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下半年會是造車新勢力的生死關?

2025-09-09 15:06

(來源:中時財經)

蔚來汽車開始聽勸了。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在蔚來汽車二季度業績公佈之后開的一場小規模溝通會上説:用户建議的單電機、冰箱彩電大沙發等配置該做就做,蔚來不那麼頭鐵,該聽勸聽勸。

相信這番言論和二季度各家造車新勢力公佈的上半年成績單多多少少有點關係,畢竟又有一家新勢力實現了盈利。

8月零跑汽車發佈2025年半年度財報表示2025年上半年,零跑汽車首次實現半年度淨利潤轉正,並稱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中第二家實現半年度盈利的企業。

也就是説,蔚來汽車真的時間不多了。

儘管一直放在同一個維度作對比的小鵬汽車也在虧損,但其半年報顯示,2025年1—6月,小鵬汽車共實現營收340.9億元,同比增長132.5%,也就是説小鵬汽車盈利的希望某種程度上是大於蔚來汽車的。

更不要説,近來還有新晉造車勢力——追覓科技,高調宣佈要造車了。下半年註定造車新勢力還會有一番更激烈的廝殺,三季度就要過完,見分曉的時候可能到了。

記者:張麗敏

編輯:周雪松

製圖:喬寒雲

業內人士依據上半年的財報給主要造車新勢力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是實現了盈利的,像理想汽車還有今年上半年首次實現盈利的零跑汽車;剩下的為力爭今年實現盈利的。

零跑汽車能夠實現較為穩定的盈利,來自於銷量增長、成本控制、技術迭代、產品創新、品牌提升等多個方面,但最核心的還是對於技術和產品的理解和堅持——也就是怎麼樣讓用户用同樣的錢買到更高配置、更優品質、好而不貴的產品。」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力爭盈利受到關注最多的自然是蔚來汽車,其本身也一直強調要在2025年四季度實現盈利。

李斌解釋了為何這個時間點重要,他表示,外界對於財報和虧損的關注度從多方面影響了蔚來汽車,因此,無論從經營需要還是發展階段,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點證明蔚來能夠盈利非常重要。

與蔚來汽車有相似困境的是小鵬,儘管實現了同比增長,但不能忽略其依舊處在虧損中,據財報顯示,2025年1—6月,小鵬汽車淨虧損11.4億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計虧損427.4億元。

可見,小鵬汽車儘快盈利也是必須。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四季度開始,我們將進入一車雙能的大產品周期,我們有信心不僅實現規模領先,而且公司經營也將進入盈利自我造血的全新階段。」

除此之外,小米集團合夥人、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有望於下半年實現單季盈利。

那在當前車市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疊加大消費環境還一直處於壓力中,這幾家能夠如願以償嗎?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政研諮詢中心創新發展部部長楊紅松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是經營主體,只有盈利企業才能長久。幾家造車新勢力公開宣傳今年要實現盈利是好事,給股東、員工和消費者提振信心,但各家企業對「盈利」的界定有所不同,部分企業是公司層面實現盈利,部分企業是生產、銷售、售后層面打平。

鑑於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參與主體體量和短期策略不同,對於新勢力車企實現盈利還是有難度的,但並非不可能。隨着月度銷量穩步提升,車輛研發、銷售、售后等成本將被攤薄,部分新勢力企業將實現盈利,但對於多數新勢力企業而言,擁有一定銷量規模比短期盈利更重要。」他説。

PART 2

下半年會是生死關嗎?

