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8月乘用車零售近200萬輛創新高,增配降價為主要價格競爭模式

2025-09-08 20:56

本文來自:乘聯分會

9月8日,乘聯分會發布《2025年8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

數據顯示,8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99.5萬輛,同比增長4.6%,環比增長8.2%;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474.1萬輛,同比增長9.5%。

乘聯分會指出,今年國內車市零售累計增速從1-2月的1.2%持續拉昇到1-6月的11%,7-8月呈現高基數的減速特徵,符合年初判斷的「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勢。

今年8月零售銷量再創新高,較2023年8月192萬的歷史最高水平增長了3.7%,呈現逐步平緩的增長態勢。

新能源方面,8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110.1萬輛,同比增長7.5%,環比增長11.6%;1-8月累計零售755.6萬輛,同比增長25.8%。

8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20.4萬輛,同比增長102.7%,環比下降6.5%,佔乘用車出口的40.9%,同比增長16.6個百分點。

8月新能源車在國內總體乘用車的零售滲透率為55.2%,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在8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76%;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1.9%;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6.6%。

從月度新能源車國內零售份額看,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69.5%,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3.6%,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20.8%,同比增長4.7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5.2%,同比增長1.0個點。

出口方面,8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49.9萬輛,同比增長20.2%,環比增長3.1%,1-8月乘用車廠商出口347.1萬輛,同比增長11.3%。8月新能源車佔出口總量的41.3%,較同期增加17個百分點。8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42.9萬輛,同比增長28%,環比增長3%;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7萬輛,同比下降12%。


以下為全文:


1.8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回顧


零售:8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99.5萬輛,同比增長4.6%,環比增長8.2%;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474.1萬輛,同比增長9.5%。今年國內車市零售累計增速從1-2月的1.2%持續拉昇到1-6月的11%,7-8月呈現高基數的減速特徵,符合年初判斷的「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勢。今年8月零售銷量再創新高,較2023年8月192萬的歷史最高水平增長了3.7%,呈現了逐步平緩的增長態勢。

反內捲浪潮正推動車市向「降價減少、促銷平緩」的方向轉變,車市運行日益平穩。根據車企官宣降價或新車價格實質性突破近兩年最低指導價的規則統計:今年8月份有23款車型降價(去年同期29款和2023年同期25款),當前市場保持相對穩定。2025年8月新能源車的促銷力度維持在10.7%的中高位水平,較同期增加2.5個百分點,較上月微增0.5個百分點。2025年8月傳統燃油車的促銷力度穩定在22.9%的水平上,較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較同期增加0.9個百分點。

面對外部衝擊加大、內部困難挑戰疊加的複雜局面,強有力的對衝平衡措施支撐了上半年經濟與車市。隨着各省以舊換新補貼的政策差異化顯現,區域間銷量增速有所分化,部分區域的7月銷量同比有的甚至下滑超10%,但8月的區域增速分化又有所改善。

2025年8月乘用車市場的特徵:一、8月乘用車廠商零售、出口、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新能源出口刷新曆年各月的歷史記錄;二、2025年1-7月乘用車國內零售實現年累計10%的正增長,1-8月年累計增速回落至9.5%,7-8月逐月壓低年累計增速1個百分點,今年車市「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勢已初見端倪;三、今年直觀的降價價格戰稍顯温和,但年款增配、調整車主權益、「兩新」政策疊加本品廠補加碼等隱形優惠措施層出不窮,8月新能源促銷環比增長達到10.7%;四、8月純電動市場(批發)同比增速38.5%,插混同比增速5.0%,增程同比下降9.5%,新勢力中的純電動與增程的結構佔比從去年的56%:10.2%變為64%:7.7%;五、隨着反內卷的深入,8月乘用車廠商總體行業庫存下降9萬輛(去年同期下降16萬輛),8月新能源車庫存下降5萬輛;六、8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升到55.2%,呈現出由報廢更新、置換更新疊加新能源免徵購置税等普惠政策託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平穩增長;七、2025年1-8月自主燃油乘用車出口180萬,下降10%,自主新能源出口114萬,增長123%,新能源佔自主出口38.8%。

8月自主品牌零售132萬輛,同比增長9%,環比增長8.6%。當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65.7%,同比增長2.3個百分點。1-8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64%,較去年同期增長6.2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吉利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8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47萬輛,同比下降2%,環比增長2%。8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14.2%,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2.5%,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6%,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韓系和其他歐系品牌零售份額均有所微增。

