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每日收評】單日縮量超3000億!三大指數全線下挫,全市場超4000股收綠

2025-09-09 16:39

財聯社9月9日訊,市場全天震盪調整,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滬深兩市成交額2.12萬億,較上一個交易日縮量3002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4000只個股下跌。從板塊來看,黃金板塊逆勢上漲,西部黃金漲停。電池板塊延續強勢,天際股份4連板。房地產板塊同樣表現活躍,濱江集團等漲停。下跌方面,半導體概念股大跌,中芯國際跌超10%。截至收盤,滬指跌0.51%,深成指跌1.23%,創業板指跌2.23%。

板塊方面

板塊上,黃金概念股走強,曉程科技赤峰黃金、西部黃金、中國瑞林深中華A恆邦股份漲停,四川黃金豫光金鉛等漲幅居前。

消息面上,現貨黃金漲勢不止,突破3650美元/盎司,再創歷史新高。此外,國內多家金飾價格突破1070元/克。今日國內黃金飾品價格對比顯示,周生生足金飾品標價1074元/克,較前日上漲8元/克;周大福、老鳳祥、六福珠寶等報1073元/克,較前日上漲13元/克。

后市來看,全球降息潮尚未結束,全球流動性仍將對國際金價形成一定的中期支撐,對於黃金股的催化或將延續。而站在短期市場角度,隨着市場進入震盪調整階段,風險偏好有所降低,具有避險屬性且自身邏輯較為獨立的黃金股自然獲得更多資金的追捧,故黃金概念股大概率仍將反覆活躍,后續仍可留意震盪低吸機會

房地產板塊同樣表現活躍,濱江集團、蘇寧環球首開股份卧龍新能等個股漲停,萬通發展新城控股大名城等個股漲幅居前。

消息面上,9月5日深夜,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與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調整本市房地產政策措施的通知》。此次政策調整涵蓋居民購房、企事業單位購房以及個人住房信貸等多方面重磅舉措。

國金證券表示,近期北上深等一線城市均已落地優化限購政策,預計四季度地產成交量有望反彈,推動基本面進一步止跌回穩。鑑於美聯儲降息預期提升刺激流動性,且當前地產板塊估值偏低,該機構建議逢低配置地產股,並推薦穩健經營同時有望受益於潛在政策利好的標的。

但需注意的是,房地產行業目前仍處於基本面築底期,想要真正迎來周期反轉或尚需時日,因此近期再度活躍,除了受到上述消息面催化以外,也可視為資金高低切的一種嘗試,板塊整體想要開啟一輪波段行情或具難度,但可能會存局部個股性的機會。

個股方面

個股層面來看,固態電池仍是目前市場延續性最佳的題材方向,天際股份4連板,英聯股份同樣於午后斬獲7天4板,上海洗霸國軒高科等同樣維持強勢上漲結構。不過需注意是,固態電池板塊內部分歧進一步加劇,不僅延續衝高回落的走勢,最終收跌個股數量也明顯增多,所以仍需留意該方向的短線節奏,在震盪分化中挖掘真正受益於行業成長的優質標的 。

另一方面,高位科技方向的補跌仍在延續,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復牌后大幅下探,跌幅超 10%;算力硬件領域亦未能倖免,勝宏科技工業富聯等核心標的再度重挫,跌幅均超 5%。作為市場重要權重,上述科技股的走勢與短線市場情緒存在極強的聯動效應。 唯有當上述核心標的止跌企穩,市場整體才能擺脫調整壓力,真正迎來情緒與動能的雙重轉強。

后市分析

今日市場震盪調整,三大指數全線收跌,單日的量能萎縮超3000億。目前滬指再度回踩至20日線附近,能否將其有效守穩或將是短線強弱的關鍵。不過從中期維度來,目前滬指趨勢尚處多頭,並且高位題材風險也於近期得到了較為集中的釋放,故即使后市延續整理,預計回踩空間也相對有限。

對於近期市場波動加大,核心在於兩點,一是由於此前上漲斜率加快、二是此前行情結構的極致分化,所以需要短期波動進行消化、整固。預計后續市場從算力硬件的「一枝獨秀」,走向輪動擴散的「多點開花」態勢,(如固態電池、機器人、商業航天等),仍可在熱點震盪輪動過程中把握結構性機會。

市場要聞聚焦

1、市場監管總局已約談主要外賣平臺 抵制惡性補貼

記者今天(9月9日)從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例行發佈會上了解到,針對近期外賣平臺補貼爭議,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王秋蘋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及時約談主要外賣平臺,相關平臺快速響應,集體發聲,承諾嚴守法律法規,杜絕不正當競爭,抵制惡性補貼,推動行業規範有序發展。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密切關注外賣行業競爭情況,要求提升服務質量,嚴守食品安全底線,保障消費體驗;督促平臺合理控制補貼,避免衝擊正常價格體系;推動平臺加大對商家的扶持力度,提高騎手權益保障,構建消費者、商家、騎手、平臺多方共贏的良性生態。

2、杭州:到2027年 全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

杭州市經信局就《杭州市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終端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其中提到,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3000億元。實施人工智能終端方向重點科研計劃項目100個,打造爆款終端產品30款,培育形成自主品牌20個,選樹典型應用場景50個。謀劃內生裂變項目100個,招引落地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50個。培育形成百億級企業5家、10億級企業20家、「新勢力」企業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家,省級以上鍊主企業15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