不過,一時的盈利很難説在接下來的車市競爭中,能夠高枕無憂了。

何小鵬前不久在羅永浩播客《羅永浩的十字路口》第二期中表示,中國的汽車行業淘汰賽大概還有五年時間,「我覺得沒有人説已經拿到船票了,每一家都沒有拿到船票,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由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沒有哪一家企業能輕言勝出,而在今年實現盈利,某種程度上將是決定一家企業能否繼續存活下去的關鍵。

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祕書長林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採訪時提出,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今年車企要在盈利和規模上都有所突破。

光有盈利,規模上不去,增長就會放緩哪怕是賺錢了,很難活下去,因為在當前的消費環境下,只有通過規模擴大品牌影響力,消費者信任度纔會增加。前幾年,有造車新勢力倒閉,很多車售賣之后沒有然后了,影響了消費者信心。」他説。

基於此,不難看出,造車新勢力實現盈利守住現有的市場非常重要。

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保持市場份額或者實現較好增長,一方面要在技術上做出差異化,推動技術創新、技術迭代;另一方面,要在成本上做出競爭力,以全域自研和深度自造,持續優化成本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守住盈利的現況也不是很容易。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日前就指出,目前的價格競爭主要是新車推出直接突破原有價格的下限,而不是增配不降價的模式。

據他所説,2025年18月,新能源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2.1萬元,降價力度達到10.9%。8月份,新能源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達到1.9萬元,降價力度達到7.3%的較低水平。

現在不能盈利就沒有現金流,沒有現金流,當真正過冬天的時候肯定會過不去。而且目前來説,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還是佔據了政策紅利,當國家補貼沒有的時候,消費人羣也是有窮盡的。所以,從各方面來看,車新勢力要儘快盈利,以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經濟形勢。」林示提醒道。

有意思的是,在上述造車新勢力競爭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又添新入局者。

8月28日,追覓科技正式官宣造車,首款產品計劃在2027年亮相。9月8日,記者獲悉,追覓汽車正在德國柏林選址建廠,所選地址在特斯拉德國柏林超級工廠附近。

楊紅松表示,縱觀中國汽車市場幾十年發展歷程,新的造車主體不斷湧入,被淘汰出局的企業也不絕於耳。造車新勢力進入市場時間不同,企業自有資金和背后股東實力有差異,當前形勢下一家車企能否存活,主要看企業創新力和產品力,以及對上下游供應鏈整合和成本控制力。

中國經濟時報·中時財經記者就為何此時進入造車領域採訪了追覓科技方面,其解釋道,造車完全不是「投機機會」,事實上,造車是要檢驗企業在所有其他地方的積累、決策質量、商業的管理能力,恰恰是要在其他領域積累了成功經驗再去造車才合適。

而資料顯示,在宣佈造車之前,追覓科技定位自己為全景智能生態企業,產品覆蓋掃地機器人、洗地機等清潔電器品類外,還有冰箱、廚電、空調、電視等大家電產品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額,2024年追覓科技實現營收約150億元

這些年跨界造車並不少見,有的燒掉幾百億元后,轟然倒下;有的投資上千億元也還沒盈利。但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説,技術、人才、資金乃至產業鏈的搭建運營都是不小的挑戰。

造車的后來者后發優勢,別人踩過的坑,逐步瞭解了可以避免,像小米汽車就是一個案例。除此之外,對於市場上受歡迎的產品能夠更瞭解,如果在此基礎上更有性價比,依然具有競爭優勢。」林示指出。

楊紅松亦表示,目前來看,入場造車大門依舊敞開,當前及今后仍會有新勢力不斷進場。

不過,他也認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基本成熟,對於有技術、有資金的企業入場造車相對容易,劣勢也較明顯,對於一個羣雄鹿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想分一杯羹、站穩腳,需要拿出不一樣且讓消費者信服的產品是關鍵,儘量避開傳統車企擅長領域、挖掘新需求、發掘新機遇。

「后來者造車要建立起消費者信心,講好可持續發展的敍事,讓消費者敢消費,當然現金流也非常重要能夠支撐相關發展。」林示補充道。

儘管追覓科技真正加入這場車市「大戰」還有兩年的時間,但不難看出,在造車新勢力間的角力,可能不僅僅留給蔚來汽車的時間不多了,留這些車企的時間也不是很多,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