8月豪華車零售21萬輛,同比下降5%,環比增長21%。8月的豪華品牌零售份額10.5%,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傳統豪華車市場較主流合資壓力更大一些。

出口:根據海關快報數據,8月汽車出口(含整車與CKD)76.3萬輛,出口額128億美元。2025年1-8月汽車出口493萬輛,同比增長20.5%;2025年1-8月汽車出口843億美元,同比增長10.8%。根據乘聯數據,8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49.9萬輛,同比增長20.2%,環比增長3.1%,1-8月乘用車廠商出口347.1萬輛,同比增長11.3%。8月新能源車佔出口總量的41.3%,較同期增加17個百分點。8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42.9萬輛,同比增長28%,環比增長3%;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7萬輛,同比下降12%。

生產:8月乘用車生產240.6萬輛,同比增長11.3%,環比增長6.7%。1-8月乘用車生產1,789.3萬輛,累計同比增長13.1%,8月乘用車生產較歷史同期高點2023年8月的224萬輛高出16萬輛,生產走勢平穩。8月豪華品牌生產同比下降14%,環比增長5%;合資品牌生產同比下降1%,環比下降2%;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20%,環比增長9%。

批發:8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245.8萬輛創當月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4.5%,環比增長9.6%;1-8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1,801.9萬輛,同比增長13.0%。受零售調整的影響,8月乘用車批發同比增速比零售增速高10個百分點。8月自主品牌車企批發172萬輛,同比增長20%,環比增長8%。主流合資車企批發47.8萬輛,同比增長4%,環比增長6%。豪華車批發25.9萬輛,同比增長2%,環比增長20%。

8月乘用車主力廠商總體批發格局持續變化,部分中間企業有逐步崛起跡象。吉利汽車、東風日產、小鵬汽車、小米汽車、零跑汽車等車企的環比表現較強。相較於7月,8月10萬輛以上銷量的乘用車廠商6家(7月5家,去年同期5家),佔整體市場份額50%(上月47%,同期40%)。5-10萬輛批發量的乘用車廠商份額佔比23%(上月27%,同期31%),1-5萬輛批發量的乘用車廠商份額佔比24.9%(上月26%,同期29%)。

庫存:由於8月廠商生產態勢較平穩,8月廠商批發高於生產5萬輛,而廠商月度國內批發低於零售3.6萬輛, 8月乘用車廠商總體行業庫存下降9萬輛(去年同期下降16萬輛),今年8月是車企主動降庫存,去年是零售拉動的庫存下降。今年1-8月行業總體庫存下降31萬輛(去年1-8月下降79萬輛,2023年全年下降21萬、2022年全年增長21萬、2021年全年下降124萬、2020年全年下降53萬)。

新能源:

8月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達到125.6萬輛,同比增長21.0%,環比增長9.1%;1-8月累計生產885.3萬輛,同比增長33.5%。

8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28.2萬輛,同比增長22.3%,環比增長7.8%;1-8月累計批發893.1萬輛,同比增長33.5%。

8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110.1萬輛,同比增長7.5%,環比增長11.6%;1-8月累計零售755.6萬輛,同比增長25.8%。

8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出口20.4萬輛,同比增長102.7%,環比下降6.5%;1-8月累計出口141.6萬輛,同比增長63.9%。

1)批發:8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52.2%,較2024年8月提升3.3個百分點。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66.2%;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41.9%;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7.1%。

8月純電動批發銷量81.5萬輛,同比增長38.5%,環比增長9.8%;8月狹義插混銷量36.8萬輛,同比增長5.0%,環比增長8.9%;8月增程式批發銷量9.9萬輛,同比下降9.5%,環比下降9.2%。8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63.6%(同比+7.6%,環比+1.6%)、狹義插混28.7%(同比-5.3%,環比+0.7%)、增程式7.7%(同比-2.5%,環比-1.4%)。2025年1-8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61.9%(同比+4.0%)、狹義插混29.3%(同比-3.0%)、增程式8.8%(同比-1.0%)。

