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9年估值增長133倍 復旦系「團隊」干出的芯片獨角獸衝擊港股

2025-09-09 07:00

在汽車芯片領域,又一家國產公司將衝擊IPO。

近日,江蘇車規級芯片企業琻捷電子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琻捷電子」)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和國泰君安國際。

琻捷電子成立於2015年,是車規級無線傳感SoC(System-on-Chip,系統級芯片)的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輪胎壓力監測系統(TPMS)SoC、車規級電池管理系統(BMS)SoC、電池壓力傳感器(BPS)SoC等。

據招股書,琻捷電子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擴大業務規模及加速新產品商業化;提升智能輪胎傳感SoC、BMS SoC及通用傳感器接口(USI)SoC方面技術研發能力;擴大國內及國際銷售網絡;戰略投資或收購等。

從復旦課堂到汽車芯片創業

琻捷電子與復旦大學聯繫緊密,琻捷電子的創始團隊主要成員都是復旦校友,第一款汽車傳感芯片也是在復旦張江校區誕生。

琻捷電子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李夢雄,從復旦校園出發,走向產業界做技術轉化,歷經多家海外汽車電子大廠,從事汽車傳感芯片設計,后回國創業,成為中國汽車芯片領域的代表人物。

李夢雄1994年考入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並在1998年於復旦大學攻讀微電子專業,師從國內模擬電路芯片設計先驅洪志良。畢業后,李夢雄來到新加坡OKI研發中心任職,進行射頻芯片、藍牙、ADC、DAC等模擬技術研究,不到兩年后,李夢雄於2003年在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讀博期間,李夢雄於2006年加入SEQUANS公司英國分公司。2009年,他加入了森薩塔科技(Sensata Technologies)汽車傳感芯片事業部,負責汽車無線傳感芯片設計與開發。在這段時間里,李夢雄是年出貨量近億顆的汽車級傳感芯片的核心設計者和項目領導者,也是業界首個單芯片WiMAX無線寬帶接入技術解決方案的項目負責人。

據集微網報道,在2014年前后,森薩塔科技重點開拓中國市場,李夢雄頻繁往返倫敦希思羅機場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之間。其間,他意識到,隨着中國汽車市場逐年擴大,汽車產業鏈已經快速地從歐美向中國轉移,類似智能手機產業鏈發展帶動了中國電子產業的故事,將會在汽車電子產業上演,隨之產生創業想法。

在復旦校友的幫助下,李夢雄臨時借用了復旦大學張江校區的兩間辦公室,成立了琻捷電子,公司產品定位的突破口,就明確為TPMS汽車胎壓監測傳感芯片。TPMS用於汽車行駛中對輪胎氣壓進行實時監測,那段時間里,隨着汽車市場日益擴大,為預防安全事故,各國都推出了TPMS強制安裝時間表,中國的胎壓強制標準也是箭在弦上。

集微網的報道還稱,公司的第一款汽車傳感芯片,也正是從復旦大學張江校區的辦公室里誕生。李夢雄和聯合創始人李曙光、徐紅如、温立等核心團隊一起,前后花費了近20個月時間,直到2018年成功量產國內首款TPMS芯片,並在2019年成功打入了汽車前裝市場,實現前裝量產出貨。

2024年7月,琻捷電子完成D+輪融資,款項於7月、11月分批到位,估值36.35億元。相比2015年8月底天使輪中估值的2700萬元,估值增長了約133.6倍。

招股書顯示,琻捷電子在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李夢雄直接持股10.48%,通過控制兩家員工持股計劃平臺以及一家持股平臺,合計控制約28.08%的股份。此外,聯合創始人李曙光持股4.17%,並與李夢雄一致行動,合計持股約32.25%,為單一最大股東。

琻捷電子資深投資方包括混改基金、經緯、晨道資本、國風投資、華芯創原、廈門建發、尚頎資本、吉利等;其他投資者包括海風投資、深圳鴻泰、紀源資本、海望基金、保隆科技、廣汽投資、金雨茂物、珠海華金、千乘資本、三一集團等。

分市場干到全球第一

目前琻捷電子產品已經順利「上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4年收入計,琻捷電子是全球第三大汽車無線傳感SoC公司,也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無線傳感SoC公司。

其中,琻捷電子BMS的核心產品之一BPS SoC於2021年實現量產,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2024年BPS SoC產品收入計,琻捷電子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超過50%。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還稱,琻捷電子是中國首個實現TPMS SoC及BLE TPMS(低功耗藍牙汽車輪胎壓力傳感芯片)SoC量產的供應商,也是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為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OEM)提供TPMS SoC及BLE TPMS SoC的供應商。

