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9 08:11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
投資要點
—●●●●—
一、相較於2025年第二季度末,當前港股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明顯下修,主要是由於外賣大戰拖累互聯網龍頭公司業績
截至2025年9月3日,港股通成分股、恆生指數成分股2025年淨利潤預測同比增速分別為9.0%、2.6%,分別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的11.2%、6.2%下降了2.2pct、3.5pct。
非必需性消費是導致近期港股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下修的主要拖累,主要是美團、京東集團、阿里巴巴三家互聯網龍頭公司預測淨利潤下調導致的。在港股通成分股中,相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非必需性消費業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的貢獻大幅下降2.1pct。美團、京東集團、阿里巴巴三家互聯網龍頭公司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由2025年第二季度末的9.7%下降至-24.3%,對恆生指數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造成2.2pct的拖累。如果剔除這幾家互聯網公司的影響,其他恆指成分股的增速並沒有明顯下調。
二、相較於2025年第二季度末,金融業、必需性消費業、醫療保健業上調2025年預測淨利潤的公司數量佔比較多;電訊業、能源業、地產建築業下調2025年預測淨利潤的公司數量佔比較多
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港股通成分股中上調2025年預測淨利潤的公司佔比47.3%,恆生指數成分股中上調數量佔比44.2%。以港股通成分股為樣本分行業看,
1)金融業、必需性消費業、醫療保健業上調2025年預測淨利潤公司家數佔比較多,分別達53.4%、50.0%、48.8%。2)電訊業、能源業、地產建築業下調2025年預測淨利潤公司家數佔比較多,分別達100.0%、94.4%、82.3%。(注:僅統計港股通成分股中有2025年預測淨利潤的公司;2025年9月3日港股通成分股中發佈2025年預測淨利潤的公司家數佔比84%)
三、醫療保健業、原材料業的預測淨利潤增速上調幅度最大、增速領先於其他行業;資訊科技業增長較快,對港股通成分股的淨利潤同比增速拉動最大
以港股通成分股為樣本,當前醫療保健業、原材料業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增速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的上調幅度較大,分別上調了22.2pct、17.4pct。1)醫療保健業:醫療保健業的淨利潤抬升主要由二級行業藥品及生物科技拉動。2)原材料業:原材料業的淨利潤抬升主要由二級行業一般金屬及礦石、黃金及貴金屬拉動。
港股通成分股中,醫療保健業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達76.9%,顯著領先於其他行業。原材料業、資訊科技業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也較高,分別達到47.8%、37.2%。
當前港股淨利潤同比增速主要由資訊科技業拉動,能源業、金融業(銀行)為最大拖累。
四、2025Q2基金前二十大重倉股中三生製藥、泡泡瑪特淨利潤上修幅度最大,增速也最高
1)三生製藥、泡泡瑪特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顯著抬升,而美團、理想汽車則下修明顯。2)三生製藥、泡泡瑪特、老鋪黃金2025年預測淨利潤增速最高,信達生物、金蝶國際2025年淨利潤有望轉正。
風險提示:大國博弈風險,美國貨幣政策超預期風險,經濟增速下行超預期風險
—●●●●—
報告正文
—●●●●—
一、相較於2025年第二季度末,當前港股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明顯下修,主要是由於外賣大戰拖累互聯網龍頭公司業績
截至2025年9月3日,港股通成分股、恆生指數成分股2025年淨利潤預測同比增速分別為9.0%、2.6%,分別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的11.2%、6.2%下降了2.2pct、3.5pct。
非必需性消費是導致近期港股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下修的主要拖累,主要是美團、京東集團、阿里巴巴三家互聯網龍頭公司預測淨利潤下調導致的。
美團、京東集團、阿里巴巴三家互聯網龍頭公司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由2025年第二季度末的9.7%下降至-24.3%,對恆生指數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造成2.2pct的拖累。如果剔除這幾家互聯網公司的影響,其他恆指成分股的增速並沒有明顯下調。
在港股通成分股中,相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非必需性消費業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的貢獻大幅下降2.1pct,降幅顯著超過其他行業。其中,二級行業專業零售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貢獻下降14.4pct(注:截至2025/9/3專業零售對非必需性消費業的拖累為-9.1%,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專業零售對非必需性消費業的貢獻為5.3%),降幅最大,主要由美團、阿里巴巴拖累。
二、相較於2025年第二季度末,金融業、必需性消費業、醫療保健業上調2025年預測淨利潤的公司數量佔比較多;電訊業、能源業、地產建築業下調2025年預測淨利潤的公司數量佔比較多
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港股通成分股中上調2025年預測淨利潤的公司佔比47.3%,恆生指數成分股中上調數量佔比44.2%。以港股通成分股為樣本分行業看,
金融業、必需性消費業、醫療保健業上調2025年預測淨利潤公司家數佔比較多,分別達53.4%、50.0%、48.8%。
電訊業、能源業、地產建築業下調2025年預測淨利潤公司家數佔比較多,分別達100.0%、94.4%、82.3%。
(注:僅統計港股通成分股中有2025年預測淨利潤的公司;2025年9月3日港股通成分股中發佈2025年預測淨利潤的公司家數佔比84%)
三、醫療保健業、原材料業的預測淨利潤增速上調幅度最大、增速領先於其他行業;資訊科技業增長較快,對港股通成分股的淨利潤同比增速拉動最大
(一)醫療保健業、原材料業的預測淨利潤增速上調幅度最大、增速領先於其他行業
以港股通成分股為樣本,
醫療保健業:當前醫療保健業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增速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上調22.2pct至76.9%,淨利潤增速以及上調幅度顯著領先於其他行業。醫療保健業的淨利潤抬升主要由二級行業藥品及生物科技拉動。藥品及生物科技的預測淨利潤增速高達77.2%,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大幅抬升了25.1pct。而二級行業醫療保健設備和服務的預測淨利潤增速則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下降了15.6pct。
原材料業:當前原材料業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增速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上調17.4pct至47.8%,淨利潤增速以及上調幅度顯著較高。原材料業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抬升主要由二級行業一般金屬及礦石、黃金及貴金屬拉動。一般金屬及礦石、黃金及貴金屬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增速高達39.2%、71.4%,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大幅抬升了18.8pct、17.7pct。
恆生指數成分股中原材料業、醫療保健業也是當前2025年預測經過利潤增速上調最多的行業,當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7.7%、32.2%,分別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抬升了14.1pct、12.9pct。
(二)資訊科技業增長較快,對港股通成分股的淨利潤同比增速拉動最大
截至2025年9月3日,港股淨利潤同比增速主要由資訊科技業拉動,能源業、金融業(銀行)為最大拖累。
參考港股通成分股,
資訊科技業:資訊科技業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較快,達37.2%,拉動港股通淨利潤增速3.3pct。資訊科技業中,二級行業軟件服務業對港股通成分股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貢獻最高,達2.5pct,主要由騰訊控股拉動。
能源業: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中能源業的拖累達-0.6pct。其中,二級行業石油及天然氣有-0.2pct拖累、煤炭有-0.3 pct的拖累。