8月B級電動車批發26.2萬輛,同比增長21%,環比增長11%,佔純電動份額26%,較去年同期增長5個百分點。純電動市場的A00+A0級經濟型電動車市場較好,其中A00級批發銷量12.4萬輛,同比增長27%,環比下降5%,佔純電動的15%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2個百分點;A0級批發銷量18.7萬輛,佔純電動的23%份額,同比持平;A級電動車21.5萬,佔純電動份額26%,同比增5個百分點;經濟型電動車增長是可持續的,只有經濟型電動車普及才能真正拉動車市增量。

8月乘用車批發銷量超兩萬輛的車型有22個(上月17個),Model Y(58,888輛)、吉利星願(48,011輛)、比亞迪宋(43,187輛)、比亞迪秦(37,507輛)、海鷗(34,204輛)、海豹06(33,235輛)、宏光MINI(31,371輛)、海獅06(30,483輛)、軒逸(29,327輛)、博越(28,961輛)、瑞虎7(25,176輛)、秦L(25,054輛)、瑞虎5X(25,045輛)、瑞虎8(24,656輛)、Model 3(24,304輛)、元UP(23,520輛)、問界M8(22,686輛)、海豚(21,708輛)、朗逸(21,691輛)、邁騰(20,546輛)、速騰(20,193輛)、凱美瑞(20,105輛)。其中新能源車型佔13個,近期的軒逸、博越、朗逸、瑞虎系列等燃油車主力車型國內表現較強。

2)零售:8月新能源車在國內總體乘用車的零售滲透率55.2%,較去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在8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滲透率76%;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1.9%;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6%。從月度新能源車國內零售份額看,8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69.5%,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3.6%,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20.8%,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小米汽車等品牌拉動新勢力份額同比增長4.7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5.2%,同比增長1.0個點。

3)出口:8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20.4萬輛,同比增長102.7%,環比下降6.5%。佔乘用車出口40.9%,較去年同期增長16.6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佔新能源出口的66%(去年同期80.4%),作為核心焦點的A00+A0級純電動車出口佔純電動出口的38%(去年同期23%)。伴隨着中國新能源車的規模優勢顯現和市場擴張需求,中國製造的新能源品牌產品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其中插混佔新能源出口的31.7%(去年同期19.5%),雖然近期受到外部國家的一些干擾,但自主插混出口到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勢頭迅猛,前景光明。8月廠商新能源出口方面優秀的企業是:比亞迪汽車(79,603輛)、特斯拉中國(26,040輛)、奇瑞汽車(21,306輛)、吉利汽車(12,942輛)、上汽乘用車(8,871輛)、長安汽車(8,354輛)、光束汽車(6,617輛)、上汽通用五菱(6,468輛)、極星汽車(6,143輛)、零跑汽車(5,904輛)、沃爾沃亞太(5,311輛)、長城汽車(3,497輛)、小鵬汽車(3,018輛)、廣汽埃安(2,274輛)、東風汽車(2,256輛)、智馬達汽車(1,247輛)、一汽紅旗(729輛)、賽力斯汽車(湖北)(673輛)、江蘇悦達起亞(664輛)、江淮汽車(420輛)、東風本田(241輛)、蔚來汽車(217輛)。其他車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規模。

從海外體系建設上看,部分自主品牌的CKD出口佔比較高,長城汽車CKD出口佔比47.8%,比亞迪CKD出口佔比9.3%;從整車出口轉向CKD出口和海外本地化生產體系建設上看,長城汽車、比亞迪等企業都表現很優秀。

4)車企:8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總體走勢較強,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以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為代表的狹義插混表現持續強勁。在產品投放方面,隨着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多線並舉」策略的實施,市場基盤持續擴大,新能源月度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廠商達到21家(同比多2家,環比多1家),佔新能源乘用車總量93.5%(上月92.1%,去年同期88.9%)。其中,比亞迪汽車(371,501輛)、吉利汽車(147,347輛)、特斯拉中國(83,192輛)、長安汽車(78,953輛)、奇瑞汽車(58,233輛)、零跑汽車(57,066輛)、上汽通用五菱(56,213輛)、賽力斯汽車(41,029輛)、小鵬汽車(37,709輛)、長城汽車(37,457輛)、小米汽車(36,396輛)、蔚來汽車(31,088輛)、理想汽車(28,529輛)、廣汽埃安(24,318輛)、東風汽車(24,219輛)、上汽乘用車(22,173輛)、一汽紅旗(15,913輛)、一汽奔騰(14,528輛)、東風日產(11,031輛)、極狐汽車(10,500輛)、上汽通用(10,456輛)。

