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08 17:57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政府與文旅部門加大消費政策、優質供給、服務提升、科技體驗等「組合拳」,國內旅遊市場發展勢頭強勁、活力迸發,人氣熱度與消費雙提升。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國內居民出遊人次32.85億,同比增長20.6%;國內居民出遊花費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
同時,在240小時過境免籤、「即買即退」、便捷化支付等政策與措施推動下,「中國遊」持續升溫,「中國購」成為國際遊客的「潮流之選」。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外國人出入境數量達3805.3萬人次,同比增長30.2%;其中通過免簽入境1364萬人次,佔比71.2%,同比激增53.9%。國家税務總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離境退税商店數量成倍增加,已超過7200家,享受退税人數同比增長186%,退税商品銷售額及退税金額同比分別增長94.6%和93.2%。
2025上半年,在國內遊與入境遊市場雙增長背景下,各文旅集團的「年中答卷」如何?哪些集團表現優異,哪些集團仍陷困境,行業競爭格局有哪些變化,發展趨勢如何?
一、2025上半年文旅集團財報整體觀察:盈利依然為行業的主流和基本盤,頭部效應加劇、業績分化特徵明顯
根據邁點研究院不完全統計的62家文旅集團(A股48家、港股10家、美股2家、已退市1家、新三板1家)2025上半年度財務數據,營收規模合計1736.26億元,營收均值28億元。對比各個文旅集團營收指標,梯度化、層級化、頭部引領等特徵明顯:超百億元共5家,依次為攜程集團-S(287.1億元)、中國中免(281.5億元)、豫園股份(191.1億元)、華住集團-S(118.2億元)、華僑城-A(113.2億元),均為行業頭部集團;50-100億元包括4家即復星旅遊文化(95.3億元)、同程旅行(90.5億元)、錦江酒店(65.26億元)和王府井(53.61億元),民營企業與國央企各2家;營收在10-50億元區間的文旅集團12家,在1-10億元區間的38家,佔比超六成,最為集中;不足1億元的3家。
62家文旅集團2025上半年度營收同比均值為27.22%,同比增長25家、同比下降37家,即營收同比下滑的文旅集團數量佔比近六成。其中,北京文化上半年營收暴增逾19倍;天府文旅、大豐實業增幅亦相對突出,同比依次為86.75%、52.16%,主要系影視、數字文旅等新業務和新賽道的拓展帶來「增量」。相比之下,營收下滑超50%的文旅集團則包括華僑城A(-50.82%)、盈新發展(維權)(-50.97%)、雲南旅遊(-61.22%)、ST嶺南(維權)(-70.79%)、東方園林(維權)(-88.10%),地產業務拖累、戰略轉型壓力、項目結算周期延長等造成營收不理想、大幅波動。
62家文旅集團2025上半年淨利潤總和約150億元,平均淨利潤為2.43億元;盈利企業41家、虧損企業21家。作為國內頭部文旅企業,攜程集團盈利能力突出,上半年歸母淨利潤91.23億元;其次為免税龍頭——中國中免,淨利潤26億元;再次為酒店業巨頭華住集團,盈利24.38億元。此外,同程旅行盈利能力優化,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達13.11億元。淨利潤處於1-10億元區間的共9家、0-1億元區間的28家(佔比約45%,該區段文旅集團數量最多)、小於0即虧損的21家(佔比約34%),整體盈利能力需提升。
