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高質量發展張江行丨從 300 平米實驗室出發,君實生物創新葯「拓益」全球

2025-09-09 11:27

(來源:勞動報)

轉自:勞動報

君實生物自主研發、生產的特瑞普利單抗(拓益)是我國首款獲批上市的國產PD-1抑制劑,也是我國首個在美獲批上市的自研自產創新生物藥。

從張江藥谷300平米的實驗室出發,君實生物叩開了中國創新生物藥走向國際的大門,展現了「中國智造」新葯惠及全球患者的廣闊前景。

首款國產PD-1的「君實速度」

2012年,在腫瘤治療領域,PD-1抗體的臨牀研究成效初顯。當年12月,懷着「做中國人自己的抗體新葯,打造出一家本土創新的國際化企業」的願景,幾位科學家來到張江藥谷,成立了君實生物。

從「0到1」研發首創新葯,是行業內公認的最困難是事情。做出一款創新葯,往往需要超過10年的時間和10億美元的成本,而君實生物只用了6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特瑞普利單抗從實驗室靶點驗證、臨牀試驗到在國內獲批上市的完整流程。

君實生物副總經理張卓兵認為,能實現這樣的「君實速度」,一方面因為企業在起步階段就組建了專業的人才和研發體系,建立了覆蓋抗體藥物全生命周期的源頭創新開發平臺,從抗體篩選到免疫評估再到CMC工藝開發等環節,團隊都有專人擅長。

另一方面,張江作為全國最早佈局生物醫藥產業的科技園之一,匯聚了最前沿的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型人才、全國乃至國際資本的關注,並在政策和監管上持續突破與創新,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創新生態。「像樣品製備、安全評價、轉化項目對接這些工作,我們都可以在園區內找到上下游企業,十分便利。」張卓兵説。

此外,君實生物先后在港交所、科創板上市,也大大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港交所18A、A股註冊制的推出給生物科技企業拓寬了上市選擇,加大了資本市場支持科創企業直接融資的力度。」張卓兵説,「資本的注入支撐我們繼續專注主業,開發有競爭力的產品,為產品商業化做準備。」

特瑞普利單抗。受訪者供圖

特瑞普利單抗。受訪者供圖

從張江走向世界

「PD-(L)1抑制劑是腫瘤治療領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成果,預計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其仍將作為癌症治療的基礎性藥物為患者帶來臨牀獲益。」張卓兵介紹,目前特瑞普利單抗現已惠及40個國家和地區的患者,對中國創新葯物研發生產走出國門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立足中國,佈局全球。君實生物的實驗室也從上海擴展到了蘇州、美國馬里蘭,在全球擁有約2500名員工,建立了全球一體化的研發體系。「我們堅持以國際標準開發更優效、更安全的療法,並通過差異化臨牀佈局實現競爭優勢。」張卓兵説,君實生物正在推動更多產品快速進入商業化,通過優化產品組合,持續提升商業化能力,拓展市場渠道,加速自身造血能力。

「源頭創新」能力讓君實生物的藥物創新猶如「有源之水」,源源不斷。成立13年,君實生物已構建起涵蓋超過50款創新葯物的多層次產品管線,覆蓋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慢性代謝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五大治療領域,其中5款產品已在國內或海外上市,臨牀開發階段的藥物超過30款。

君實生物生產場景。受訪者供圖

君實生物生產場景。受訪者供圖

開啟免疫治療2.0時代

PD-(L)1抑制劑開啟了腫瘤免疫治療的「1.0時代」。但隨着認知與時間的深入,其侷限性也逐漸顯現。例如,PD-1單藥治療或聯合放化療等傳統治療手段,在解決部分患者的免疫原發性耐藥問題方面存在挑戰;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併發生進展后的后續治療方案也亟需突破。

張卓兵介紹,針對這些尚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行業正積極致力於新一代腫瘤免疫創新葯物的研發,不斷拓寬免疫治療邊界。

君實生物在深耕單抗領域創新的同時,也構建了包括雙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ADC)在內的多個自主創新技術平臺。同時,君實生物也主動佈局AI應用,構建企業知識圖譜,與學術機構、AI製藥公司合作,探索通過AI加速靶點發現和驗證、分子設計、毒性預測等,加速藥物發現。

目前,一系列高潛候選物已進入君實生物研發管線。「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產品的探索,進行差異化佈局,包括採用不同的聯合用藥策略,以期開啟免疫治療2.0時代,從而造福更多腫瘤患者。」張卓兵説道。

頭圖為君實生物。受訪者供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