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9 15:03
(來源:信報手筆)
中國一直希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高盛報告指出,由於內地製造業生產力持續高企,在全球貿易活動佔比正在提升,基於地緣政治不穩,預料會有更多投資者,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分散投資到人民幣,隨着中國經濟體量持續增長,如果能給予市場足夠信心,人民幣在外匯儲備的佔比可望較現時有約2%顯著提升。
內地多年前推動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是邁向國際化的一大步,高盛表示,參考過往經驗,貿易對貨幣邁向國際化有重要推動作用,進口商會提早儲蓄相關貨幣,以應付收貨時的支付用途,而出口商收款后亦會存起相應貨幣,銀行自然會向出口、進口商提供存款以外的服務,當中包括貸款。換言之,當任何貨幣在貿易和交易上使用率增加,將在國際銀行體系有更重要地位。
01
擴CNH使用 CNY料維持原狀
不過,內地始終有資本管制,海外機構要投資內地資本市場需要經過指定渠道,包括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QFII)、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 Direct)渠道和互聯互通機制,一定程度上限制外資參與意欲。同時,中國政府在擴大財政赤字上的取態相當保守,令國債發行只能在有限的規模,意味着投資者對最低風險資產的選擇亦受到限制。
高盛估計,下一步,人民幣國際化將和其他主流貨幣發展出現明顯差異。首先,內地仍然有資本管制,相信人行會集中擴大離岸人民幣(CNH)的使用,在岸人民幣(CNY)大致會維持原狀,海外機構參與在岸資本市場會有較多掣肘,預期外資使用人民幣的增量,在直接投資(FDI)範疇上會較多。
02
倡加快穩定幣研究及應用
高盛又提到,每當人民幣受壓時,內地監管部門明顯較側重穩匯價多於人民幣國際化,在開放衍生產品讓海外投資者對衝匯率風險上亦偏向審慎,令機構投資者受到較大掣肘,預計未來內地開放資本市場的步伐將繼續保持温和。
現時全球央行較多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支柱,高盛稱,美元在一段長時間內會繼續是主流,隨着人民幣佔比上升,中國官方或要面對不少問題,包括容許人民幣顯著升值等。
另外,最近穩定幣的興起亦可能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機遇。惟高盛提到,內地監管部門仍要考慮如何追蹤資金流向,加上美國已通過《天才法案》(GENIUS Act),美元穩定幣發展已經領先,亦有數據顯示中資機構已開始使用美元穩定幣,中國有急切需要追上進度,加快有關範疇的研究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