62家文旅集團2025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均值為-23.7%,淨利潤同比增長28家、同比下降34家(佔比約55%)。其中,淨利潤同比超100%的共6家,從高到低依次為西藏旅遊(181.22%)、飛揚集團(144.63%)、桂林旅遊(141.94%)、金馬遊樂(132.69%)、萬達酒店發展(106.92%)、三夫户外(維權)(105.75%)。以西藏旅遊為例,公司通過優化運營和成本控制措施及其處置計劃增加投資收益等,成功實現扭虧為盈。與上述5家文旅集團盈利能力顯著回升形成鮮明對比,長白山、雲南旅遊、華僑城A、大連聖亞等8家公司則面臨「盈轉虧」、「虧損增加」的困境。以長白山為例,報告期內歸母淨利潤下滑主要因旅遊人數等較上年減少,收入減少;而人員工資普調、宣傳費用增加等,成本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
小結:綜合對比2025上半年62家文旅集團的財務業績:受客流分化、成本壓力、極端天氣、業務轉型調整期陣痛、消費保守謹慎等多重因素影響導致文旅集團營收增長乏力、利潤空間被壓縮。營收同比下滑的佔比近六成、淨利潤下降的佔比約55%、虧損21家即約三分之一的文旅集團虧損。但同時存在諸如攜程集團、華住集團、同程旅行、大豐實業、祥源文旅(維權)、九華旅遊、亞朵等行業優秀代表,逆勢上揚、提質增效、保持企業發展的韌性,實現「增收又增利」。整體而言,雖面臨壓力與困境,但盈利依然為行業的主流和基本盤,提振行業向好發展信心。
二、2025上半年各類型文旅集團財務業績對比分析:景區樂園、酒店、在線旅遊、免税購物類盈利面佔比較高,綜合類虧損面佔比較大,產業鏈企業「內部分化」
1. 景區樂園類:盈利為主,但增長乏力,營收與淨利潤同比均增長的僅4家
上半年,15家景區樂園類文旅集團中,除海昌海洋公園、長白山、張家界、大連聖亞外,其余均11家集團實現盈利。對於虧損原因,各家集團提及「景區客流下降、受入園人次及客單價下降、遊客人數減少、購票人數減少」,反映出傳統景區經營受到遊客分流、消費理性等因素的挑戰,要緊跟市場變化與需求,不斷迭代景區產品,調整其運營模式。
而從營收與淨利潤同比成長性看,整體表現出「增長乏力、增速放緩」特徵,營收和淨利潤單指標同比增長的各6家、雙指標增長的僅4家即九華旅遊、三峽旅遊(維權)、桂林旅遊、ST張家界,且桂林旅遊的扭虧為盈得益於「欠款收回」、張家界仍處於虧損狀態。
2. 酒店類:輕資產運營模式助推實現盈利基本面,但核心經營指標承壓
除大酒店、華天酒店、華大酒店3家虧損外,其余8家集團均實現盈利。同時,華住集團領跑,營收規模、淨利潤均處於領先地位,其淨利潤超其余10家總和;錦江酒店表現穩健,並加快佈局國際市場;亞朵則憑藉「零售與酒店」雙輪驅動,突出重圍。但受市場供需失衡、商旅需求下滑、市場波動、競爭加劇等影響,酒店出租率、平均房價等核心經營指標有一定下滑。
3.旅行社與在線旅行類文旅集團:OTA平臺公司領跑,傳統旅行社企業加速轉型,除香港中旅、凱撒旅業(維權)和國旅聯合外,其余均實現盈利
受國際業務強勁復甦、入境遊市場爆發式增長、節假日旅遊需求推動等利好因素影響,攜程和同程兩大在線旅行平臺類文旅集團業績表現優異,營收與淨利潤處於領先地位。而以中青旅、眾信旅遊、嶺南控股等為代表5家旅行社企業則加速產品迭代升級、新業務的拓展等,均實現盈利。香港中旅因投資性物業公允價值隨市場波動下降而導致「盈轉虧」;凱撒旅業因業務未達到增長預期、壞賬計提、特殊罰金等造成虧損;國旅聯合較去年同期虧損額減少109.32萬元,實現「減虧」,但公司的經營效率、盈利能力仍有待提升。
4.旅遊綜合類:復星旅文、祥源文旅、天府文旅3家盈利,其余6家均虧損
復星旅文「以退為進」私有化退市后,加速向輕資產模式轉型,上半年業績保持穩步增長,經調整淨利潤達4.6億元,同比增長超四成;祥源文旅「投資運營一體化」戰略深入推進,目的地板塊表現突出,整體業績增長強勁,尤其是盈利能力同比增幅達54%,歸母淨利潤0.92億元;天府文旅「泛文旅體」戰略落地實現營收利潤雙增。
