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9 09:42
原標題:氫能A+H第一股,收購案折戟 來源:直通IPO
又一併購交易,按下終止鍵。
9月5日晚間,「氫能A+H*股」億華通發佈公告,公司原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定州旭陽氫能有限公司(下稱:旭陽氫能)的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由於交易相關方未能就最終方案達成一致意見,基於審慎性考慮,決定終止此次交易事項。
受併購終止、「較差」年中報等綜合因素影響,截至午間休市,億華通A股跌3.35%報23.98元/股,總市值55.55億元;港股跌5.24%報23.50港元/股,總市值54.44億港元。
成立於2012年的億華通,由張國強作為創始人之一創辦,他於2014年成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張國強的帶領下,億華通於2020年8月在科創板上市,隨后於2023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
作為我國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及商業化的先行者,億華通專注於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及產業化,具備自主核心知識產權,並實現了燃料電池系統的批量生產。公司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燃料電池系統及相關的技術服務和能源氣體銷售,目前主要應用於客車、物流車及重卡等商用車型,公司與國內主流的商用車企業宇通客車、北汽福田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係,搭載公司燃料電池系統的燃料電池車輛已先后在北京、張家口、上海、成都、鄭州及唐山等地上線運營。
2020-2024年,億華通的收入分別約5.72億、6.29億、7.38億、8.01億、3.67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約-2252.36萬、-1.62億、-1.67億、-2.43億、-4.56億元。
今年上半年,億華通營收、淨利雙降:實現營業收入約7192.93萬元,同比下降53.25%;歸母淨利潤約-1.63億元,同比增虧;對應實現扣非后歸屬淨利潤約-1.74億元,同比增虧。目前,該公司仍未「摘U」。
對於報告期內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億華通解釋稱,一是燃料電池行業市場需求整體下降,行業規模同比縮減;二是基於當前流動資金狀況考量,公司採取了審慎的營銷擴張策略,導致報告期間產品銷售量減少。
據統計,自2020年至今的5年半,億華通累計虧損12.14億元。也正是在近年來業績表現不理想的背景下,今年3月,億華通發佈了收購公告。
相關公告顯示,旭陽氫能主營業務為高純氫和合成氨的生產、銷售,綜合能源站運營以及綠氫製備、液氫儲運系統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公司是京津冀較大的高純氫供應商,擁有3座綜合能源站、在建液氫項目(5噸/天)及合成氨生產線。
對於此次收購,億華通當時表示,該交易可促進上市公司在氫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佈局進一步完善,終端應用場景進一步打通,發揮雙方在氫能領域的業務協同效應,助力上市公司成為以燃料電池為核心,業務覆蓋氫的「制—儲—運—加—研—用」全鏈條,可向其他綠色能源延伸的綜合清潔能源供應商。
相較於虧損擴大的億華通,旭陽氫能處於盈利狀態。公告顯示,模擬測算旭陽氫能2023-2024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約4.05億、3.2億元;對應實現淨利潤分別約5903.3萬、2313.71萬元。
對於此次交易終止,億華通表示,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對於未來發展,億華通也充滿希望,從應用場景看,中國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已由前期單一的公交領域商業化示範應用向公交、環衞、城市物流配送、冷鏈運輸、渣土運輸、大宗貨物等多場景示範應用轉變,同時也在船舶、熱電聯供等新領域展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