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突破2萬輛的企業品牌是:比亞迪汽車(310,200輛)、吉利汽車(134,405輛)、長安汽車(72,338輛)、上汽通用五菱(61,351輛)、特斯拉中國(57,152輛)、零跑汽車(51,162輛)、鴻蒙智行(44,561輛)、奇瑞汽車(39,122輛)、小米汽車(36,396輛)、小鵬汽車(34,691輛)、長城汽車(33,960輛)、蔚來汽車(31,088輛)、理想汽車(28,529輛)、廣汽埃安(24,331輛)。主流自主車企的新能源日益走強,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車企國內新能源零售表現很好。

5)新勢力:8月新勢力零售份額20.8%,同比增加4.7個百分點。新勢力車型中的純電動銷量佔比62%,較同期的57%佔比大幅提升;新勢力純電動中的10-15萬級別銷量佔比大幅增長。傳統自主車企的獨立新能源品牌作為創二代的表現較強,份額11.7%,同比增1.1個百分點。深藍汽車、阿維塔汽車、比亞迪方程豹、智己汽車、極狐汽車等自主大集團的自創新能源品牌表現優秀。

6)普混:8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7.0萬輛,同比下降16%,環比下降6%。其中一汽豐田(30,850輛)、廣汽豐田(31,304輛)、東風本田(2,953輛)、長安福特(1,816輛)、東風汽車(1,368輛)、廣汽本田(983輛)、吉利汽車(177輛)、江蘇悦達起亞(80輛)、廣汽傳祺(18輛)。混合動力的市場相對波瀾不驚。


2.9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展望


2025年9月共有22個工作日,較去年同期工作日相同,生產銷售時間相對充裕。由於2024年中秋節在9月,2025年在國慶假期中,因此今年9月市場的熱度會更高一些。

近幾年「金九」車市高銷量的特徵日益明顯,2015-2019年的9月車市零售佔全年總量平均為8.8%。而疫情三年后的2023-2024年達到9.3%的佔比,2024年的下半年月度銷量隨着政策推動而大幅走高,由此導致今年9月的銷量基數會相對較高,同時部分地區的補貼資金到位又會有節奏地進行控制,顯然9月的增速會放緩。

隨着反內卷工作的不斷深入,頭部車企在努力維護市場價格的相對穩定,並保障產業鏈的資金逐步改善,自身的盈利壓力仍很大,7月的汽車行業利潤率僅有3.5%,后面會有所改善。

伴隨着成都車展的低價新車上市潮的到來,各細分市場將形成更豐富多樣的產品供給,這將是拉動車市零售逐步回暖的一個有力因素。目前消費者支出佔其可支配收入的68%,儲蓄增長較快。隨着樓市行情下行,股市緩慢穩健上行,資金轉移入股市,顯現了樓市股市資金互逆的流向,因此消費者投資房產的熱情會進一步下降,股市盈余的資金讓持幣用户的購車熱情和購買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二季度以來中國汽車出口局面向好,部分海外市場增長良好。7月自主新能源的海外市場份額提升到16%,俄羅斯去庫存壓力減少,推動汽車出口持續提升。


3.2025年1-7月汽車行業利潤率4.6%,汽車行業收入達5.9萬億


「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顯現,1-7月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用足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推動「兩新」政策加力擴圍繼續顯效,帶動相關產品所在行業及鏈條行業效益向好。在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帶動下,2025年汽車生產1,808萬輛,同比增長11%。2025年1-7月的汽車行業收入59,193億元,同比增長8%;成本52,056億元,同比增長8%;利潤2,737億元,同比增長0.9%,好於工業企業總體下降2%的均值水平;汽車行業利潤率4.6%,相對於下游工業企業利潤率5.9%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較1-6月4.8%的利潤率有所下降。

其中,7月汽車行業收入8,275億元,同比增長4.5%;成本7,276億元,同比增長5.3%;利潤293億元,同比下降17%;汽車行業利潤率3.5%,環比6月下降較明顯,未來仍有提升空間。

各地大力度推動「兩新」政策落地實施,有效釋放內需活力,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效果明顯,汽車行業效益改善明顯落后其它消費品。隨着國家反內卷工作持續推進,對改善行業利潤的促進效果也已經有所體現。因此中央及各級政府積極穩定燃油車消費,推動報廢更新的實施良好。期待車市「油電同權」並推動「油電同強」,未來汽車行業總體形勢必能持續穩中向好。