對半導體公司來説,產品定義比技術本身更重要。在創業之初,李夢雄就預判,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是「電氣化,智能化,無線化」。從產品來看,琻捷電子的汽車輪胎壓力傳感芯片(TPMS)、電池監測系統芯片(BMS)、無線電池監測系統芯片(wBMS)、通用傳感接口芯片(USI)的主要產品組合,就在這三個方向展開產品佈局的。

琻捷電子聚焦的TPMS SoC和電池壓力傳感器(BPS)SoC,在國內市場具有一定稀缺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汽車電子行業業內人士處瞭解到,琻捷電子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上填補了部分空白,算是比較稀缺。整體來看,目前國內車規級BMS和傳感器等組件上,國產化率均有增長空間,但水平各有不同:TPMS國產化率較高,國內有四維圖新等玩家;BPS主要涉及關鍵的安全問題,國內企業導入較慢。

由於琻捷電子主打的芯片產品多涉及安全,要求很高,近年來,各項法規、標準的頻繁推出,大大提高了汽車安全標準的門檻,如果能順利打入汽車供應鏈,將建立壁壘。且隨着汽車進入智能化階段,對芯片需求大幅增長。2020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球"缺芯"周期,以及芯片國產替代風潮,則讓國內初創芯片企業獲得機會。

通過率先量產國產化TPMS SoC以滿足國家強制性標準,並開創BPS SoC這一全新芯片類別,琻捷電子在汽車OEM關鍵設計導入(Design-in)階段就設定了行業基準,並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

業績高速發展

在此背景下,琻捷電子處於高速發展進程中。從業績來看,琻捷電子營收由2022年1.04億元增至2024年3.48億元,三年複合增速約83%;2025年上半年營收為1.57億元,同比增長27.1%。

同期琻捷電子毛利率顯著改善,其毛利率由2022年的15.4%升至2024年的20.3%,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27.1%。

各報告期內,琻捷電子淨虧損分別為2.05億元、3.56億元、3.51億元、1.43億元,期內累計虧損額達10.55億元。自成立以來至2025年6月30日,琻捷電子累計虧損約13.02億元,淨資產為負。在持續虧損下,融資為現金增量來源。

琻捷電子在招股書中稱,由於公司正處於在快速增長的無線傳感SoC行業中拓展業務及運營的階段,且不斷投入研發,短期內可能繼續產生淨虧損。

產品出貨成績上,截至2025年6月底,琻捷電子汽車傳感SoC的累計出貨量已達到1.64億顆,且無線傳感SoC已安裝在40多種車型上。而一位汽車產業鏈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從其個人瞭解到的情況來看,「業界對琻捷電子產品的評價還是很好的。」

不過,琻捷電子面臨客户集中度較高的問題,一大部分收入來自少數客户。2024年,前五大客户貢獻了總收入的52.1%,而最大的單一客户佔比高達25.2%,其中若干主要客户亦向琻捷電子供貨。

招股書顯示,客户C於2022年及2023年亦為琻捷電子供應商,主要向后者提供加工服務;客户G於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為琻捷電子供應商,主要供應電子元器件;客户H 2024年亦為琻捷電子供應商,主要供應電子元器件;供應商H亦為琻捷電子2022年的客户,主要向琻捷電子採購USI SoC。

在招股書中,琻捷電子亦列出了其在無線汽車傳感SoC市場的全球主要競爭對手,但並未直接寫出名字,其中包括多家成熟國際半導體巨頭。經過記者梳理,琻捷電子列出的主要競爭對手為英飛凌、恩智浦、森薩塔科技以及比利時公司Melexis NV。

國際玩家憑藉先發渠道、技術和資本優勢迅速佔據市場,並依靠積累的商譽和技術特色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擠壓國產汽車芯片廠商。以英飛凌為例,其在無線汽車傳感SoC和無線TPMS SoC領域是汽車行業首選產品。根據招股書引述的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2024年收入計算,英飛凌在這兩個細分市場均位列全球第一。

琻捷電子亦在招股書中坦言,在無線傳感SoC競爭中,部分競爭對手擁有更長的營運歷史、更穩固的全球佈局、更先進的技術能力、更龐大的客户基礎、更充足的財務及其他企業資源,以及更強的議價能力。

在國內,涉足TPMS芯片的上市公司還有四維圖新。2019年,四維圖新旗下傑發科技自主研發的胎壓監測傳感器芯片AC5111宣佈正式量產,但並未披露相關TPMS芯片出貨量。2025年上半年,四維圖新旗下智芯業務收入錄得2.59億元,同比增長2.48%,佔總營收17.61億元的14.73%。截至當前,四維圖新市值為210.51億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