簡稱 「證券業協會」)會長、原中國期貨業協會(簡稱 「期貨業協會」)會長安青松,原證監會科技司司長姚前,原江蘇證監局局長凌峰,原深圳證監局局長彭小澍,原上交所副總經理董國羣,原證監會發行部處長楊郊紅,原證監會發行部副主任、原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總經理李筱強,原證監會發行部副處長、原東興證券副總經理張軍,原證監會法律部副主任、原國信證券副總裁吳國舫,原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簡稱 「投服中心」)董事長夏建亭,以及前面提到的原證監會黨委巡視辦專職副主任楊春蕾。

  如果再往前追溯,在證監會系統(包括從證監會系統走出去的)落馬官員中,僅中管干部就還包括:原證監會發行部副主任、上市部副主任、國際部副主任,原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童道馳,原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原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原證監會副主席、原國開行副行長王益,以及前面提到的劉士余和朱從玖。

不過,易會滿與上述證監會系統的落馬官員交集並不多。在證券行業中,與易會滿存在較多交集的機構,大約要數知名的 「貴族投行」——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中金公司」)。

  前面提到過,近年來工行系統有一位落馬的中層干部,即原工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原工銀理財董事長顧建綱,這位掌管着全國規模最大銀行理財資金的人,被認為是易會滿的 「核心舊部」。

坊間有傳聞稱,此前易會滿擔任工行董事長時,工銀理財曾與中金公司開展過一筆金額高達數百億元的委託外部投資(簡稱 「委外投資」)合作,當時顧建綱正擔任工銀理財董事長。這一業務落地時,易會滿的兒子恰好就在中金公司工作;業務落地后,顧建綱的兒子也入職了中金公司。

  最近一段時間,中金公司也陷入了震盪,原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簡稱 「投行部」)負責人、中金資本董事長丁瑋,原中金啟元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簡稱 「中金啟元」)總經理安垣等人先后失聯。

  尤其是丁瑋,他在國內投行領域是大名鼎鼎的風雲人物。早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丁瑋就擔任了世界銀行華盛頓總部的部門主管。

  1999 年,丁瑋出任德意志銀行中國區總裁。當時,與他搭檔擔任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主管、亞洲區副董事長兼中國區主席的,正是后來接替李曉鵬擔任工行副行長兼工銀國際董事長的張紅力。

  2002 年,丁瑋加入中金公司,全面負責中金公司的投行業務。

  21 世紀初,中金公司幾乎是所有中央企業、國有企業上市時的首選保薦券商,這一地位奠定了中金公司在國內投行領域的絕對主導優勢,也讓丁瑋成為國內投行圈的 「教父級」 人物。而在丁瑋負責的中金投行部所保薦的大型項目中,就包括 2006 年工商銀行的 IPO 項目。

  2011 年,據傳因與當時中金公司主要負責人的經營理念存在分歧,丁瑋一度離開中金公司,期間先后任職於新加坡淡馬錫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在淡馬錫工作期間,丁瑋還得到了李顯龍的妻子、時任淡馬錫控股首席執行官(CEO)何晶的高度認可。

  直到 2017 年,隨着此前中金公司主要負責人的離任,丁瑋才重新回到中金公司,全面負責中金公司境內外的私募基金業務。

  在丁瑋的帶領下,中金資本僅用短短三年時間,就將資產管理規模做到了 3000 億元。不僅如此,丁瑋還為中金公司爭取到了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人的資格。

  這隻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便是中金啟元,丁瑋親自擔任中金啟元董事長,他的親信安垣則出任中金啟元總經理。如今,丁瑋和安垣都已失聯。

  中金公司的這場震盪,甚至波及到了原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中國鐵塔」)董事長佟吉祿。目前,佟吉祿也已失聯四個多月。

  終

  2024 年初,易會滿卸任證監會主席時,尚未年滿 60 周歲。

儘管組織上對待易會滿,如同 5 年前對待劉士余那樣,同樣使用了 「另有任用」 的表述,但關於易會滿新職位的消息,卻迟迟沒有官方公告。直到幾個月后,易會滿才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 「政協」)經濟委員會駐會副主任的身份公開露面。

而 「駐會」 這一身份,表明尚未到退休年齡的易會滿,既不屬於平級調動,也不屬於退居二線。也正是從這時起,關於易會滿能否 「安全落地」 的各種傳聞開始流傳,直到一年多后,最終結果才塵埃落定。

  兜兜轉轉,易會滿終究還是沒能掙脱他自己所説的 「火山口」 困境。

  隨着 「穩定股市」 上升爲國家層面的重要政策,進入 2025 年 8 月后,上證指數已經突破了 3800 點關口。或許,這就是對恐怕再也沒有機會與公眾對話的易會滿,最好的慰藉。

42歲的內蒙女首富,手握400噸黃金!

武漢大學再陷輿論漩渦:「膏藥旗」太刺眼!

「騙取公務員身份」,到底是怎麼騙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