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9 07:28
春風化語
育人理念:師以德為本,行以愛為源;以匠心教書,用真情育人。
在黑山縣的教育版圖上,喬艷梅的名字與35年的一線堅守、無數孩子的成長緊密相連。從鐵路沿線學校的青澀教師,到屢獲殊榮的教學名師,再到新校「拓荒者」,鬢發染霜的她,始終以熾熱初心紮根講臺。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走近這位遼寧省優秀教師,聆聽她用「看見」「相信」「堅守」詮釋的教育本真。
1990年,不到20歲的喬艷梅師範畢業,站上鐵路沿線學校的二年級講臺。彼時,班里有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放學后常獨自遊蕩,沒人管作業。喬艷梅心疼不已,常把他帶回集體公寓輔導。一天清晨,孩子塞給她一顆糖紙磨破的糖:「老師,我有糖了,給你一塊。」這顆暖乎乎的糖,讓她猛然醒悟:「教育不只是教知識,更要走進孩子世界,接住他們的小心思。」
鐵路學校的孩子多是列車員、養路工子女,父母常年不在家。喬艷梅便把教室變成「課后港灣」,放學后敞開大門陪學生寫作業;見有孩子總吃涼饅頭,就用辦公室爐子熱飯。憑藉這份用心,她很快獲評沈陽鐵路局「先進工作者」「優秀輔導員」,一顆糖點燃的初心,成了她35年教育路的起點。
「教育是心靈的喚醒」,喬艷梅用一次次守護踐行這句話。在鐵路學校時,她堅持五六年送單親留守女孩回家。女孩家在鐵路邊三角地帶,放學要走四里碎石路。一次雪化路滑,女孩摔斷書包帶,課本沾上泥水,凍得通紅的手連手套都沒有。喬艷梅蹲地上幫她撿拾,從此風雪無阻接送。暴雨天,她扛着自行車蹚泥路,女孩揪着她衣角説「等我長大揹你」;大雪夜,兩人擠在宿舍小牀,女孩迷糊中説「老師比媽媽還疼我」。
多年后,女孩穿着輔警制服返校:「您當年是我的光,現在我也要照亮別人。」2016年支教時,喬艷梅遇到父母均有精神疾病和智力障礙的女孩。她沒止步於捐贈,而是午休時手把手教孩子洗衣、洗頭,「會照顧自己纔是生活的底氣」。支教結束后,她放心不下,聯合村支書反覆溝通,克服重重手續將孩子送進大連福利院。「聽説孩子在福利院乾淨又上進,我才了卻牽掛。」 喬艷梅説,教育就是幫孩子在黑暗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2022年,50多歲的喬艷梅作出艱難決定:離開耕耘十余年、條件優越的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加入新創辦的黑山一〇一實驗學校「拓荒」。「北關的學生笑臉、成熟氛圍讓人不捨,但新校承載着家鄉教育均衡的期待,老教師該以奉獻為重。」建校初期,21人團隊帶着160多個孩子收拾舊教室,加班到深夜是常態。如今,學校四個年級近1500名學生,開學典禮上整齊的隊伍,讓她感慨「所有付出都值了」。
日常里,她午休輔導學困生,晨光中陪早讀,暮色里改作業,風雨中走訪貧困生。有個農村轉來的男孩,上課總低頭、寫字歪扭,喬艷梅手把手教他書寫,常誇他「字音讀得準」。不到一年,男孩遞來一幅畫,畫里戴眼鏡的老師旁寫着「謝謝老師,我的老師真好」。除了教學,她還連續多年擔任「影子工程」導師,送課下鄉幫扶鄉村教師,在新校手把手教新班主任寫板書、處理班級問題。「教育沒有捷徑,唯有真心換真心。」看着年輕教師從手足無措到獨當一面,她感受到「教育薪火相傳的力量」。
2023年獲評「遼寧省優秀教師」,2024年晉級「正高級教師」,面對榮譽,喬艷梅直言「受之有愧」:「身邊優秀老師太多,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在她心中,榮譽是「路標」,提醒自己「不忘教育初心」。
談及「教育家精神」,喬艷梅提煉出「看見」「相信」「堅守」三個關鍵詞:「看見每個孩子的不同,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長,用一輩子堅守,等他們慢慢長成自己的模樣。」 教師節來臨,她想對同仁説:「講臺不大,裝着滾燙的日子,‘守燈人’要先照顧好自己。」對年輕教師,她送上箴言:「慢慢來,急不得,也虧不了。教育不是速成品,今天走的每一步,都會在未來開花。」
回顧35年,喬艷梅最想對初登講臺的自己説:「做教師,你選對了。」若能重來,她依然會選擇做小學班主任:「用一輩子陪一羣孩子長大,這是最幸運的事。」這束教育的光,將繼續在講臺上照亮更多孩子的逐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