4.2025年7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70萬輛,同比增長27%


2025年1-7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418萬輛,同比增長20%,7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70萬輛,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12%,同比走勢總體較強。今年出口的主要動力仍是中國產品競爭力提升和全球南方國家市場的小幅增長。

2025年7月中國汽車出口總量前10的國家:俄羅斯48,712輛、阿聯酋44,185輛、墨西哥43,074輛、比利時32,621輛、英國31,891輛、菲律賓27,624輛、澳大利亞24,501輛、沙特22,521輛、哈薩克斯坦20,740輛和馬來西亞15,848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前五的是:英國20,125輛、菲律賓14,270輛、阿爾及利亞13,579輛、阿聯酋11,824輛和哈薩克斯坦8,793輛。俄羅斯市場的中國車企防風險意識有了提升,雖然1-7月俄羅斯國內銷量下滑不大,但2025年1-7月我們對俄羅斯的出口下降幅度較大,7月俄羅斯市場重回出口第一。

2025年累計整車出口總量前10的國家:墨西哥322,264輛、阿聯酋271,012輛、俄羅斯228,040輛、比利時183,874輛、巴西174,888輛、英國168,609輛、澳大利亞168,098輛、沙特166,698輛、菲律賓148,980輛和哈薩克斯坦107,376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前五的是:阿聯酋97,865輛、菲律賓60,653輛、澳大利亞58,709輛、墨西哥52,946輛和哈薩克斯坦51,891輛。

2025年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29.1萬輛,同比增長74%,呈高速增長趨勢;2025年1-7月新能源汽車出口量171萬輛,同比增長46%,增速明顯高於2024年1-7月的25%增速。2025年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前10的國家:比利時30,152輛、菲律賓23,325輛、英國22,265輛、墨西哥18,810輛、澳大利亞16,351輛、泰國13,149輛、印度尼西亞12,734輛、阿聯酋10,548輛、印度8,628輛和德國8,230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前五的是:英國15,022輛、菲律賓14,238輛、澳大利亞10,521輛、墨西哥7,600輛和比利時7,197輛。

2025年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前10的國家:比利時175,416輛、巴西121,918輛、墨西哥116,262輛、菲律賓115,417輛、英國114,309輛、澳大利亞84,733輛、泰國73,498輛、土耳其64,784輛、阿聯酋56,501輛和印度尼西亞55,330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前五的是:墨西哥67,129輛、菲律賓54,793輛、土耳其46,605輛、澳大利亞36,146輛和英國31,143輛。

中國新能源車2025年1-7月出口表現好於預期,主要是插混和普通混動替代純電動成為出口的新增長點,尤其是插混皮卡出口表現較強,成為新能源商用車的出口亮點。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向中東和發達國家市場呈現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主要是出口西歐和亞洲市場。燃油車市場的俄羅斯下滑體現得很充分,而我們監控的俄羅斯市場零售量下滑較小,其中中國車企的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比亞迪汽車等主力車企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5.2025年7月中國汽車進口5萬輛,同比下降29%


2025年1-7月進口汽車27萬輛,同比下降32%,這是近期少見的1-7月巨大下滑。其中7月進口車5萬輛,同比下滑29%,環比增長16%。進口車市場在2014年達到143萬輛峰值后下行,2016-2017年進口增速稍有企穩改善,2018年以來至今持續下滑。2023年進口規模鋭減,全年進口僅有80萬輛,同比下降10%。2024年進口規模持續鋭減,全年進口僅有70萬輛,同比下降12%。

7月進口車下滑壓力仍較大。2025年7月進口最高的前10國家是:日本19,238輛、德國9,932輛、美國8,914輛、斯洛伐克4,720輛、英國3,766輛、瑞典1,587輛、匈牙利266輛、奧地利254輛、墨西哥218輛和荷蘭133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前五的是:日本1,394輛、芬蘭109輛、荷蘭48輛、西班牙35輛和馬來西亞28輛。

