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透視半年報|華潤置地日賺超6000萬,「碧萬融」仍虧損

2025-09-08 22:46

「大浪淘沙始見金」,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之際,哪些房企依然能為股東創造價值回報?

隨着中報季結束,各大房企均披露了上半年的業績表現。新京報貝殼財經以2025年上半年房企銷售額排行榜(參照中指研究院公佈名單)為基礎,選取排名前30家的上市房企,推出《2025年上半年上市房企歸母淨利潤排行榜》。

那麼,誰是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的「利潤之王」?有哪些房企實現了正向盈利?哪些房企持續虧損呢?

誰在盈利?

華潤置地靠「收租」成為「利潤王」

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排行榜前三的是華潤置地、遠洋集團和中海地產,對應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18.8億元、102億元和85.99億元。

其中,華潤置地依然穩坐「利潤王」的寶座,其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118.8億元,同比增長16.21%,按此計算,其日賺利潤超6000萬元。華潤置地之所以能蟬聯「利潤王」,與其業務結構相關。

回顧華潤置地今年上半年業績可以發現,佔總營業額僅21.7%的經常性業務貢獻了60.2%的核心淨利潤,達60.2億元;而開發銷售型業務僅帶來39.8億元核心淨利潤,同比減少23.8%。

這些經常性業務包括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長租公寓等,能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像「收租」一樣,不受單次房產銷售的影響。也就是説,華潤置地六成以上的利潤已經不是來源於賣房,而是「收租」。

排名第二的遠洋集團,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錄得102億元,主要得益於其境外債務重組的非現金收益支撐,但如若剔除債務重組收益的影響,報告期內仍然錄得虧損。

曾經的「利潤王」中海地產目前排位第三名,其上半年歸母淨利潤85.99億元,同比減少16.62%。

而今年上半年的「銷冠」保利發展,同期的歸母淨利潤27.11億元,同比減少63.47%,僅排名第5位。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龍湖集團和濱江集團這兩家民營房企的歸母淨利潤表現突出,分別為32.16億元和18.53億元。其中,龍湖集團上半年的歸母淨利潤超過了保利發展,暫時排名第4位;而濱江集團歸母淨利潤取得58.87%的大幅增長,前進到了第6位。

在銷售額排名前10的房企中,招商蛇口、中國金茂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4.48億元和10.9億元,同比增長2.18%和7.93%。

上半年,遠洋集團、城建發展大悦城控股實現了扭虧為盈。除了遠洋集團由於債務重組的原因外,城建發展和大悦城控股依靠自身經營改善提升了盈利水平。其中,城建發展歸母淨利潤為6.08億元,同比大幅上升541.85%;大悦城控股歸母淨利潤為1.0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9.87%。

誰在下滑?

計提資產減值拖累綠城、華發利潤

在歸母淨利潤為正的房企中,部分房企比如保利發展、綠城中國、華發股份的歸母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了50%。

對於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保利發展表示,報告期內,因房地產項目結轉規模下降,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受行業和市場波動影響,結轉項目盈利能力下降,相關利潤指標相應同比下降。

在中指研究院銷售額排行榜中位居第二名的綠城中國,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僅2.1億元,同比降幅高達89.74%,呈現出規模與利潤不匹配的情況。

對於盈利下滑,綠城中國執行總裁耿忠強也解釋稱:「一是交付節奏不均,上半年交付面積同比下滑22.7%,直接導致收入減少,但若以全年維度看,2025年收入規模預計與2024年基本持平。二是庫存去化策略影響,為加快庫存周轉,公司上半年採取價格折讓措施,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9.38億元,其中存貨減值17.17億元、應收賬款信用減值2.16億元,這一減值金額較2024年同期增加10.7%,進一步拉低淨利潤。」

而對於華發股份而言,其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1.72億元,同比下降86.41%。利潤下滑的原因之一也是計提了資產減值損失14.36億元。

誰在虧損?

「碧萬融」等房企仍陷調整漩渦

今年上半年,虧損最多的是碧桂園,歸母淨利潤虧損190.8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128億元的虧損,碧桂園的虧損數額越來越大。

而上半年境內外債務重組獲得突破性進展的融創中國,雖然虧損收窄,但歸母淨利潤依然虧損了128.1億元。

與此同時,萬科的虧損數額也在增大,上半年其歸屬母公司淨虧損119.5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額增加21.5億元。

除上述三家虧損超百億元的房企外,還有世茂集團、旭輝集團、金地集團綠地控股、華僑城、首開股份(維權)金隅集團、建業集團、中交房地產錄得虧損。其中,綠地控股的歸母淨利潤下滑最為嚴重,其上半年錄得歸母淨利潤虧損35.06億元,同比下降1772.4%。綠地控股在中報中稱,由於房地產、基建行業持續低迷,導致公司歸母淨利潤大幅下降。

綜合多家房企歸母淨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的主要原因,一是銷售結轉規模的下降導致營收、利潤下滑;二是各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

鏡鑑諮詢創始人張宏偉表示:「從整體來看,房企的經營狀況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但是,企業明顯還沒有恢復到正常的經營水平,也説明當前經營環境並未得到實質性、根本性的轉變。尤其是龍頭企業的淨利潤下滑一方面和市場環境相關,另外一方面也和其佈局二三線城市有關。目前,除了一線城市正在復甦外,二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尚未恢復。」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倩

製圖 盧子雄

校對 穆祥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