金融業: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中金融業的拖累達-0.1 pct。其中,二級行業銀行的拖累達-1.0 pct,主要由建設銀行拖累。然而,非銀對港股盈利同比增速拉動卻不小,達到了0.9 pct,其中,保誠、中國光大控股、香港交易所的拉動較大,分別達1.7 pct、1.6 pct、1.3 pct。
四、2025Q2基金前二十大重倉股中三生製藥、泡泡瑪特淨利潤上修幅度最大,增速也最高
三生製藥、泡泡瑪特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顯著抬升,而美團、理想汽車則下修明顯。
三生製藥、泡泡瑪特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增速同比抬升幅度顯著高於其他公司。當前,三生製藥、泡泡瑪特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318.5%、255.4%,分別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抬升了173.9pct、143.9pct。
美團、理想汽車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增速下修明顯,當前美團、理想汽車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85.4%、-25.9%,較2025年第二季度末下降了87.8pct、48.3pct。
三生製藥、泡泡瑪特、老鋪黃金預測淨利潤增速最高,信達生物、金蝶國際2025年淨利潤有望轉正。
當前,三生製藥、泡泡瑪特、老鋪黃金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最高,分別達318.5%、255.4%、232.3%。信達生物、金蝶國際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也由2024年的負值轉正。
美團、理想汽車、阿里巴巴的2025年預測淨利潤同比增速較低,分別為-85.4%、-25.9%、-6.7%。
五、風險提示
大國博弈風險: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經貿、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摩擦或制裁風險。
美國貨幣政策超預期風險:美聯儲不降息的風險以及引發局部金融市場動盪風險。
經濟增速下行超預期風險:如果海外經濟動能持續回落,存在外溢效應超預期風險
注:文中內容依據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港股中報季盈利預期如何變動》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9月8日 報告發布機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分析師 : 張憶東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10110012 SFC HK執業證書編號:BIS749 李彥霖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10110015 迟玉怡 SAC執業證書編號:S0190522040001 請注意:李彥霖並非香港證券 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的註冊持牌人,不可在香港從事受監管活動。 |
自媒體信息披露與重要聲明
使用本研究報告的風險提示及法律聲明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已具備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户。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客户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徵價邀請或要約,投資者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任何形式的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任何有關本報告的摘要或節選都不代表本報告正式完整的觀點,一切須以本公司向客户發佈的本報告完整版本爲準。該等信息、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客户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税收等方面諮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並不對使用本報告所包含的材料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或與此相關的其他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於發佈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后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説明,本報告中所引用的關於業績的數據代表過往表現。過往的業績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后回報的預示。我們不承諾也不保證,任何所預示的回報會得以實現。分析中所做的回報預測可能是基於相應的假設。任何假設的變化可能會顯著地影響所預測的回報。
本公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的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對本報告保留一切權利。除非另有書面顯示,否則本報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權均屬本公司。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本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製作任何形式的拷貝、複印件或複製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經授權的轉載,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轉載責任。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提及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業務服務。因此,投資者應當考慮到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投資者請勿將本報告視為投資或其他決定的唯一信賴依據。
投資評級説明
報告中投資建議所涉及的評級分為股票評級和行業評級(另有説明的除外)。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后的12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的漲跌幅。其中:滬深兩市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北交所市場以北證50指數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恆生指數為基準;美國市場以標普500或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為基準。
行業評級:推薦-相對錶現優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中性-相對錶現與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持平;迴避-相對錶現弱於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
股票評級:買入-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大於15%;增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15%之間;中性-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在-5%~5%之間;減持-相對同期相關證券市場代表性指數漲幅小於-5%;無評級-由於我們無法獲取必要的資料,或者公司面臨無法預見結果的重大不確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們無法給出明確的投資評級。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平臺所載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本平臺內容僅供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專業投資者使用,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或轉載本平臺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平臺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平臺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不是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所發佈觀點不代表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告爲準。本平臺所載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或發佈本平臺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平臺所載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