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投資敗筆卡夫亨氏,巴菲特十年「滑鐵盧」

2025-09-08 18:00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消費綜合報道】一場始於十年前的世紀併購,正以一場罕見的公開決裂走向終局。95歲的「股神」沃倫·巴菲特近日對其重倉持有的食品巨頭卡夫亨氏(Kraft Heinz)發出了極為嚴厲的公開警告,對其董事會未經股東投票便強行推進分拆計劃的決定感到「失望」,並首次明確不排除減持或清倉的可能性。這一罕見舉動,將這家老牌食品巨頭推向了風口浪尖。

股神的失望:從親密夥伴到公開批評

據美國媒體報道,巴菲特通過非公開電話會議和其接班人格雷格·阿貝爾的溝通,向卡夫亨氏管理層直接表達了強烈反對。他核心的「失望」點有二:一是分拆計劃本身,他認為這是在逆轉2015年他親手推動的合併案,且「拆分也無法解決問題」;二是決策過程,該計劃繞過了股東投票,在他看來,這是對股東權利的漠視。

「我們將採取任何我們認為符合伯克希爾最佳利益的行動。」巴菲特的這句表態,被市場解讀為「清倉」威脅。作為持有27.5%股份、市值約89億美元的最大股東,伯克希爾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對卡夫亨氏的股價和命運產生決定性影響。巴菲特還補充道,除非有整體收購要約,否則不會考慮單獨出售股份,這既表明了他的原則,也為未來的「白衣騎士」收購留下了想象空間。

更讓巴菲特感到憤怒的是,卡夫亨氏為推進分拆計劃,計劃在未來一年額外支出高達3億美元的管理費用,他認為這筆錢「不會帶來多大成效」,是純粹的浪費。

東方IC

一筆昂貴的教訓:十年投資浮虧超百億

此次公開決裂,是巴菲特對這筆投資長期不滿的總爆發。回溯歷史,這筆投資堪稱巴菲特職業生涯中為數不多的重大敗筆之一。

2013年,伯克希爾與巴西3G資本聯手,以233億美元收購亨氏;2015年,又推動其與卡夫食品合併,締造了當時的食品業巨頭。在交易完成時,伯克希爾的持股市值高達約240億美元,並在2016年一度攀升至300億美元的峰值。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過度削減成本、品牌創新不足以及市場環境變化,卡夫亨氏的業績持續承壓,股價一路下滑。自合併完成以來,其股價已累計暴跌近69%,市值蒸發驚人。伯克希爾的投資也大幅縮水,並在2019年和2025年第二季度分別計提了30億和38億美元的鉅額減值。巴菲特在2019年就曾公開承認,為一家優質公司「支付了過高價格」。

如今,從親密的合作伙伴到公開的批評者,巴菲特的態度轉變,標誌着他對這筆長達十年的投資已基本失去耐心和信心。

雪上加霜:穆迪下調評級,十字路口的食品巨頭

巴菲特的「怒火」並非卡夫亨氏面臨的唯一麻煩。就在其宣佈分拆計劃后,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迅速採取行動,將其列入信用評級下調觀察名單,並啟動對投資評級的全面審查。

穆迪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分拆帶來的不確定性上。儘管拆分旨在「簡化業務、提升效率」,但在當前消費疲軟的宏觀背景下,兩家新公司的獨立運營前景並不明朗。穆迪特別關注拆分后的資本結構,尤其是計劃通過發行新債為北美雜貨業務融資的安排,這可能導致槓桿率上升,增加財務風險。

評級下調的潛在威脅,意味着卡夫亨氏未來的融資成本可能上升,進一步擠壓其本已緊張的利潤空間,這無疑給其艱難的轉型之路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卡夫亨氏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它面臨着來自最大股東的強烈反對和潛在拋售壓力,以及評級機構對其財務健康的質疑;另一方面,它仍寄望於通過分拆來重振品牌,適應市場變化。(文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