2025年1-7月進口量最高的是:日本102,631輛、德國59,952輛、美國37,372輛、斯洛伐克34,968輛、英國22,589輛、瑞典5,946輛、墨西哥2,464輛、奧地利1,814輛、匈牙利1,089輛和韓國754輛,其中本期較同期增量增長前五的是:斯洛伐克761輛、芬蘭507輛、西班牙241輛、馬來西亞57輛和比利時45輛。

隨着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強大,電動化轉型改變了市場需求結構,燃油車需求持續萎縮,進口燃油車需求也出現明顯下降。中國自美國進口車近幾年快速下滑,從2017年28萬輛,下降到2024年的10.5萬輛,下滑幅度較大。2025年1-7月份,進口自美國的車輛下降到37,372輛。同比下降46%,而7月份美國車進口8,914輛,同比下降26%,環比僅下降7%,説明中美關税戰的影響暫時消退。今年7月的超豪華車市場有所改善,勞斯萊斯和法拉利等進口車表現較好,上海地區超豪華車需求明顯回升。

隨着國際關係的不斷複雜,還是要未雨綢繆建立更多元的進口模式,維持進口車合理規模,保障國際供給鏈的安全仍是題中之議。


6.2025年7月中國佔世界汽車份額34%


2025年7月世界汽車銷量達到773萬輛,同比增長7%,環比下降4%。隨着中國車市的持續走強,2025年7月世界車市較2018年7月峰值大幅超越,處歷年的峰值水平。2025年1-7月銷量5,420萬輛,同比增長6%。2025年1-7月全球汽車銷量增長6%,其中中國汽車銷量1,824萬輛,增長12%;美國銷量976萬輛,增長3%;印度銷量297萬輛,下降3%;日本銷量273萬輛,增長8%;德國銷量184萬輛,下降4%。目前看中國市場最有活力,增速快。俄羅斯市場下滑嚴重,墨西哥的增速放緩,而南美的阿根廷等市場表現超強。

2025年世界市場進一步分化,中國份額逐步回升。2025年初,隨着「兩新」補貼政策逐步啟動,促進中國汽車銷量回升,1月份額達到34%;但由於2月春節因素和美國、日本等市場的暫時偏高,中國2月世界份額僅有31%,隨着以舊換新補貼的推動,車市逐月走強,7月中國的世界份額回升到34%的較好水平,較去年提升3個百分點。

中國自主品牌全面提升世界份額。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等自主表現較強。近期的新能源發展迅速,中國自主車企走勢較強,比亞迪汽車達到世界第6位,吉利汽車第9位,奇瑞汽車第11位。


7.2025年1-7月中國佔世界新能源車份額68%,自主海外新能源份額15%


2025年1-7月世界狹義新能源車佔比達到了21.8%的水平,其中純電動車的佔比達到14.5%,插電混動達到7.3%的汽車比例,新能源表現優秀。2025年1-7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車達到1,137萬輛,同比增長31%。7月世界新能源乘用車達到174萬輛,同比增長28%,環比下降7%。

世界新能源車滲透率總體呈現快速提升趨勢,2022年已經達到13%水平,2023年達到16%,2024年達到19.9%。2025年三季度滲透率達到23.4%。2025年7月新能源滲透率中,中國新能源滲透率達到48%,德國達到26%,挪威達到82%,英國30%,而美國僅有10%,日本僅有2%,因此世界新能源發展的不均衡性極為明顯。

今年1-7月美國新能源車銷量94萬輛,同比增長6%,相對近幾年增速最低。出於對美國即將實施高關税和對新能源補貼即將取消的擔憂,美國新能源車7月銷量14萬輛強勢增長15%,且環比增長13%。

歐洲新能源乘用車今年1-7月銷量207萬輛,較去年同期淨增45萬輛,同比增長28%。初步統計估算歐洲新能源乘用車7月29萬輛,增長38%。2025年7月自主新能源乘用車海外市場銷量份額16.3%。由於自主新能源出口表現較好,因此自主新能源乘用車海外市場銷量份額從2024年的9.2%,猛增到今年1-7月的15%,自主海外份額提升較大。

2025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世界份額67.6%,其中7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世界份額繼續保持68.7%的較高水平,與同期基本持平。2025年1-7月中國在世界純電動車市場份額達64.5%,與2024年基本持平。2025年1-7月中國在世界插電混動份額達到74%的超高水平,中國在世界插電混動市場上表現突出。

隨着中國進入新能源車滲透率達超50%的現階段,其他國家的新能源也會追趕前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