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9 19:48
(來源:電商行業)
黃崢:做生意不能急,選擇比努力重要,常識比知識重要。
出品 | 電商行業 作者 | 李響
拼多多招聘物流經理,暴露重大信號
前段時間,外賣市場的硝煙四處瀰漫,阿里、京東、美團打得不可開交,抖音、快手也紛紛下場佈局,整個行業巨頭雲集、混戰激烈。
在這場混戰中,有一個巨頭格外安靜,那就是在電商領域屢創神話的拼多多。
當其他平臺都在為搶佔外賣市場份額忙得不可開交時,拼多多既沒有推出相關的外賣功能,也沒有發佈任何入局的消息,彷彿完全置身事外。
看到這一幕,不少人下意識地認為,拼多多大概是想專注做電商,畢竟它在電商領域已經取得了亮眼成績,或許不想分散精力去涉足競爭激烈的外賣賽道。
但其實不然,拼多多看似對這場外賣大戰毫無興趣,實則已悄悄開始佈局
近日,拼多多在某招聘平臺開啟物流經理崗位的招聘,職位要求明確要求需有騎手配送資源,以適應前期開拓市場節奏;具備產品搭建推動能力,優化配送產品線功能;能進行團隊搭建管理,制定區域運力管理計劃;與代理商合作,搭建區域內運力物流質量關鍵指標健康體系並監控改善;熟悉各類活動玩法,通過精細化運營提升運力,對騎手運營管控提針對性方案;負責其他項目類運營事宜。
在這些招聘要求中,李響特別注意到一點,崗位明確包含「需有騎手配送資源,並且能開拓市場能拉新」這一條件。
按常理來説,若拼多多僅佈局常規電商物流,完全無需對「騎手配送資源」提出此類要求,從這一點來看,拼多多此次招聘背后的佈局並不簡單。
正因如此,有網友猜測,拼多多很有可能計劃進軍外賣領域,或是佈局閃購業務。
當然,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畢竟企業在佈局新業務初期,往往會保持一定的保密性,避免過早暴露戰略意圖而面臨競爭對手的針對性應對。
但假如網友的猜測是真的,拼多多為什麼要選擇在這個節點入局外賣或閃購領域呢?
作為國內電商領域的頭部玩家,拼多多憑藉下沉市場優勢、農產品電商佈局以及跨境業務的突破,已經積累了龐大的用户基數與供應鏈資源。
但近年來,電商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存量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拼多多的業績增長也面臨着新的挑戰,需要開拓新的增長曲線來打破瓶頸。
數據顯示,拼多多2025年二季度營收達1040億元,較2024年四季度的1106億元有所回落,同比增速也從2024年四季度的24%大幅放緩至7%。
與同行對比來看,拼多多的增長放緩非常明顯。財報數據顯示,京東同期營收3567億元,同比增長22.4%,創下近三年同比增速峰值;美團營收918.4億元,同比增長11.7%;即便阿里為即時零售投入了大量資金,營收也實現了2%的正增長。
在增長慢於同行的情況下,拼多多爲了打破增長瓶頸、開闢新的業績增長點,顯然需要尋找更具潛力的新賽道。
而外賣所屬的即時零售賽道,恰好是當下消費需求旺盛、市場規模持續擴張的領域,既能依託拼多多現有的用户基礎實現快速滲透,也能通過即時配送服務提升用户粘性,與現有電商業務形成互補。
從時機來看,現下也很適合拼多多佈局即時零售。
此前幾輪外賣大戰的激烈角逐已逐漸平息,市場雖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頭部玩家的資源投入節奏也有所放緩,但這並不意味着賽道失去機會,反而為新入局者減少了前期白熱化的資源消耗,提供了更從容的佈局空間。
此時,拼多多入局或許能避開前期的資源消耗,藉助自身供應鏈與用户基礎尋找破局點,搶佔市場空白。
不過,這些都是基於招聘信息的合理猜測。目前看來,關於拼多多是否真的會進軍即時零售賽道,官方尚未釋放任何明確消息,后續李響也將持續關注,第一時間為大家同步最新進展。
物流是拼多多的一根「刺」
對電商平臺來説,配送環節從來都不只是把貨送到手上這麼簡單。從下單到配送再到領取,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物流的串聯,這悄悄維繫着用户對平臺的信任。
劉強東曾説,「京東始終認為物流是電子商務體驗最重要的一環,其重要性超過60%。」
這話不只是説明京東為何一門心思投入自建物流,更點透了電商行業的競爭關鍵,當商品、價格、營銷的差距越來越小,物流就成了決定平臺能否留住用户的核心。
而在即時零售加速崛起的當下,配送環節的重要性更被推向新高度。從「小時達」到「分鍾達」的時效升級,從普通包裹到生鮮、藥品的精準履約,配送不僅是物流鏈路的末端,更直接定義着即時消費場景下的用户體驗,成為平臺爭奪市場的核心戰場。
以美團為例,近日,美團閃購宣佈聯合服飾、美粧、3C、家電、百貨等品類多家零售品牌,上線即時零售行業首個退貨免運費服務。
這意味着即時零售的配送鏈路不再只聚焦「快速送達」的前端體驗,而是向「售后無憂」的全周期服務延伸,即時零售的配送環節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與此同時,將視野轉向拼多多,我們可以發現,其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即時配送服務體系,相較於美團等平臺在售后體驗、配送保障等維度的精細化升級,還存在明顯的差距。
回頭看拼多多的發展,它靠「低價+社交分享」切入下沉市場,在電商領域迅速崛起,但在物流的投入和建設上,卻一直跟不上節奏。
早期的時候,拼多多主要靠通達系這些第三方物流,自己沒辦法直接管控物流環節,這就導致用户經常遇到各種問題。
最明顯的差距便是服務,在一些偏遠地區,若是遇到物流問題想維權,時常會因為拼多多對第三方物流的管控力不夠,導致流程繁瑣,體驗感變差。
這種情況下,隨着拼多多的業務越做越廣,從國內電商到跨境電商,從傳統電商到即時零售,物流短板帶來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明顯。
更重要的是,如今用户對物流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時效、售后還是配送保障,都有明確的標準。
因此,改善物流現狀對拼多多而言,早已不是 「可做可不做」 的選擇,而是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只有把物流這根「刺」拔掉,才能通過優化物流體系提高服務質量,留住更多用户;只有補好物流短板,才能在即時零售這類新賽道上,與阿里、京東、美團「掰手腕」。
一直以來,物流都是支撐商業生態運轉的「動脈」。無論是商品從倉庫到消費者手中的流轉效率,還是售后退換貨的響應速度,或是用户對「當日達」「小時達」的時效期待,都高度依賴物流體系的支撐。
可以説,沒有強大、高效的物流網絡作為后盾,再龐大的商品供應鏈、再活躍的用户消費需求,也會因「最后一公里」的阻礙而難以順暢運轉,甚至直接削弱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對拼多多而言,即時零售目前仍是未涉足的領域,若未來真要入局,補上物流環節的能力,既是必須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決定其能否立足該賽道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