華僑城A、盈新發展(新華聯更名)受房地產業務的影響,去庫存壓力較大,旅遊業務地位雖有提升,但仍不足以帶動整體的盈利水平提高,報告期內均處於虧損狀態;上半年,西安的兩大文旅上市公司——曲江文旅(維權)和西安旅遊均為虧損,核心業務面臨增長瓶頸;ST雪發、雲南旅遊虧損進一步擴大。
5. 免税購物與文商旅類:中國中免引領,全面盈利;但增長乏力,營收及淨利潤同比「雙雙下滑」
作為旅遊零售與免税購物、商貿旅遊的全球領先與區域知名品牌,中國中免、豫園股份、王府井、南京商旅4家文旅集團上半年全面實現盈利。但受到免税市場競爭激烈、消費結構與習慣快速改變、新業態新業務培育期、成本支出壓力增加、投資收益同比減少等因素影響,主營業務承壓、利潤空間壓縮,各集團業績增長乏力,需積極尋求突圍路徑。如中國中免佈局「免税+文旅」的消費新生態,南京商旅合資設立低空飛行公司,佈局未來空旅等。
6. 產業供應鏈類:內部分化明顯,生態園林產業鏈公司仍陷虧損,文化演藝產業鏈公司盈利情況尚可,4家設施設備與户外運動產業鏈企業全部盈利
文旅產業鏈公司業務差異較大,所處的行業環境、發展階段以及面臨的困境、結構性問題等均有所不同。例如,以棕櫚股份、嶺南股份、奧雅股份、東方園林為代表的4家公司,以生態工程、園林景觀、文旅規劃設計等為主營業務,受到建設工程行業業務萎縮、戰略轉型調整期的影響,其經營狀況不佳、債務壓力較大。而受文旅景區設施設備更新、文化新基建、文旅數字科技化、文旅企業出海等政策與趨勢的驅動,金馬遊樂、大豐實業盈利能力上升改善(淨利潤同比分別為132.69%、56.81%)。影視旅遊、演唱會+旅遊熱潮推動與保障文旅演藝產業鏈公司業績的相對穩定,如三湘印象、鋒尚文化均實現盈利,但增長性方面則出現下滑,需進一步增強成本的管控。
三、總結與展望:利好政策與外部挑戰並存,承壓向前、長效發展
回顧2025上半年,中國文旅市場在消費升級和政策紅利的雙重驅動下,展現出強勁發展態勢、文旅深度融合進程加快、結構性變革升級逐步推進。各文旅集團亦緊跟市場需求,搶抓政策機遇,持續調整與優化經營策略,承壓前行並取得較好的業績。依據邁點研究院統計的62家文旅集團半年度財務數據,其中約66%的企業實現了盈利。但也存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行業內卷與競爭加劇、成本壓力上升等多重挑戰,既有「做大流量基礎」之困又有「提高質量效率」之煩,據統計近六成的文旅集團營收同比下滑、超半數淨利潤同比下降。因而,各文旅集團需系統性提升其戰略力、管理力、運營力、創新力等,推進可持續與高質量發展。
展望下半年,市場需求端,暑期旅遊旺季、國慶-中秋雙節聯動將進一步釋放居民旅遊需求、激發文旅市場消費活力。政策端,針對暑期消費季,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各地策劃開展精彩紛呈的消費惠民活動、推出內容多樣的文旅新產品新場景、發放超5.7億元消費補貼加大消費惠民力度等;地方層面,以新疆、河南、山東等為代表,紛紛發佈下半年文旅消費政策、擴大文旅消費工作方案等,持續提振文旅消費。融資端,8月財政部等印發《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其中支持範圍包括餐飲住宿、文化娛樂、旅遊、體育領域等,利於推動降低服務業經營主體融資成本。各文旅集團要積極把握市場機遇、用好政策補貼等,運用市場、資本、機制等多種方式加快疏通經營發展中的「堵點痛點」,找準發展主線與路徑,從數字化轉型、產品場景創新、供應鏈整合、品牌營銷宣傳、國際出海市場拓展等多維度發力,持續推進「增收、降本、控費、增效」,構建長效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